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麟 :谢飞麟

更新时间:2023-11-12 01:20

谢飞麟(1867—1923),名震,县新市乡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为秀才,后转向进步,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

人物简介

谢飞麟受近代思想家宋恕“世界大同”之旨的影响,1904年与灵鹅竺绍康西乡县王金发、周志由、胡士俊等数十人组织大同学社,表面上是学术团体,实际上是进步人士的秘密组织,名为办学,实则值党结群,以待时机。他们积极鼓吹革命思想,联络各地会党,图谋举事。后来,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为光复会员、同盟会员。

1905年,谢飞麟邀集同志,创办爱华女子学校,提倡女子教育,开浙东女子教育先河。1906年赴绍兴市担任东湖通艺学校校长,期间与大通学堂秋瑾以及同乡姚麟、竺绍康、王金发等人密切交往,密谋举义。皖浙起义失败后,避难上海市武昌起义后,参与光复杭州之役。后辞浙江都督府总务科长职,随王金发到绍兴,任绍兴军政分府总参议兼秘书长,承担军政要务。孙中山让位后,军政分府被迫撤消,赴上海治病。

1913年3月20日,中国国民党理事宋教仁被刺,王金发受黄兴陈其美之嘱,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参与缉凶,迅速破案,捕获凶手,查出元凶是袁世凯。谢飞麟在上海医院里抱病起草讨袁檄文,由王金发送交孙中山、黄兴,并和王金发首举反袁大旗。讨袁檄文在《民权报》上发表,比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发出讨袁通电早三个多月。谢飞麟针对当时调和舆论,尖锐地抨击道:“吾民党一误于汉阳稍挫而议和,再误于希统一之美名而即释兵权。今宋公生命已被断送,且证据确凿如此,犹惑于调和之说,虚与委蛇,岂断送宋公一人为不足,必欲三误以断送我民党中无数之生命,并断送我中华民国乎!”评论中肯,立场坚定。但当时“调和之说”占优势,因而愤然回绍,组织武装斗争。

4月26日,袁世凯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约,中国国民党人认为借款未经现任国会批准属非法。5月初,国民党员江西省都督李烈钧广东省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贷款。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与国民党之争。6月,袁世凯免除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之后袁世凯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通电讨袁,在湖口县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正式开始。

时王金发在上海就任浙江省驻沪讨袁军司令,谢飞麟在绍兴市嵊州市组织旧部,以马逢伯、陈楚青两部为主力,吕衡、盛钟彦、胡士俊、王炯武、张剑耀、张志南、王鉴庭、钱竹安、王潜庵等为骨干,同时在嵊县三界、马仁村起事,均遭失利。7月28日,由于讨袁军上海指挥部被解散,黄兴看到大局无望,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9月1日,张勋武卫前军攻克南京市,各地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各地义军先后偃旗息鼓,而王金发、谢飞麟仍坚持反袁活动。袁世凯帝制议起,嵊州市志士反袁活动更为激烈。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省发难讨袁后,谢飞麟积极响应。反袁行动得到王晓籁、赵佩雄、陈邦达、辛素贞、张淡烟及王金发之母徐珍梅等筹集款项,在上海集合同志购买军械、制造炸弹,准备在浙东大举,计划宁、绍、台、处共同发难,秘密策应,攻打杭州。拟在平定浙江省后,出师北伐。在各方面布置就绪后,谢飞麟于1916年3月上旬同陈成、陈松鹤等自沪经宁波市返绍,以“前在宁、绍解散之旧部”为主体组织讨袁军。原计划在绍兴市首先发难,故在离绍兴城三十余里的孙端塘湾统捐局作为临时指挥机关,谢在其中“草檄拟电,发号施令”,另一方面,命令陈成赴沪,与曾任松江区分府都督的同盟会员钮永健(字惕生)联系,请求援助出发北伐。当时,同志甚众,童济时、赵佩雄、王炯武、张淡烟、胡士俊等人均参加谋划。

张勋复辟清室时,谢飞麟赴绍兴召集旧部声讨。五四运动时,在上海《救国日报》《正报》《民报》等报纸上发表政论,抨击北洋军阀,支持学生爱国行动,深遭北洋军阀忌恨,北洋浙督卢永祥悬赏通缉。1923年2月9日谢飞麟不幸被捕,2月15日英勇就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