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带桥 :日本锦带桥

更新时间:2024-09-21 15:53

锦带桥(Kintaikyo Bridge)是一座横跨锦川的五拱桥,被列为日本三大名桥之一。采用传统的木工工艺,全桥只用包铁和插销固定、充分应用精巧的木工技术的桥梁结构。大桥最早建于1673年,修建过程中屡次被洪水冲塌。建成后又于1950年被一场台风带来的洪水摧毁。1953年重建,后又在2001年和2004年部分修复,至今仍雄踞于江面上。

日本锦带桥

特征

是一座五孔石墩木拱桥,跨度27.5米,桥面长210米(直线桥长全长193.3米),宽5米,桥台高6.6米。以独特的木结构连接而成。这做五孔木拱桥是由当时的藩主吉川广嘉仿中国杭州西湖苏堤上的虹桥造型修筑而成的。锦带桥兼备独创性与合理性的精巧结构使得这座五连拱桥坚韧而强劲,犹如轻柔的波浪,舞动出典雅的韵律。此外,桥梁、桥墩以及河床基石等都独具匠心,特别是桥拱部的构造富于独创性。用短的建筑材料打造出长达35米的大跨度拱桥,其力学上无懈可击的精湛技术令人赞叹。

历史

历史上曾多次在流经城下町的锦川河上架桥。然而,河水高涨时超出想像的湍急水流 ,一次又一次地冲垮桥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而且十分危险。“筑一座冲不垮的桥”是第三代藩主吉川广嘉的心愿。要实现这个理想只有两种选择:搭一座没有桥墩的桥,或是尽可能地强化桥墩。他向甲州街道桂川河上没有桥墩的“猿桥”求教。然而30米宽的桂川河与200米宽的锦川河,在规模和水势上都差距悬殊,在技术几乎难以克服。

当时广嘉公体弱多病,正在接受一位医术精湛、名为“独立”的明朝归化僧侣的治疗。原本就对明朝文化深感兴趣的他,在借阅独立的《西湖游览志》时,看到了书中用石桥把湖上小岛连结起来的“苏堤”插图,深受启发。因此决定在锦川河中堆砌出形如岛屿的桥墩,并用结构坚固的拱形桥梁衔接。几经尝试和失败,终于在1673年,将这座融合了筑城与组木技术精华的名桥建成。

评价

锦带桥名列日本三大名桥之首,因其景致而被称为“锦带桥”。这里不但木桥优美,两岸的风光也非常漂亮,春天到来的时候,樱花满树,流芳异彩。在锦带桥的桥头,有一棵特别粗大的樱花树,据说是日本的樱花标准树,它的花一开,就宣布日本春天的到来。

杭州锦带桥

简介

杭州西湖白堤上有三座桥,东面一座是断桥,大名鼎鼎,西面一座桥也很有名,就是西泠桥,中间那个靠近断桥的是锦带桥,知者寥寥。实则锦带桥的风景并不亚于断桥,因为站在锦带桥上,既可左瞰里湖,

右挹外湖,又可近眺平湖秋月的露台,而孤山则近在咫尺,绿树掩映楼台,夏时荷香醉人。

由来

为什么称此桥为锦带呢?也有一段来历。原来白堤一带,古时称作十锦塘。据《西湖梦寻》载:

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岁月既多,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湖船小者可入里湖,大者缘堤倚徙,由锦带桥循至望湖亭,亭在十锦塘之尽。渐近孤山,湖面宽敞。

又据《西湖志》载:“锦带桥在十锦塘,架木为梁。康熙帝(即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后以石,桥平如带,因名。”可见锦带桥得名由来,一是桥在十锦塘,二是改筑石桥后桥平如带。白居易谓白沙堤“草绿裙腰一道斜”,这桥宛如束在裙腰上的一条锦带,使西施更添光彩。

王叔杲有《十景塘》诗曰:

横截平湖十里天,锦桥春接六桥烟。芳林花发霞千树,断岸光分月两川。几度觞飞堤外景,一清棹发镜中船。奇观妆点知谁力?应有歌声被管弦。

断桥离苏堤六桥稍远,锦带桥离西、六桥均近,所以说“锦桥春接六桥烟”。

清代许承祖在《西湖渔唱》中有专咏锦带桥诗道:

波光山色半模糊,锦带桥平入画图。约略前身是渔父,一竿双桨占西湖

锦带桥旧称碧涵桥,虽然名声没有断桥那么响亮,但自有一种动人的情趣。锦带桥之佳佳在里外西湖的一桥相通,碧波相连,却里外有别。小船咿呀过桥洞,从万顷碧波渐入藕花深处,水天一碧变成了闹红一舸。那清新,那热烈,让人感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倘若逢上细雨蒙蒙的天时,如珠的雨珠便“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地敲打着游船的雨篷,更有一种“锦带桥边听雨眠”之幽趣。

西泠印社锦带桥

杭州孤山西泠印社小龙泓洞旁有锦带桥,此桥以白堤锦带桥旧石栏移架,故名。桥长不过数步,可谓我国最短之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