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3:10

郑新(1925年5月-2021年2月6日),男,汉族郏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2021年2月6日,郑新因病医治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96岁。善治病种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中医药治疗,尤以肾脏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为重点。

人物经历

郑新的医学生涯始于1949年,当时他在西南财政部卫生科任职。1952年至1954年,他在西南军政委员会担任医师、科员。1954年,他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系学习,并于1957年8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后,郑新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及重庆第一护校担任医师、教师。1958年,郑新加入重庆市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毕业后进入重庆市中医院。1999年,郑新提出创办一个中医肾病专科的心愿,2000年冬天,市中医院肾病科正式组建。郑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坚持每周两次门诊和早晨教学查房,定期讲课,并为年轻医生点评医案。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市中医院肾病科成长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身全国名科前列。2016年,郑新获聘为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2020年,他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重庆市中医院,郑新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古代中医典籍,对古方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一套中医应对急症的理论。他还研发了系统的中医制剂配方,如清热解毒针、参麦针、针液养阴针、火把花根片等,这些药物对于急慢性疾病都有显著的效果。

上世纪90年代,郑新发现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系统却缺少专门医治肾病的良方,于是他开始专注肾脏病的中医治疗。通过研究,郑新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论”,研制出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肾病Ⅰ号、肾病Ⅱ号等,并提出了肾病“治未病”思想。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新总结出中医内科急症基本治则,提出“热毒学说”“温病截断疗法”等学说,发明推广了以参麦针等为代表的现代中医急症制剂。他专研慢性肾病,研制出疗效独特的肾病Ⅰ号、肾病Ⅱ号中药制剂,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系列诊治体系,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肾病“治未病”思想,其祛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为我用等理论思想。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2月,郑新已撰写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获奖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7部,其主要论著有《中医问答》《中医急症》《中医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老中医经验》等。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2月,郑新已开展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

科研奖励

截至2015年3月,郑新已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卫生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及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等科技成果奖14项。

学术思想

郑新的学术思想主要是“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肾病三因论”是郑新继承古代中医理论,并经过肾脏病临床研究之大成总结出来的;“肾病多瘀论”是急、慢性肾脏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以及肾功能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

人才培养

告诫学生

在郑新看来,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术”。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正心端品,怀仁去贪”,要紧扣中国文化的一个“德”字,切实把“德”放在一切之首。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还要认真想办法,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

学科建设

在郑新的带领下,重庆市中医院创建了中医特色突出的肾脏病专科,该专科已跻身中国中医肾病研究领域前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

指导学生

截至2021年2月,郑新已指导培养的学生达1000余人,如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熊维建、杨敬,重庆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钟锦等都是他的学生。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郑新学验俱丰,蜚声杏林,医名广播海内外,他是中国中医急症的开拓者之一,是重庆市中医肾病科的领路人。”(中国中医药网评)

参考资料

重庆首位国医大师郑新走了 却留下了薪火传承.百家号.2024-04-24

国医大师郑新去世 学生追忆:病人慕名找到家里,90多岁他的一样看病.百家号.2024-04-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