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粉背蕨 :凤尾蕨科粉背蕨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2:25

银粉背蕨(拉丁语学名: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又名通经草、铜丝草等。是凤尾蕨科(Pteridaceae)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多年生草本植物。银粉背蕨性喜阳也耐阴,既耐寒又耐旱,常见于海拔3900米以下的生石灰岩石缝中或墙缝中,以及沟边、溪旁和密林下的岩石上。在世界范围内俄罗斯日本朝鲜尼泊尔印度北部以及蒙古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几乎分布于各个省区。

银粉背蕨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较短,有鳞片;叶簇生,叶片为五角形,厚纸质,干后草质或薄革质;有红棕色叶柄;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孢子近球形。

银粉背蕨可全草药用,具有活血调经,补虚止咳的作用;另外其株形小巧,叶形独特,是良好的观叶植物,可用于装饰石景盆栽、岩石园等,也可用于屋顶绿化和林缘地。

形态特征

紫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生,稀有沿石缝横走,先端被披针形,棕色,有光泽的鳞片;下生多条纤细须根。

叶簇生;红棕色叶柄,有光泽,基部疏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几相等,约5-7厘米,有羽片,基部羽片为直角三角形,水平开展或斜向上,基部上侧与叶轴合生,下侧不下延,小羽片3-4对,长圆披针形,有裂片3-4对;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基部一对较短,羽轴上侧小羽片较短,不分裂;第二对羽片披针形,有不整齐的裂片3-4对;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自第二对羽片向上渐次缩短。叶片厚纸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有乳白色粉粒,干后草质或薄革质,上面褐色、光滑,叶脉不显。

孢子囊

孢子囊群较多,生于小脉顶端;黄绿色囊群盖连续,膜质,全缘。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近半圆形,孢子近球形,周壁表面具颗粒状纹饰

物种分布

银粉背蕨是粉背蕨属中分布最广的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尼泊尔印度北部以及蒙古,在中国几乎各个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银粉背蕨属石生蕨类植物,耐阴,喜柔和的阳光照射,但不耐烈日暴晒,既耐寒又耐旱,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喜疏松的钙质土壤,但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常见于海拔3900米以下的生石灰岩石缝中或墙缝中,以及沟边、溪旁和密林下的岩石上,在冠稠密、林内郁闭潮湿而阴暗的林下环境中也能生存。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自然状态下,银粉背蕨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但孢子繁殖需要的条件相对严格,繁衍困难。

人工繁殖

孢子繁殖

将具有成熟孢子的叶片从植株上剪下进行干燥处理,待孢子自然脱落成熟后消毒备用,将泥炭土和河沙混合,配制pH7.0-9.0的基质,将播种容器进行湿润后将孢子均匀撒播在培养土上,为保证湿度应在容器上加盖玻璃片,切忌盖土;孢子体长出3-4片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为提高其适应性,应逐渐从室内转移到室外,待小苗长大后,可进行第二次移栽或定植。

植物组织培养

以银粉背蕨叶柄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将得到的无菌叶柄切成片状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在得到愈伤组织后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之后在光照条件下,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培养;分化出幼叶后进行生根培养;最后将根系生长较为旺盛的试管苗置于温室中进行炼苗,然后移栽到盛有炉灰渣基质的温室苗床上。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挑选大小适宜的釉质陶盆或紫砂质陶盆,基质选择石灰质土壤;配好土壤以后进行暴晒,整细过筛,即可上床使用。

移栽定植

春季3-4月或秋季10月将银粉背蕨的横走根状茎分段进行栽植,栽植前将花盆清洗浸泡,用数块瓦片棚盖花盆底孔,周围填土炭块,上面填培养土;栽植时需带根带叶栽植,注意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栽后喷透水,将花盆置于阴凉处进行缓苗。

田间管理

3-6月,每星期追肥浇水一次,夏季施肥浇水加倍,秋季每十天施肥一次,冬季停施。冬季无需防寒,夏季应搭荫棚并喷水防暑降温,若置于室内,春秋冬三季需放在通风向阳的位置。

采收

春、秋季进行采收,拔出全草后去除须根,洗净泥土,干用或鲜用均可。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银粉背蕨中含有粉背蕨酸、黄酮类物质,全草药用,具有活血调经,补虚止咳的作用。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月经失调、闭经腹痛、肺结核咳嗽、咯血等疾病。

观赏价值

银粉背蕨株形小巧,姿态纤细,叶片深裂,形似龟背竹,叶背银白。常用于装点石山盆景、岩石园,制作书桌案头的小盆栽等;也可用于屋顶绿化和林缘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主要变种

裂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var. geraniifolia Ching et S.K.Wu)

叶柄颜色相对于原种较深,暗红棕色;叶片分裂度较细,基部一对羽片,下侧1-3片小羽片均羽裂。

德钦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var. flava Ching et S.K.Wu)

叶形、鳞片与原种相同,但叶片下面具亮黄色的粉末。

参考资料

..2023-04-01

银粉背蕨.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23-04-01

..2023-04-01

银粉背蕨.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2023-04-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