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桥 :安徽省黟县北门桥

更新时间:2024-09-21 10:10

北门桥,原名戊己桥,又名“通济桥”,因坐落在黟县县城北门外,而得名,它面向临漳门,横跨漳水。于1982年被评为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评为黄山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由县尉李称倡建,明嘉靖戊子年,被洪水冲塌。己丑年浙人江山黟簿,又率邑人余枝华、汪隐等修建石桥。并以宋淳熙戊戌与明嘉靖己丑的天干“戊”“己”命名为“戊己桥”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余种德再度捐资修建,并改名为广济桥

建造结构

桥身石拱三孔,穿心式桥墩。桥长32米,连南北石级共长42米,宽6米,高7.3米。桥以“黟县青”为材料,桥身用花岗石垒砌,古朴厚重。桥面铺条石,两侧共设24根石立柱和23块石栏板,柱高1.25米,栏板0.9平方米,南北两侧砌有石台,拾级上下。两边桥头栏板呈抱鼓石状,全用黟县青砌结。由于桥短柱密,更显结构严谨,端庄古朴,精巧玲珑。桥墩向上游延伸超出桥体,墩头成削尖状,以利分水,缓解洪峰冲力。

文物古迹

昔日桥上正中还有石雕莲花柱一根,柱顶镂空可点油灯,用以照明。柱体为正八面,每面皆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且上方有一合掌释迦牟尼佛像。现佛像已被毁。

自古繁华

北门桥在历史上曾是古黟通往北方各省的重要驿道,也是过往行人驻足观光的好去处。相传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当年常在桥上观察云彩变幻,据以推测气象变化,向平民百姓预报天气。登临通济桥,倚栏远眺,东边是“蔼峰尖似笔”,朝霞灿烂,西边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碧山乡村,那桃源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北门桥历史上还是黟县县城连接龙江、宏村以及北出羊栈岭,涉足沿江城市的主要通道,每日里,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只是后来随着县城商业区南移,通往宏村、龙江的道路改线,通济桥才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

古时北门桥不光是漳河南北的交通纽带,而且是县里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细风斜雨、桃花流水,他们站在桥上垂钓,秋高气爽,月明星稀,他们聚在桥上吟诗作文,谈古说今。

古桥现状

250年的历史变迁,250年的趣闻轶事,把北门桥的桥孔撑得圆圆的,如今,倘若夜深人静之时,你站立桥上,斜倚栏杆,身上凉风习习,脚下流水潺潺,你一定会生发出一种思古之幽情。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