衡水模式 :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0 15:20

衡水模式,也称衡水现象,是河北衡水中学适应当前高考制度而形成的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如同一座高考加工厂,学生如同工厂中的机器不停运转,在备战氛围和题海战术中失去了创造力,备受社会争议。升学率在当地相当高。

简介

衡水中学作为“衡水模式”的标杆,2014年,衡水中学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输送70人,并占据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数年来,衡中保持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其带领下,衡水市各中学的高考成绩也突出于河北其他地市。再之前,从2008年至2011年,河北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278人。2015年,“衡水现象”备受瞩目,衡水中学不仅在当地招生,还吸引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一位来自石家庄市的学生说,他们班上有20来个外地同学;还有学生说,他们班上还有从北京来的。作为高考制度下的蛋,衡中的秘诀在哪,高强度训练适应考试,是否扼杀学生创造力,是否践踏教育本身——“衡水模式”被舆论关注和解析。

现象

衡水模式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区东南部,周围与平房相伴。其破旧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很难看出这里有多么特别。但是,贴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生照片的校园围墙,绵延近百米;校门口,还有两幅巨大的高考成绩宣传展板。

2011年的高考,该校的成绩近乎疯狂:除包揽河北省文理科第一名,还有7人、6人分别进入省文理科前10名。在省前200名中,河北衡水中学的学生占了近一半。有人开玩笑说,在这个开车半小时就能穿越的小地级市,没有几个熟人上清华北大都不好意思出门。衡水市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说,在河北,衡水高考成绩已远超过其他地区了。这跟衡水经济在河北省的排名非常不相称。

因为衡水高考成绩突出,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决定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2014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即使宾馆都被包下来,还是有不少与会者需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住宿,很不方便。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作出了很大贡献。10年来,单单是来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他们一住就是几天,这是笔不小的收入。

特征

标语露骨

衡水中学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很露骨,比如,“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梦想浴血奋战”,“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等。这是“衡水模式”众多现象之一。2011年这所中学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70人,占到全省的一半。

题海战术

河北衡水中学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了极致。每天13节课,6节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7节自习课,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甚至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上做题。到高二结束,基本学完高中课程,高三全年都在复习。复习有三轮,各有重点。同时会做大量模拟考题。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重复,这是“秘诀”。

生财有道

衡水模式考取一本的那些红花们,也是需要大量的绿叶们来陪衬的。衡水中学的老师们工资在三四千元,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据说近两倍),这让老师们很幸福。这高出的钱只能从前来择校的学生身上来。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单一吃财政饭的教师工资,要想额外多些,只能靠着红花们吸引大量的绿叶们来缴纳不菲的学费来保证,天底下这基本概莫能外。

包括所有咋咋呼呼的复读学校,都是这种运营模式。他们最喜爱高分复读生,越高越好,600分以上的复读生,他们是不收学费的,不仅不收,还有动辄数万元奖金,不怕你不来。这些凤毛麟角的尖子生很有希望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他们就是复读的招牌,也是活广告。不收他们的学费,包括奖励他们的资金,这些支出,统统是那些趋之若鹜的绿叶们“奉献”出来的。说白了,如今的办学,就是在做生意,拿着北大清华的招牌,招揽顾客。这招很管用,年复一年,生意总是源源不断,发财的势头很足。

必须承认,人与人的天赋是很不相同的,甚至有着天壤之别。有的学生,在“衡水模式”里如鱼得水,很会重复重复再重复,成为考试冠军。750分的格局里,他们竟然拿到平均90分以上的成绩,真是把潜力挖掘到了极致。而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这种天赋和本领的,他们挖掘潜力到了极致,也就平均七八十分,同样非常之辛苦,身上的灵性和创造力几乎被扼杀尽。在“衡水模式”里,他们是牺牲品是陪葬品。这跟我们的奥运冠军模式是一样的,一个冠军需要成千上万的运动员来牺牲和陪葬。这不但残酷,而且丧失人性,可恶至极。

争议

影响教育均衡

衡水模式“衡水现象”,吸引了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前来就读,甚至还有北京的学生。北京在高考自主命题前,有很多北京学生来河北衡水中学读书,2015年仍有个别北京学生。

河北省其他地方的一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一边向衡水市学习,一边向省里写信举报。他们认为,衡水跨区域招生,影响教育均衡。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强,专注高中教育研究10多年了。他说他理解其他地市的苦衷:“尖子”走了,升学率受影响。2003年以来,河北省教育厅出台过限制措施,不过这些规定其实“底气不足”。“我们考虑的是,规范一下秩序,大家不要乱来。”他也私下“敲打”那些“告状的”学校:你们那的孩子都跑了,他们背井离乡到别的地方求学,付出了更多的成本,这是你们的罪过。

扼杀学生创造力

在学生们往衡水市跑的同时,“衡水模式”也备受争议。批评的声音认为,军事化的备考,题海战术,让学生麻木,扼杀创造力。上述邢台市高中老师认为,“河北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高中教育”,但让他矛盾的是,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彻底淘汰”。

衡中的教学模式逐渐在衡水其他学校推广开来。该模式下,一所学校的高考奇迹,演变为整个衡水所有中学的高考佳绩。在衡水市,衡水市第二中学以及冀州区武邑县枣强县等县级中学,每年也都有约5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成因

盐碱地文化

衡水模式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强认为,衡水现象与衡水的“盐碱地文化”有关。衡水市什么自然资源都没有,只有盐碱地,“考学是唯一一条出路”。衡水人很能吃苦,“我都感觉老师很苦,但是他们内心很愉悦,这是衡水高考好的基础条件”。20世纪90年代时,他去衡水一个县级中学调研,看到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差点掉泪。县委书记给这所中学送了块匾,上书“人才的摇篮”。但李强并不认同:你别说培养的是人才,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加工厂

高考制度的产物

高考只顾及了人才培养的某一方面,标准是分数,而高中教育中,训练越多,错误越少,扣分就越少。“衡水现象”最大的特征就是,“对高考这个目标的管理特别有效”。

河北省教育厅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衡水市适应了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这个模式就会存在。但在李强看来,现在衡水的情况已发生变化。他说当地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调整办学方式。

参考资料

衡水模式:大学生的加工厂?.新京报.2021-07-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