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琦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7

陈彩琦,男,1975年生,浙江金华人,汉族,基础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心理学院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注意缺陷与拖延行为研究;职业心理测评与职业心理健康。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专业领域为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为认知与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注意控制的机制与干预。

人物简介

陈彩琦为基础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此外他还任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专家组成员,以及《心理科学进展》审稿专家。陈彩琦主要讲的课程有《实验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工作分析》《心理测量》等。陈彩琦参与的课题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中文自然语言理解的加工模式研究”之“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工作记忆机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工作记忆导向的注意定向的脑机制研究”。

人物经历

1993.9. — 1997.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系,本科

1997.9. — 2000.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硕士研究生

1999.4—2000.3 大阪教育大学心理学系进修

1999.3. — 2000.4. 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心理系,研修

2000.7. — 2004.8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助教与讲师

2001.9. — 2004.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04.9. — 2005.1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讲师

2005.12 — 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

视觉选择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关系及其对意识问题研究的意义。具体包括:工作记忆导向的注意与外源性注意、内源性注意关系的研究;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导向注意中的作用等。致力于探讨除传统刺激驱动注意与目标导向注意之外,是否存在一种独立的注意现象,即经验导向的注意。其认知与脑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工作记忆与语言加工的关系。该方向主要从Lewis的相似性理论从发,克服传统个体差异研究的不足,对汉语认知加工中的工作记忆作用机制进行较系统的探讨;并试图与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建立有关运算模型。

捆绑问题(binding problem)研究,即多维信息的整合机制。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视觉工作记忆的客体表征和容量的研究上。当前一项研究在探讨人工刺激与自然刺激在视觉记忆表征上的差异,试图探询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单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负启动效应、返回抑制、和高级认知过程中的抑制机制。包括多重线索化与线索化时间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返回抑制消退的机制、返回抑制的左右偏向和上下偏向效应、工作记忆与返回抑制等。

注意障碍与网络成瘾的认知机制及干预。试图用负启动范式、停止信号范式等对ADHD和网络成瘾的认知机制和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工作记忆容量与液态智力的测量及开发。有一项研究在探讨短周期内的工作记忆训练效果。

个人成就

陈彩琦的博士论文《视觉选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的交互关系——认知行为与ERP的研究》获评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曾主持两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出版或参与出版著作和教材7部;在心理学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长期从事《实验心理学》《知觉与注意》《职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多次获评教学质量优秀奖。此外注重心理学的社会服务,承担一些员工心理测评和心理培训的应用项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