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鱼 :鲤科铜鱼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2-12-22 01:44

铜鱼(学名:Coreius heterodon),又称短须铜鱼,是鲤科铜鱼属鱼类。铜鱼体长为13.2~53.5厘米,是体高的4.3~5.3倍,也是头长4.8~5.4倍。体重约为0.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其体为长形,前部为圆筒状,后部侧扁。鳞片较小,侧线完全且平直。背鳍短小无硬刺,胸鳍较短,尾鳍为叉形。

铜鱼主要分布于韩国中原地区,在中国仅分布于黄河长江水系,一般栖息于河流的干流和支流,具有季节洄游特性。铜鱼是杂食性鱼类,其性贪食且摄食期较长。铜鱼的产卵期在4~6月。

铜鱼肉质肥美,产量颇高,可作为特产和珍贵鱼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2007年,铜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形态特征

铜鱼体长为13.2~53.5厘米,其体长为体高4.3~5.3倍,为头长4.8~5.4倍。体重约为0.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其身体为长形,前部为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小,近乎锥形。眼细小,眼间平宽。其鼻孔大于眼径,口狭小呈马蹄形,口角须有一对,较粗长,其末端可达前鳃盖骨的后缘。鳃耙略为短小。

铜鱼的鳞片较小,其游离部分尖长,侧线完全,自鳃孔后缘至尾鳍基中央连成一直线,极为平直。侧线鳞为54~58枚。背鳍有3根鳍棘,7~8根软鳍条,背鳍短小无硬刺。臀鳍3根鳍棘,6根软鳍条。胸鳍有1根鳍棘,18~19根软鳍条,胸鳍较短。腹鳍有1根鳍棘,7根软鳍条。尾鳍为叉形。在繁殖季节时,用手触摸已经性成熟的雄鱼个体时会有明显的粗糙感,因为雄鱼在胸鳍背面的分枝鳍条上有条状米黄色珠星,繁殖季节之后鳍条上的珠星会消失,而雌鱼则没有珠星。

铜鱼体背为古铜色,腹部略黄,腹膜为浅黄色。体上侧具浅灰黑色小点,各鳍浅灰而边缘黄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铜鱼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其主要分布于中国和韩国。在中国,其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仅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水系。

栖息环境

铜鱼为中下层鱼类,一般栖息于河流的干流和支流。其喜流水性生活,多栖息于水底多砂石的缓流水体中。

生活习性

集群行为

铜鱼习惯于集群游弋,通常一个群体由几十到几百个个体组成。铜鱼常与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集群活动。

觅食行为

铜鱼是一种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杂食性鱼类,其主食淡水壳菜,蚬、螺和蚌等软体动物门,也会食用维管植物碎片、种子和硅藻等。铜鱼幼鱼主食鱼苗和浮游动物,也吞食其他鱼类的幼苗。栖息环境和季节的不同会导致铜鱼的摄食种类和摄食强度之间的差异。其摄食期较长而且贪食,在汛期时会昼夜觅食。摄食率较高的月份是3~10月,10月以后摄食率降低,甚至停食。在繁殖季节不完全停食。当铜鱼生活于城郊附近的水域中,其会大量摄食有机碎屑和与人有关的一些食物如饭粒等;若生活于软体动物多、水质清新、底质为卵石砂粒的水域时,其会摄食的多是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铜鱼的摄食强度与其个体大小有关。铜鱼个体越小,摄食强度越大,个体越大,摄食强度越小。

节律行为

铜鱼在江水透明度较大的时期有昼伏夜出的现象。当水体浑浊时,其行动活跃。在3~5月,其活动能力在黄昏后逐渐增强,而下半夜活动减弱,秋季则恰好相反。春秋季时铜鱼多在河槽或急流沙滩上活动,而冬季会到深水河槽或深潭的岩石间隙越冬。

洄游习性

铜鱼属半洄游性底层鱼类,具有季节洄游习性。以中国长江流域为例,铜鱼每年2月开始沿长江干流向上游洄游,大致在4~5月进入主要的支流进行觅食或产卵,产卵后大约在7~8月又回到干流进行生长发育和越冬。

生长繁殖

产卵孵化

在自然条件下,铜鱼一般3~4龄时达性成熟。铜鱼属一次性产卵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其产卵场主要分布于底质多为石质、水体流动性较大的河流上游。其产卵期在4~6月。在繁殖季节,铜鱼性成熟个体游至游急流中产卵,其卵会随水漂流而发育。铜鱼的卵为灰绿色微带黄色,无粘性,比水略重,可随水漂流。在水温18~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需要42小时左右。

生长发育

铜鱼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生长迅速,以增强捕食和躲避天敌的能力。在孵化的30天后,仔鱼身上出现鳞片,57天后鳞片长齐,具有成鱼的体形,此时仔鱼进入幼鱼期。幼鱼会漂流到另一江段进行生长发育。

铜鱼的生长模式是匀速生长型,且雌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铜鱼生长速度较快,其生长速度会受到所处水域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在水生软体动物门、昆虫等饵料生物栖居环境优越的地区,食物数量多,铜鱼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铜鱼的生长速度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存在着差异,其生长一般规律为体长早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其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自然水域中,1龄铜鱼生长最快。铜鱼的体长、体重在2、3龄前增长较快,之后其体长生长会变得缓慢,主要表现在体重增加。

铜鱼雌雄之间的生长存在差异,性成熟前的雄鱼体长、体重增长比雌鱼快;性成熟后,则雄鱼生长速度变慢,雌鱼生长速度加快。

人工养殖

铜鱼全年可捕获,主要捕捞季节为春、夏、秋季,主要的渔具为底层刺网和饵钓。铜鱼的鱼苗来源于捕捞,与自然条件下相比,在人工养殖下铜鱼的生长速度较快。池塘养殖的铜鱼比野生铜鱼的性成熟年龄要早,2龄时即可达到性成熟。铜鱼繁殖的适应性很强,对外界水温条件要求不严格,繁殖适温为17~25℃。由于自然资源衰退,市场上铜鱼的需求旺盛,因此铜鱼的养殖具有较好的前景。2016年,铜鱼的人工养殖已获得成功。

物种保护

铜鱼历来为江河渔业主要的捕捞对象,其种群在捕捞时存活率较低,资源呈明显的衰退趋势。

生存威胁

在铜鱼生存所在的部分江段存在过度捕捞现象,造成了铜鱼资源量的下降。在中国,江津江段铜鱼资源的开发率超过了最大开发率。而铜鱼的年捕捞量已超过了最大持续产量。

铜鱼属半洄游性底层鱼类,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铜鱼的产卵场及栖息地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其造成了水文环境条件的改变,迫使铜鱼寻找新的产卵场。在中国长江流域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喜流水性的铜鱼在该地区的比重下降。

一些工业物质进入水体,对铜鱼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也使得铜鱼体内含有低毒类化合物。

保护措施

2007年,铜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休渔禁渔制度是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在2003年,中国长江“春季禁渔”制度全面实施后,葛洲坝坝下铜鱼的资源量开始大幅度回升。而2021年,中国长江“十年全面禁渔”的实施,进一步为铜鱼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保障。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铜鱼有着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是重要经济鱼类。铜鱼市场需求量大,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体内富含脂肪,骨刺较少,有“假肥沱”的美誉,被列为上等鱼品。

营养价值

铜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优质鱼类,其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铜鱼的含肉率较高,其肌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是一种高品质的蛋白源。由于铜鱼肌肉中赖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因此摄食铜鱼有助于人体获得必需的外源赖氨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