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弼 :阮弼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1

阮弼,字良臣,歙县岩镇人,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阮弼幼时,因为家庭窘迫难以支付私塾学费,不已弃儒学医。后由于学医竞争极大,难以为生。遂转而经商。

芜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大米市之一,商旅云集,舟车辐,交通发达。每日商旅络绎不绝,上万种商品在芜湖集散交易,在此便可知晓各种货物价格贵贱,商情灵通。阮弼决定在芜湖创业,初涉浆染业。因其讲求信誉,注重质量,不但受到了顾客的青睐,而且还得到了同行的尊重。同时阮弼还注重改进浆染技术,提高浆染质量,阮弼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愈积雄厚。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为提高行业利益。阮弼积极游说各染坊主芜湖设立染色局,由染坊主共同经营。因此浆染业经营效益大增,各染坊主获利也比先前大增,在此基础上于全国各商业“要津”处设立多处浆染分局。在阮弼的带领下,他的浆染业“五方争购者益集其所,转毂遍于吴、越、荆、梁、燕、豫、齐、鲁之间”,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阮弼“不操利权,亦犹之乎百谷之王左海”,俨然成为一个“浆染帝国”,芜湖市也一举成为全国的浆染业中心。

阮弼经商致富以后,发扬徽商好善乐施的优良传统,积极造福乡里,报效国家,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徽州和芜湖两地人民爱戴,以至被尊称为长公。

嘉靖,因抗击倭寇,修筑城垣有功。芜湖县令特将芜湖西门城楼命名为“弼赋门”,以示褒奖。

基本介绍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就曾赞誉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明清时代,芜湖不仅是全国浆染业中心,还是与松江区苏州市铅山县景德镇市齐名的全国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所染产品更是热销海内外。创造这个商业传奇的是一位名叫阮弼的徽州人。

家道中落 弃儒习贾

阮弼,字良臣,歙县岩镇人,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其祖辈家业富冠乡里,传至阮弼父亲时仍称富饶。其父生平持家素以仁义为本,好善乐施,平日乡里村外若有人家生活出现困难,阮家常慷慨解囊给予支援。凡有左邻告急、右舍哭穷者,其父向来都是求者不拒一一施钱,并且不急于催促还贷,有的穷苦人家还免于还贷。久而久之,借贷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借光了阮家全部的储蓄。没现银乡亲们来借钱怎么办呢?阮父想出了一计“妙招”——典当家具器物,可是借钱的人实在是太多,即使典当了家中全部物件仍然不够。无物可当乡亲们来借钱怎么办?阮父又想出一法——借别人家物品去典当。久而久之,借贷的人把他的仁义视为愚蠢,纷纷不还钱,阮父没办法不得不也借起钱来,借东家还西家,甚至欠了数百两的“乐施”债,偌大的阮家就此破败。

阮弼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因为家庭窘迫难以支付私塾学费,阮弼仅读了几年书就不得不弃儒学医。尽管只念了几年书,但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过目不忘,一日能记数千言,“盖与大司徒鲍公同师,鲍公扫然自下”(汪道昆《太涵集》)。可跟着乡里的赤脚医生学了一段时间医术后,阮弼发现市面上医生很多,竞争太大,于是学医也没有成功。一再碰壁之后,阮弼无奈地对天哀叹:“苍天啊!我想成为一位饱学之士,无奈家穷无钱请老师,饱学之士这辈子做不了啦!苍天啊!我想做一名优秀医生,奈何医术百试千验,一不验则杀人,优秀医生这辈子也成不了啦!”发泄一番之后,阮弼想到了离乡学做生意。于是信誓旦旦地向父亲请求说:“乡亲们大多出外经商,不少都致富了。我们家目前还欠了几百两银子的债,为何我们甘受贫困却不去经商?再这样悠然下去,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儿子请父亲筹备些经商资本,我要去闯出一番事业来!”于是,阮弼带着全家的寄托和希望,开始了创业历程。

立足芜湖市 浆染帝国

脚踩旧布鞋、怀揣油纸伞、肩背破布囊,阮弼踏上了成就他“浆染帝国”的江城芜湖之路。选择芜湖,不是因缘际会的巧合,而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大米市之一,商旅云集,舟车辐辏,交通发达是其选择芜湖之一。商旅络绎不绝,每天上万种商品在芜湖集散交易,以此可以知晓各种货物价格贵贱,商情灵通是其选择芜湖之二。在芜湖安顿下来之后,阮弼开始做起了一些染色业小本生意。因为他讲求信誉,注重质量,不但受到了顾客的青睐,而且还能妥善处理好与同行关系,得到了同行的尊重。同时,他还留心观察市场行情,靠其灵敏的商业嗅觉发现芜湖市各行业虽然牙行林立,唯独染色纸业尚未立有牙行,于是便向各牙行毛遂自荐管理染色纸业,成了染色纸业的主导者。阮弼迅速鸠集各染色纸业贩运商,筹集生产资本,合并一些小的染色纸作坊,把染色纸业做大做强,积极提高产品质量,他还制定了染色纸行业条规及转运贩卖规定。在阮弼的精心管理经营下,他的染色纸业取得了极大地发展,产品热销长三角各地区及全国各地。

