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泉 :阳和泉

更新时间:2023-10-26 17:22

《阳和泉》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写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阳和泉

泉出城中,水递者日至。臧获到庵借炊,索薪、索菜、索米,后索酒、索肉;无酒肉,辄挥老拳。僧苦之。无计脱此苦,乃罪泉,投之秽。不已,乃决沟水败泉,泉大坏。张子知之,至禊井,命长年浚之。及半,见竹管积其下,皆胀作气;竹尽,见刍秽,又作奇臭。张子淘洗数次,俟泉至,泉实不坏,又甘冽。张子去,僧又坏之。不旋踵,至再、至三,卒不能救,禊泉竟坏矣。是时,食之而知其坏者半,食之不知其坏、而仍食之者半,食之知其坏而无泉可食、不得已而仍食之者半。壬申,有称阳和岭玉带泉者,张子试之,空灵不及禊而清冽过之。特以玉带名不雅驯。张子谓:阳和岭实为余家祖墓,诞生我文恭,遗风余烈,与山水俱长。昔孤山泉出,东坡名之“六一”,今此泉名之“阳和”,至当不易。

盖生岭、生泉,俱在生文恭之前,不待文恭而天固已阳和之矣,夫复何疑!土人有好事者,恐玉带失其姓,遂勒石署之。

且曰:“自张志‘禊泉’而‘禊泉’为张姓有,今琶山是其祖垄,擅之益易。立石署之,惧其夺也。”时有传其语者,阳和泉之名益著。铭曰:“有山如砺,有泉如砥;太史遗烈,落落磊磊。孤屿溢流,‘六一’擅之。千年巴蜀,实繁其齿;但言眉山市,自属苏氏。”

白话译文

禊泉出自城中,每天都会有挑水的人。那些挑水的仆人到了泉边,要做饭,向庵中要柴、要菜、要米,后来还索要酒肉;没有酒肉,就会挥拳殴打僧人。僧人没有办法可以脱离此种苦楚,于是只能怪罪泉水带来了邪恶,就把千草投进泉水来进行破坏。接着又挖开沟渠对泉水大肆破坏,泉水果然大坏。我知道这件事后,来到禊井,命人长年疏通禊泉。疏浚到一半,就看见竹管埋在下面,都已经颜色发黑腐烂了;把竹子挖出来就看到腐烂的干草,并发出恶臭。我淘洗数次禊井,等到泉水出来后,发现泉水实际上没坏,泉水依然甘甜。等我离开后,僧人又坏泉。不久之后我再来修复,接二连三发生破坏修复,最后禊泉不能教了,禊泉竟真的坏了!当时,知道泉水已经坏掉和不知道泉水已经坏掉仍在喝禊泉水的人各占一半,其中知道泉水已经坏掉的人之中,没有其他泉水可喝和不得已仍喝禊泉水的人也都各占一半。崇祯五年(1632),有人称阳和岭玉带有泉水,我去试了试虽然不及禊泉水空灵但是比禊泉清冽。只是觉得用玉带作为泉水的名字不够文雅。我说阳和岭实际上是我家的祖墓,诞生了曾祖父张元汴这样的人物,先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功业与山水一样久远。当年孤山有泉水流出,东坡区命名为“六如今此泉命名为“阳和”,非常恰当且不需要更改。

阳和岭、阳和泉本来就在文恭曾祖出生之前而存在,没等文恭曾祖出生老天爷就已经赐予阳和之名了,所以这样命名并没有什么值得疑惑的地方!当地有好事儿的人,害怕玉带泉水失掉他们的姓,就立碑刻字以示署名。

而且上面是这样写的:“自从张家命名禊泉”,而后“禊泉”就归张家所有了,现在张家祖坟之地又在琶山,他们想要把阳和泉”据为己有就更加容易了。现在特此立碑明示,是害怕张家又要来争夺泉水了时之间流言四起,阳和泉反而因此名声更大了我给阳和泉作了篇铭文:“有山如砺,有泉如砥。太史遗烈,落落磊磊。孤屿溢流,六一擅之。千年巴蜀,实繁其齿。但言眉山市,自属苏氏。”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六休居士,绍兴市(今浙江绍兴)人。张岱出生于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轻时四处游历,见识颇广,又时常休闲遣兴于各类艺术之中,生活可谓安逸清闲、丰富多彩。明朝灭亡之后,张岱因拒绝进入清廷任职,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变成了下层贫民,生活穷困潦倒,后来更是以入山著书以终。张岱擅长散文,一生著作颇丰,包括《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夜航船》《石匮书后集》 《四书遇》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