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奇鹛 :翅膀具显著白色翅斑的鸟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2

长尾奇(学名:Heterophasia picaoides)是噪眉科、奇鹛属中型鸟类。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鼠灰色,头顶颜色较深,前额和眼先淡黑色。尾特长。中央尾羽最长,外侧尾羽依次缩短。整个尾呈梯形或凸状,羽色与背大体相同,羽轴褐色,向端部逐渐变黑,所有尾羽均具浅灰色或灰白色端斑,从中央尾羽向外侧尾羽灰白色端斑逐渐扩大。两翅覆羽鼠灰色,飞羽略较背深或为黑色;初级飞羽外翻有一窄的灰色羽缘外侧4枚次级飞羽外翻中部白色。在翅上形成一块显著的白色翅斑。颏、喉、胸灰色沾褐。腹淡灰色,腹中部近白色,尾下覆羽浅灰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暗灰色。

近种区别

该种与丽色奇鹛(Heterophasia pulchella)相似,但丽色奇鹛体型明显为小,尾亦较短,中央尾羽为褐色具黑色次端斑和暗灰色端斑。翅上无白色翅斑而具赭褐色斑。区别甚明显,野外不难鉴别。

生活习性

习性: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沟谷林中。常成对或成3.5只至10余的小群活动,有时亦见多达20只的大群(郑作新等1987)。

食性:主要以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花、植物果实和种子。

叫声:吵嚷,不停地发出尖声的唧啾叫tsip-tsip-tsip-tsip,间杂着颤鸣。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盂加拉国、印度阿萨姆邦锡金王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南(盈江、潞西、澜沧和绿春等地)和广西。

繁殖方式

繁殖于海拔1000-2400米的山地森林中。巢多置于松树侧枝末端枝权上,隐蔽很好,主要由苔藓植物构成,内垫有细根。卵的大小为24.5毫米×18.3毫米。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2023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 - 规范性文件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1.2024-02-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