经营染色纸业取得成功有了资本积累后,阮弼便开始经营浆染业。明代的棉布生产大多出于手工,棉布质量的好与坏,决定于纺织和浆染技术的高低;而浆染的好坏又决定于“碾石”质量的优劣。芜湖大小荆山所产碾石最佳,阮弼依靠资金雄厚,囤积了大量优质碾石。同时阮弼还注重改进浆染技术,提高浆染质量,所以他家所染布帛、丝绸,质量高,颜色鲜、种类多。由于阮弼生产的浆染产品使用了先进的浆染技术和染料生产技术,很快吸引了各地的纺织商人,他们纷纷将布帛运往芜湖市加工,这样又无形带动染料的快速生产,一些较为特殊的染色如“碱式碳酸铜”、“银朱”等颜料生产迅速扩大。

此外,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考虑到当时“购者争得采,利归染人”,阮弼心里便琢磨想:“何不在芜湖设立染色局,由染坊主共同经营?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获利也会更多。”于是积极游说各染坊主,很快染色局就成立了,阮弼的浆染业经营效益大增,各染坊主获利也比先前大增,在此基础上于全国各商业“要津”处设立多处浆染分局。在阮弼与各染坊主取得共赢的同时,各染坊主也一致推选阮弼为浆染行业总会会长,“升降赢缩莫不受成”,以图在阮弼的领导下,赚取更大经济效益。在阮弼的带领下,他的浆染业“五方争购者益集其所,转毂遍于吴、越、荆、梁、燕、豫、齐、鲁之间”,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阮弼“不操利权,亦犹之乎百谷之王左海”,俨然成为一个“浆染帝国”,芜湖市也一举成为全国的浆染业中心。

身系家国 好善乐施

阮弼经商致富以后,发扬徽商好善乐施的优良传统,积极造福乡里,报效国家,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徽州和芜湖两地人民爱戴,以至被尊称为长公。

析产均分,提携乡人。阮弼在芜湖开创“浆染帝国”后,立即派华车良驹回徽州老家接来老迈父母,衣则锦丝绫罗,食则美味佳肴,住则华屋广厦,行则华车高轿,享尽人间富贵。阮弼不仅孝敬父母,还善待两兄弟。他把自己全部家产均分为三,兄弟三人各得其一。看到长子如此分产,阮弼父母欣慰之余仍劝道:“儿啊,你不必如此分家呀,你今天的成就都是你辛苦打拼得来的,你两兄弟衣食无忧就已然知足了,干吗还要均分呢?”阮弼二弟三弟觉得也不好意思,纷纷辞谢说:“大哥你一人在外打拼,我们兄弟二人既没出钱也没出力,怎么能和你平分呢?万万不可啊!”阮弼不为所动,最终均分家产兄弟三人各得其一。阮弼一人富了以后,还积极提携乡人,帮助乡邻共同致富。“业儒,则佐之儒;材可贾,则导之贾;能独立,则授而薄其息;能从游,则授而冀其成。”帮助宗族亲戚、乡亲里人不遗余力。

组织乡团,率众御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倭寇越过浙江省突袭徽州,又北上逼近芜湖市。当时芜湖没有城池防御寇贼,地方官束手无策,官兵们争相逃窜。芜湖全城百姓危在旦夕之际,时年已满54岁的阮弼振臂一呼,倡议商民壮丁成立保乡团,阮弼又率领众人杀猪宰牛祈神,并仰天发誓道:“倭寇是猛虎吗?人们尚能赤手活捉,何况还能用飞箭射杀。而今倭寇气焰虽然嚣张,但功力已穷尽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把它剁成肉酱以谢天子。”凶悍的倭寇侦查到没有城池的芜湖商民早有准备,严阵以待,吓得连夜逃跑了。

倡筑城垣,捐修道路。明万历二年(1574年),倭寇再次进犯芜湖市,强抢财物而去。芜湖官民人心惶惶,各方强烈要求修筑芜湖城垣。但筑城之费从哪里来呢?地方官想到了“长公”阮弼,请他捐资“扶义倡公”。这时已年过古稀的阮弼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倡议在芜商绅捐资报效,并率先捐出重金,于是乎城内的商民士绅纷纷响应,三个月之内就将城墙砌筑起来,并且固若金汤。后来,阮弼又带头捐资修筑了芜湖的4座双层楼城门和3座便门,并且独资兴筑了芜湖西门城楼。芜湖县长为了表彰阮弼的巨大功绩,特将芜湖西门城楼命名为“弼赋门”,以示褒奖。此外,由于芜湖市县城至南陵官路道途险阻,阮弼捐出重金并倡议商贾捐金,铺路石,功成后路成坦途,极大地方便了商旅行人。其他义举,诸如设厂施粥、修桥铺路等不胜枚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