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遗址 :河北雄安新区的历史遗址

更新时间:2024-09-20 23:49

南阳遗址,又名城坡,是河北雄安新区的历史遗址,遗址范围南北长700米,东西宽600米,分布面积42万平方米。

1958年,南阳遗址出土东周时期的“燕王职戈”一件,后来村民在生产中又相继挖掘出了燕国的铜壶、铜鼎和铜壶盖等物。1981年春,容城县文化局在晾马台镇进行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在南阳村村南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1982年,南阳遗址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南阳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5月28日,河北省文物局容城县南阳遗址举行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现场推进会。同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容城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南阳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2023年4月至12月,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考古人员继续对南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南阳遗址发现的战国中晚期城址,是河北雄安新区区域发现最早的城址遗存,结合2017年发现西汉时期“易市”陶文陶片,为寻找东周时期燕国南部城邑“易”实现重大突破。

历史沿革

1958年,南阳遗址出土东周时期的“燕王职戈”一件,后来村民在生产中又相继挖掘出了燕国的铜壶、铜鼎和铜壶盖等物。20世纪80年代,南阳村附近也出土了燕刀币数百件。1981年春,容城县文化局在晾马台镇进行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在南阳村村南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当时征集清理出铜器、陶器、骨器等文化遗物40多件,其中的几件还刻有铭文和陶文。1982年,南阳遗址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出土的春秋时期钱币“尖首刀”,证明了该遗址悠久的历史。

2006年,南阳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5月28日,河北省文物局容城县南阳遗址举行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现场推进会。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揭牌,标志着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全面展开。同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容城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南阳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截至2021年3月20日,南阳遗址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解剖战国时期城垣5处,西城门遗迹1处,墓地1处,出土遗物种类丰富,基本确定遗址主体文化遗存应是东周至汉代的燕文化。2021年,主要对南阳遗址东北部的台地(第6发掘地点)进行发掘,发现夯土墙、城壕、灰坑、井、灶、窑、灰沟、墓葬等遗迹80处,出土铜、陶、骨器约70件,城墙年代上限为战国中晚期。此次发掘厘清了北侧小城东城墙、东城壕以及南侧大城北城墙的范围、建筑结构和始建年代;基本明确了南阳遗址主体文化面貌是由南北并列大小两座战国时期城址构成,南侧大城时代略晚于北侧小城。2023年4月至12月,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考古人员继续对南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地理环境

地理境域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南10米台地处,而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所在的三层小楼也紧邻南阳遗址。

气候类型

南阳遗址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的中心,地处北京、天津和保定腹地,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西北依太行山,东临渤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1.5℃,年日照2685h,年平均降水量551.5mm。

遗址布局

从2017年挖掘至2021年5月,基本摸清南阳遗址周边区域遗址数量、特点和保存状况,廓清了南阳遗址分布范围、文化堆积、文化性质,为弘扬新区千年历史文化提供重要学术支持。考古调查40余平方公里,发现以南阳遗址、晾马台遗址为核心,规模宏大的“大南阳”遗址聚落群,该遗址聚落群面积18平方公里,包含13处遗址、墓地,时代自龙山时代延续至宋金时期,其中晾马台遗址发现龙山、晚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填补了雄安地区西周时期考古文化遗存空白,完善了白洋淀区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时空框架体系。通过勘探发现1座边长近730米的战国、汉代时期城址,并对其进行了解剖。发掘2700平方米,发现灰坑451座、房址15座、窑址1座、路5条、墓葬9座、沟10条、夯土遗迹2处,年代为战国、汉代、魏晋北朝、唐朝、宋金、金元时期。该遗址主体文化为燕文化,遗址中部北侧区域为战国时期城邑附属小城,汉代废弃,面积近36000平方米。遗址中部分布一条东西向战国中晚期城垣,西南侧揭露战国中晚期城址西北折角,经对其解剖,基本了解城垣内部结构、建造方式、构筑技术、始建和废弃过程;遗址西部发现城门及其附属道路,廓清了南阳遗址城址的边界。

出土文物

南阳遗址面积达42万平方米,曾发现带有“燕王职戈”“西宫”“左征”等铭文的鼎、、壶、戈等青铜器和大量的陶器。出土文物和文字具有明显的燕国风格,经过勘探,南阳遗址新发现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东周、汉代遗址群。文物专家初步判断,南阳遗址为战国、汉代一座中型城市遗址。

价值与意义

南阳遗址发现的战国中晚期城址,是河北雄安区域发现最早的城址遗存,结合2017年发现西汉时期“易市”陶文陶片,为寻找东周时期燕国南部城邑“易”实现重大突破。南阳遗址是研究白洋淀地区东周、汉代城市考古的重要载体;“大南阳”遗址聚落群时间跨度长、发展连贯,文化脉络清晰,内涵丰富,是研究燕文化孕育、发展、壮大的重要实物资料;作为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化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南阳遗址是展示雄安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

荣誉奖项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雄安新区境内确认发现8座古城遗址,这8座古城遗址分别为南阳遗址、古贤遗址城子遗址雄州古城遗址安州古城遗址新安古城遗址鄚州城古州城遗址。南阳遗址的考古发现,揭开雄安城市考古序幕,钩沉雄安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宋金时期的历史脉络,揭示其深厚的燕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未来之城”确认发现8座古城遗址.今日头条.2024-03-28

考古雄安,寻根千秋文脉.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3-28

文化雄安,从千年的历史传承中走来.光明新闻.2024-03-28

雄安这些神秘的地下遗址,你都知道吗?.澎湃新闻.2024-03-28

· 科学规划引领建设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人民网.2024-03-28

河北雄安新区南阳遗址考古发掘顺利推进.中国政府网.2024-03-28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城址基本平面坐标系统已确认.中国新闻网.2024-03-28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3-28

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活力复兴.人民论坛网.2024-03-28

2021年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汇报会会议纪要(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3-28

雄安新区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4-03-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