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琮 :袁仁琮

更新时间:2023-11-10 14:01

袁仁琮,侗族,1937年生,贵州天柱人。中国作家,贵阳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顾问、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贵阳市文联委员。袁仁琮是一位多产的侗族作家,成果包括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其中以文学创作尤为卓著。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作家中,与刘荣敏弋良俊被誉为侗族作家“三剑客”。

经历

1937年生于贵州省天柱县蓝田区碧雅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贫苦。童年的历练成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这也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并成为其创作的不竭源泉。1951年,考入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1957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分贵阳第一中学任语文教员,1979年调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后与金筑大学合并为贵阳学院,为该校中文系教授。

创作之路

1956年开始文学创作,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山花》、《花溪》、《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剧本、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已出版小说集《山里人》、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再版《王阳明》(修订本),长篇小说《血雨》、《穷乡》、《难得头顶一片天》、《太阳底下》、《梦城》7部,论著《新文学理论原理》、《解读王阳明》、学术论文集《鳞爪集》,主编《情满冰雪路》等散文集8部,获全国、省市文艺奖多次,长篇小说《太阳底下》获贵州省第二届乌江文学奖。作品获全国侗族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省作协及省民委、贵阳市政府及学会专项奖多次。长篇小说《破荒》荣获第十一届“骏马奖”长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

早期作品

先后在《贵州文艺》、《山花》、《上海文学》、《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花溪》、《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已出版的长篇小说有: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1998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血雨》(1999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穷乡》(1999年,台海出版社出版),《难得头顶一片天》(2002年,远方出版社出版),《太阳底下》(2005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近期作品

梦城》(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集《山里人》(1986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文学理论专著《新文学理论原理》(1995年,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术论文集《鳞爪集》(2004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解读王阳明》(2009年巴蜀书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修订本(2009年巴蜀书社)。主编散文集《遥远的星空》等7部,另有散文、论文、小说百余篇未辑成册。

成就与荣誉

主要成就

1956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山花》、《花溪》、《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剧本、散文、报告文学等40多篇(首),著有小说集《山里人》、长篇小说《王阳明》、文学理论专著《新文学理论原理》以及关于文学、写作学、民族学研究论文20余篇。

主要荣誉

作品和学术论文曾获省、市政府、部门、学会奖项多次,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台湾出版的《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书》、《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选讲》、《贵州文学大系》等,并流传至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日本,事迹载入《东方之子》、《跨世纪中华文艺人才大辞典》等20余种典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文联委员。

写作特点

1、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袁仁琮始终坚持的艺术方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手法,越来越为许多作家所不屑,认为其外在与肤浅已不足以用来反映日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但袁仁琮50余年创作生涯,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其眼下如此丰富的创作成果,证明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生命不断发展更新的事实。这对一些报有艺术创作手法虚无论观念的年轻作者,应该不乏启示意义。

2、袁仁琮作品大多为切入式线性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主义小说中虽然很常用,但这些小说往往能通过对故事的解构,时空的倒错,意识的徜徉,给人以五彩纷呈的丰富想象空间。但袁仁琮在采取这种结构时,往往故事从头至尾十分完整。这在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很容易造成一种作品单薄的弊病。可袁仁琮的作品,除局部一些作者不熟悉的生活描写外,很大程度上并无简单之感,这可能主要得益于作者的知识面的广阔和生活阅历的丰富。由此可见,结构方式并非作品成功的不二法门。

3、民族性是袁仁琮创作的一个亮点。袁仁琮作为侗族作家,民族认同感十分鲜明。在他早期创作的中短篇作品中,这种民族特色就很浓。在其《吉那》、《路遇》、《打姑爷》等作品中,这种民族特色还更多地是表现在环境和人物外在的装扮上。而到了后期的长篇小说中,似乎很难找到身着民族服饰的主人公,连侗族标志的鼓楼、牛腿琴等似乎也不多见。且不说《穷乡》、《难得头顶一片天》、《梦城》这样的涉农作品,就是在《王阳明》、《血雨》、《阳光底下》这类作品中,依然读得出侗族人所特有的那种性格,如爱美,爱音乐、善良、倔强等等。这说明作者对民族性的认同,已经从表象深入到内心,到人物血液中去了。

4、人物语言个性化也是袁仁琮作品的一个特色。袁仁琮笔下的人物个性,很多并非通过故事细节描述出来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说话让读者体味到的。即使是在他早期作品中,那时由于时代的局限,许多作品真是“千部一腔”。不仅作者描写,就是人物说话,也都是“印刷体”。可袁仁琮在塑造人物时,就已经较能注意到人物的身份、个性,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了后期作品,作者保存并很好地发扬了这一特色。不仅在人物对话中,还在相当程度上拓展到了叙事语言上。特别是对一些方言的巧妙运用,既能让人看得懂,又能反映人物性格,读起来十分生动有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