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森 :中华医学会理事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9

赵克森,男,1937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医学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病理生理学研究,先后研究多个课题,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许多奖项,为我国医学做出重大贡献。

人物经历

1937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学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理事,全军医学科委会委员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微循环》、《微循环学杂志》副主编。

学术任职

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理事、美国Shock杂志编委、20-22届中华医学会理事、4-5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1998-2002)、亚洲微循环联盟执行理事(1993-2005)。

研究方向

1、休克微循环。

2、烧伤微循环。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等病理生理学研究。主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0名。

代表论文

1、Zhao GL, Zhao Y, pan BX, Liu J, Huang XL, Zhang XQ, Cao CM, Hou N, Wu CH, Zhao KS, 成姓 HP. Hypersensitivity of BKCa to ca(clo)2+ sparks underlies hyporeactivity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in shock. Circ. Res. 2007, 101(5): 493-502 (通讯作者)。

2、Zhao Q, Zhao KS. 性抑制 of l-type 钙质 channels in 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s involved in the 病程 of vascular hyporeactivity in severe shock. Shock 2007, 28: (6): 717-721(通讯作者)

3、pan BX, Zhao GL, Huang XL, Zhao KS. mobilization is required for peroxynitrite-mediated enhancement of spontaneous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s in 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s. Free Rad Biol Med 2004, 37 (6): 823-838(通讯作者)。

在研课题

1、血管平滑肌线粒体损害在休克低血管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2007.1~200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万元。

2、保护平滑肌线粒体损伤防治休克顽固性低血压的可能性, 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万元。

3、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6.6万元。

组建我国第一个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从事重症难治性休克发病机理研究,其中包括重症休克治疗后毛细血管无复流(no-reflow)和顽固性低血压(refractory hypotension)的发生机理,它对重症休克的抢救有重要意义。

在本项研究中建立了小动脉血管反应阈值测定、双摄相机同步录相、粘附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液流室、平滑肌离子通道和细胞肌浆网钙火花同步记录、细胞线粒体功能测定等多项技术,研制的抗休克新药虎杖已获得国家I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完成了IIα期临床试验。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应用血管反应性恢复剂治疗重症休克的新途径。发表的论文和专著被引入全国病理生理学教科书,改写了休克的分期,将休克第三期由微循环凝血期改为微循环衰竭期,加入了治疗后无复流和顽固性低血压等内容,在全国病理生理学教材中直接引用了发表于Shock杂志的图解。发表的论文,多次被SCI杂志推荐评论、发表于SCI杂志封面、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报告、6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应邀撰写综述、并应邀到美国4所大学讲学。

2009年受国际著名出版社Research Signpost邀请主编出版了“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一书,这是中国休克学者第一次应邀在国际上出版的英文专著。被聘请为美国休克学会当选会员(selected member)、美国Shock杂志编委、美国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评审专家(reviewer),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理事、也是IFSS的创建人之一。

获奖记录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87年获第四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奖。立三等功6次,1988年被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授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称号,1998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

1、重症烧伤性、失血性休克微循环与免疫细胞流变学变化的实验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

2、天年素医用功能辅料,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

3、血管平滑肌钾通道激活和细胞膜超极化参与休克低血管反应性发生,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参考资料

名人名师.南方医科大学.2023-12-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