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街清真寺 :陈州街清真寺

更新时间:2024-09-20 23:43

周口市陈州街清真寺,位于颍河南岸,陈州西街路南,处于商业活动最繁荣的闹市区。是周口建筑规模较大,坊内教胞人口较多的一座清真寺。

历史沿革

初建时间

陈州街清真寺始建于1723年(清代雍正二年)。

修缮重建

1862年(同治元年)增建。原寺有两道门楼,大门和二门均为硬山如意式花门,分别建于1821年(爱新觉罗·旻宁元年)和1858年(咸丰八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遭到破坏,望月楼等建筑被毁掉。1980年后,清真寺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建筑特点

陈州街清真寺灰瓦屋面,浮雕花脊,大门匾面为“达天俊路”四字。二门一间两层,前后出廊,廊深1.8米。一廊有屏风遮栏,上有匾书“来之去之”。前廊及后廊两侧有台阶三级。过二门楼是中院,东墙有月亮门,上书“道正明昌”。按清真寺建筑常规,应是座西向东,但此寺不临街,故设门朝北,此月亮门虚设,以应座西向东之名。戒墙位于中院之西侧,与月亮门东西照应,门相重合,为砖砌四柱三楼式。

中门上部有,内雕“正大至中”,下又一龛,雕阿拉伯语,下开圈门,门两侧有对联,文曰:“归真齐趣清高路,履正共登广大门。”左门“何道”。

右门“寻源”,戒墙里是四合院。大殿为寺院的主体建筑,由两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中间有天沟相连,称为勾连搭式。前为硬山四檀卷棚,灰筒瓦覆盖,檐下柱头为单翘斗拱,柱下为青石鼓形柱础,明间是匾“天房圣地”,两次间分别悬挂“修道为教”、“诚信独一”。后为硬山式殿,灰筒瓦覆盖房顶。

正脊两端有龙头大吻,中有宝瓶,明间有1723年(清雍正元年)八月悬挂的匾额“无极之真”,有数副对联分别是:“缅怀前人今何去谁能例外反复想亟应绝叹”;“坚信后世永久存自然规律善恶分勿庸废话。”“朝着日出石观天河,星转斗移,年年中秋节,月月十五,明日悄悄渡,谁主沉浮?真主独一,造化万物,古圣天经,世世传颂,代代拜读,圣贤辈辈出,功贯今世”。另有一对联为:“无中有,有中无,真有无像;主非形,形非主。主形无疆”。女大殿三间配出厦。

二殿前后交相辉映;南北讲堂各三间,北讲堂门有对联为:“学富东海,丰彩照人。问多事不愧师资;经贯北斗,才华横溢,化雨露雅看教幕”。这些匾文和对联言简意,内涵丰富,概括性强,把《古兰经》和圣训的内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伊斯兰教知识和对真主的赞颂雕刻在广大回族群众生活的宗教活动场所,以汉语形式向回族教胞宣扬伊斯兰教文化的作用。

南北二讲堂为硬山式灰瓦屋面,带前廊,系咸丰年间建,为讲授经书、斋戒时用。

男女大殿中间有—望月楼,该望月楼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伊斯兰寺院中特有的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浮雕花脊。供阿訇斋月观月时用。寺院内栽有梧桐树和古柏树,环境幽雅,建筑古香古色。

规模建制

现寺大门是八层高的大厦,门庭东西宽5.5米,南北进深19米,楼顶建有6个尖塔,中有圆顶,上有星月标志。寺内北讲堂是三层楼房共42间,东西长56米,南北深8米。南边水房屋是两层楼房,底上15间,东西10米宽,南北25米长,下为水房、上为会议室,样式新颖,宽敞华丽、楼头尖塔、圆顶、星月标志闪烁发光。

寺南边是女学,女学内有东屋四间供女阿訇居住,南屋五间是水房屋。西边大殿三间带卷棚,东西深15米,南北长11米。男寺西边是正在重建的阿拉伯建筑格式的大殿,上下两层,南北长30米,东西宽24米,33层台阶高,2米出檐。全寺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可以预见新大殿建成后,陈州街清真寺将以一个环境优美、建筑壮观的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历任阿訇

陈州街清真寺自恢复宗教活动以来的主要阿訇有:郑长义、买荣禧、白正淘、陈献堂、吕金虎、马玉海、马孝顺、马超麟、杨怀江、王俊、马正全、丹中才等。

地理交通

周口市陈州街清真寺,位于颍河南岸,陈州西街路南,处于商业活动最繁荣的闹市区。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