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实验小学 :1905年创立于上海的小学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0

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前身为创始于1905年的蒙正学堂,曾名莘庄镇小学、上海县实验小学等,1993年更名为闵行区实验小学。学校现有莘松,昆明市,景城,畹町镇四个校区,共97个教学班,近3700名学生,260余名教职员工。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网覆盖到校内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场所,每一间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内标准化微机房、美术室、舞蹈房、室内体育馆、塑胶跑道等一应俱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历史沿革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建于莘庄镇城隍庙的格思堂——蒙正学堂(实验小学前身)

1909年(清宣统元年)更名为迪新学堂

1912年(民国元年)改名为莘庄乡立第一国民学校

1928年(民国十七年)与松江区第六高等小学合并,改名为松江县第六小学

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名为莘庄小学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大部分校舍毁于大火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剩余校舍被入侵日军拆除,学校被迫停办

1941年(民国三十年)由地方人士募捐集资修复校舍开学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同时又在西街乐善堂分设4个班级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改名为上海市第二十六区莘庄国民学校

解放后 学校由上海市龙华区文教股接管

1951年2月改名为莘庄镇小学

1959年2月列为上海县重点小学

1961年划归莘庄公社管辖

1962年改名为莘庄镇中心小学

1969~1977年学校下放由莘庄公社莘北、青春两个大队联合管理

1978年2月再次列为上海县重点小学

1978年10月划为上海县教育局直属单位

1979年1月改名为上海县实验小学

1987年学校分为总部、分部

1988年分部脱离

1991年9月学校定为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整体试验学校

1993年改名为闵行区实验小学(沿用至今)

1999年9月成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校和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校

2004年5月命名为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校

2004年9月扩大办学规模,开办“春城校区”

学校概况

人文化的校本管理,研究性的改革实践,锤炼与培养了一支“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区兼职研训员3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数十名,有数十人次获市区各学科教学评优一二等奖,语文教研组被命名为上海市“共青团号”青年集体,数学教研组被评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英语教研组被评为上海市“红旗班组”等。

1987年至今,学校连续九届(18年)被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现为全国“新基础教育”基地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全国实验学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基地校,上海市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小学语文、数学、活动课教学研究会实验基地。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小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绿化环境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红读、影视先进学校,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99学年至今的学校办学督导评估均为区最高A级一等。

现已有四大校区,莘松校区、昆明市校区、景城校区以及町校区(原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梅陇实验学校)。还有许多友校,2014年通过姜根馨同学在韩国又认识了一个友校。

原主校为莘松校区2013年正式改为春城校区。

地理位置

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区伟业路228号(春城校区),集心路201号(景城校区),莘沥路203号(莘松校区),高兴路389号(畹町校区)

领导团队

何学锋【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康【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

顾国仁【工会主席】

学校标志

卡通形象

蒙蒙和正正

紫藤花开(校刊)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展现实小教师的精神气质,11月10日下午,闵行区实验小学《紫藤花开》校刊编委会成员在春城校区教工之家召开第五期组稿协调会,各栏目组稿负责人参加。会议由管理评估中心副主任徐太生老师主持。

羽毛球馆

闵行区实验小学羽毛球馆位于闵行区伟业路228号,交通便捷,毗邻春申景城和上海春城。羽毛球馆分为6片场地,均为木质地板,场馆内灯光和通风设施良好,运动时没有闷热的感觉,场地分布均匀合理,无拥挤感,配套设施齐全,球场边设有专门的休息区,是周边居民健身锻炼的首选,作为处于校园内的场地,闵行区实验小学羽毛球馆的周一至周五只在晚间营业,周末全天开放,还开设有羽毛球教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