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超英 :邹超英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6

邹超英,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带头人,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学士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

1988年—1993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1993年—1998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8年—至今哈尔滨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2003年—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

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中青年专家;

☉ 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土木水利矿业交通环境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兼);

☉ 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建设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哈尔滨市建设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

☉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住建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工作机理与计算模式。

2.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显微结构试验研究。

3.体内预应力、体外预应力及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系列研究与实践。

混凝土结构。

主要贡献

胡琼;陈伟伟;邹超英;.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严佳川;邹超英;.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寿命评估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06)。

邹超英;范玉辉;胡琼;.冻融循环后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10,(S1)。

王志伟;邹超英;.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胡琼;严佳川;邹超英;.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式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03)。

胡琼;宋灿;邹超英;.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邹超英;王勇;胡琼;.再生混凝土徐变度试验研究及模型预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

胡琼;黄清;邹超英;.部分再生混凝土梁的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06)。

赵娟;巴恒静;邹超英;李宝华;.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间粘结界面的显微结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9)。

赵娟;巴恒静;邹超英;李宝华;.冻融环境下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与钢筋间黏结性能[J]混凝土2009,(11)。

王勇;邹超英;严佳川;.模拟退火算法在徐变参数识别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11-01。

范峰;邹超英;陈春;.浅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8-11-01。

. 邹超英;赵娟;梁锋;罗健林;徐天水. 冻融作用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衰减规律. 建筑结构学报. 2008.

. 邹超英;赵娟;梁锋;巴恒静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 赵娟;邹超英;王文博;张新全. 冻融作用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 邹超英;徐天水;胡琼. 应力状态对抗冻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低温建筑技术. 2005.

1. 参加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子课题“复合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模式及合理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基本性能及本构关系”,“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参加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主要起草人)、国家标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研究工作;

☉ 参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建设部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1.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层建筑钢结构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骨干成员)、《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在压、弯、扭复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的研究工作;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机理与计算模式》;

培养研究生三十余名,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获奖记录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曾连续三年获

学校优秀教学奖,学校首届“十优”青年教师称号,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青年教师奖,黑龙江省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 参加《体内预应力、体外预应力及预弯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系列研究与实践》(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