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理的本质 :论真理的本质

更新时间:2023-09-26 18:19

《论真理的本质》是2008年8月1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海德格尔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说,一直到伊曼努尔·康德西方哲学的可能性之根据,就在于我们的对话的这个短小章节中,由康德本人所实施的转变也同样基于此,这样说并不夸张。关于《泰阿泰德》的上述短小章节后来所产生争议并被专业化了的东西,当然是某种“进步”,但进步对于哲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东西终究仍只是在开端。哲学领会的纯正性和力量只能用以下标准来衡量,即我们是否或如何发展了开端,

如果我们自己应该重新开始,我们是否有能力借助这个开端而开始。而对此的先决条件是,我们要将所有后来所想象的,所有书本上得来的,或只不过是博学的东西统统扔到一边,从最活生生的现实中感受某种基本问题的源头。如果我们在哲学中不是持续不断地返回到开端,而仍然在那里无根基地、无益地反反复复描述概念的话,——那么结果就是,那些文学家们无原则的灵活性,和教书先生们无生气的刻板性,任何时候都会占据上风。  ——海德格尔

内容简介

《论真理的本质》是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专著,系由他的讲课稿整理而成。主要内容是:作者海德格尔通过研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作品,尤其是《王制》和《泰阿泰德》,对“真理 的本质”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论真理的本质》可归入哲学研究著作。

目录

中译本出版说明(刘小枫

引导性的思考

第一节 我们对于“本质”和“真理”“自明”的先入之见的可疑性

第二节 返回到真理概念的历史:不是对先入之见进行历史学的证实,而是回想希腊人最初的(无蔽)之经验

第一部分 无蔽之“本质”的暗示阐释柏拉图《王制》中的洞穴比喻

第一章 真理发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514a2-515c3):地下洞穴中的人的处境

第三节 洞穴中无蔽的东西:对囚徒们显现着的阴影

第二阶段(514c4-515e5):洞穴中的人的某种“解放”

第四节 在尝试解放的失败中所显露出来的(无蔽)之新特征

第三阶段(515e5-516e2):人朝向本源的光明的真正解放

第五节 洞穴之外的人在日光中的上升

a)洞穴之外的无蔽的等级

b)在解放事件中明显有关(无蔽)的四个问题

第六节 理念和光

a)对“是什么”(Was-sein)的看

b)光明的本质:透明性

c)理念的根本成就:允诺存在者的存在

第七节 光和自由 约束在发光物上的自由

第八节 自由和存在者 作为存在之筹划的明亮目光(以自然、历史、艺术和诗为例)

第九节 作为无蔽之真理的本质问题

a)无蔽的等级 作为源始的无蔽之物的众理念和作为存在者中最具存在性的存在者

b)众理念作为某种预现着的察看之所见,参与无蔽的发生

c)作为人的生存之基本事件的可揭蔽性

第四阶段(516e 3-517a 6):自由人在洞穴中返降

第十节 作为解放了的囚徒的哲人)他的暴力行为,他的危险和他的死

第十一节 履行作为一种之发生的哲学活动的命运:敞开和遮蔽的相互对置和共同归属性(存在和假象)

第二章 善的理念与无蔽

第十二节 作为最高理念的善的理念:授权于存在和无蔽

第十三节 作为和的看在光之轭中的看和可见的东西

第十四节 善:所依赖之物根本的托付

第十五节 真理之本质问题作为人及其(教化)之本质历史的问题

第三章 对非真理之本质的追问

第十六节 之基本经验的衰退 哲学的责任,重新唤醒:我们的生存之持久的开端

第十七节 遮蔽之本质问题的缺席,无—遮蔽的东西可能被夺 关于真理之本质的问题转化为关于非真理之本质的问题

第十八节 对“迂回之路”的辩护 预先澄清:(谬误)、(昏沉)和(无—遮蔽)的基本概念

第十九节 总结:无蔽和存在;关于非真理之本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 阐释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意在非真理之本质问题

附录

编著后记

重要德一汉语词对照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