鄚州城 :位于河北省的历史遗迹

更新时间:2024-09-21 01:54

州城,又名鄚城、纱帽城,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鄚州镇的历史遗迹。

莫州,原称“鄚州”,从汉至隋建制为鄚县县城。景云二年,唐廷析置鄚州,割瀛州的鄚、任丘、文安、清苑,幽州的归义共五县,隶属于鄚州,治所仍在鄚县,鄚县城作为鄚州治所,至此也就成为了鄚州州城。唐末五代,鄚州作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一度归属辽朝。五代至北宋初,鄚县城废弃,新的城址(今鄚州城)兴建并使用,鄚州城址至此完成迁转,并历经宋、金、元、明、清代的沿革。2017年12月,雄安新区联合考古工作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分队对鄚州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考古调查。2018年4月,雄安新区联合考古工作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分队对该遗址进行了专项考古调查与初步钻探。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鄚州城考古队对城址东、西、南、北城墙及城墙内外、 城址南部与北部区域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勘探,以及对上述区域壕沟进行了考古发掘。2024年3月,河北雄安新区境内确认发现8座古城遗址,其中包括鄚州城遗址。

鄚州城遗址的发掘为冀中地区同类城址以及“燕云十六州”相关城址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历史沿革

鄚州城,多称鄚城,从汉至隋建制为鄚县县城,唐初因之。景云二年(711),唐廷析置鄚州,割瀛州的鄚、任丘、文安、清苑,幽州的归义共五县,隶属于鄚州,治所仍在鄚县,鄚县城作为鄚州治所,至此也就成为了鄚州州城。唐末五代,鄚州作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一度归属辽朝。五代至北宋初,鄚县城(鄚州治所,今古州城)废弃,新的城址(今鄚州城)兴建并使用,鄚州城址至此完成迁转,并历经宋、金、元、明、清代的沿革。2017年12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共同组成的雄安新区联合考古工作队(以下简称“雄安联合考古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分队对鄚州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考古调查。2018年4月,雄安联合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分队对鄚州城遗址进行了专项考古调查与初步钻探。2019年9月至11月,鄚州城考古队重点对城址东、西、南、北城墙及城墙内外、城址南部与北部区域等进行了详细的人工考古勘探,同时,结合人工勘探情况又对上述区域同步进行了高密度电法考古物探。并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开始对城址东、西、南、北城墙及墙外壕沟(即护城河)进行了考古发掘。2020年8月,鄚州城考古队对城址东、西、南、北城墙外围再次进行了考古勘探。

地理环境

地理境域

鄚州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雄县鄚州镇(原属任丘市),北距雄县县城、南距任丘市皆15公里左右。城址西北毗邻白洋淀,中部和南部为村镇、街道和民宅,北部少许面积为田野农田,地表尚残存些许高8米左右的城墙。

土壤

鄚州城土质较致密而硬,内含大量有机质。

遗址发掘

城墙

考古工作表明,鄚州城墙,平面基本呈南北向刀把形,方向北偏东1-2度,考古实测墙体范围东西1060米(现存东北城角至西北城角的距离),南北1300米(西南城角至西北城角的距离),东墙从东北角向南820米处内收,向西200-210米,再向南480米至南城墙,与之相接。因历经水患与后期生产生活破坏,城墙遗迹在第1层下即有暴露。

发掘显示,鄚州城东、西、南、北城墙形制基本相同。城墙主要由墙体与基槽两部分组成。墙体系在基槽上修建,用黄褐色土夯打而成。现存截面呈不规整梯形,底宽8.75-12.5米,残高3-8.5米。基槽系下挖粉砂与黏土交互层、静水堆积层与早期淤积层后,再用黄褐色土依次夯打而成,基槽开口9.45-16.9米,深(厚)0.7-1.25米。城墙基槽开挖的情况,四面城墙大致相同,基本都是下挖打破粉砂与黏土交互层、静水堆积层。从层位关系来看,鄚州城在城墙营造之前,业已形成多次过水、漫水、静水堆积。西城墙发掘的探沟更是显示鄚州城西城墙墙体及基槽直接修筑在自然淤积的沙土层之上。说明鄚州城历史时期所在区域营建之前当为河滩或湖泊沼泽漫地。

护城河

鄚州城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均发现护城河,位于城墙外侧,与城墙基本平行,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对护城河的发掘,受现有地形、现代道路与建筑、水沟等影响,只有东城墙较完整地揭露了早、中、晚三期护城河遗迹。早期护城河位于东城墙外侧约10米,南北走向。开口复原宽度东西约18米、底部宽约9米,深3米左右;中期护城河位于东城墙外侧约11米,开口复原宽度约16米、底宽约8米。中期护城河是在早期护城河淤积严重,已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在早期护城河淤积的基础上挖掘疏浚而成,中期护城河的堤岸与早期护城河堤岸的距离仅有1米。晚期护城河现存上口位于夯土城墙外侧约25米,开口复原宽度约48米、底宽约24米。护城河深度大致相同,深约3米。晚期护城河淤积形成后,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得到大规模疏浚,而是利用了自然冲刷形成的水沟,这种状况很可能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再次开挖沟渠。相较于早期与中期护城河的堤岸,晚期护城河的堤岸更向外移,并在近现代再次开挖沟渠时,仍被继续沿用。

道路

鄚州城城墙内外两侧均发现有踩踏面痕迹,这应是城墙内外的环城道路,但破坏均比较严重。

东城墙内外道路

从发掘情况来看,城内道路紧邻东城墙,南北向,东西残宽1.8米,路土残存厚0.1-0.15米。东城墙城内道路在营建时利用东城墙夯土基槽西端部分作为路基使用。在发掘区,东城墙外与护城河之间道路已破坏无存,但在钻探中,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的过渡地带可见零星踩踏面,当是东城墙外侧道路。

西城墙内外道路

西城墙内侧道路尚残存路基与路沟,路基东西宽8米左右,紧邻道路路基东侧见有路沟。西城墙外与护城河之间道路已破坏无存,但过渡地带亦见零星踩踏面,当是西城墙外侧道路。

南城墙内外道路

发掘范围中的内外道路已破坏无存,但从南城墙区域的勘探结果来看,紧邻南城墙的内侧、护城河与南城墙之间的过渡地带亦见零星踩踏面,当是南城墙内外侧道路。

北城墙内外道路

城外道路位于城墙外侧与护城河之间,南北宽10-12米左右,路基保存较好,南邻北城墙,北至护城河南缘。

出土文物

鄚州城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和陶器,器类有瓷碗及陶、圆柱状器、砖、板瓦及陶球等。 另出有铜钱、动物骨骼等,均残损严重。

价值

鄚州城遗址的发掘为冀中地区同类城址以及“燕云十六州”相关城址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河北雄安新区境内确认发现8座古城遗址,有南阳遗址古贤遗址城子遗址雄州古城遗址安州古城遗址新安古城遗址、鄚州城遗址和古州城遗址

参考资料

考古学视野下的燕云十六州——以鄚州城为中心.中国考古网.2024-03-29

河北雄县州城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简报.万方数据.2024-03-29

雄安新区确认发现八座古城.新华网.2024-03-28

雄安新区鄚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4-03-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