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瑾 :原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13:31

陈怀瑾,生于1929年12月,上海市人,火箭技术专家,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195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仿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

1964年11月,陈怀瑾任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曾参与创建我国第一支雷达部队,陈怀瑾调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后长期从事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是仿真技术的带头人,著名的导弹雷达专家。陈怀瑾在飞行器制导、自动控制与仿真领域为中国国防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技术上开创了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工作,指导了第二代防空导弹的研制。

2022年4月24日,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正式发布《导弹人生》一书,首度向全社会公开十二位此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其中收录了陈怀瑾的故事。

人物经历

1929年12月16日,陈怀瑾出生于上海市

1934年1月至1940年7月,先后就读于上海位育小学、上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振粹小学、上海协进小学。

1940-1946年,就读于上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194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交大团委组织委员。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入华东航空处。任防空军雷达团技术处主任。

1957年3月,调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59年11月,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二部副主任、主任。防空导弹型号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1964年,担任红旗二号防空导弹总设计师。在技术上指导完成革新,对击落U-2侦察机飞机做出突出贡献。

1965年,担任红旗三号防空导弹总设计师。

1975年,由钱学森推荐,担任七机部二院技术副院长、生产组副组长。

1980-1981年,第八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

1982年,第七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地舰-空系列总设计师

1983年,兼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仿真技术总设计师。

198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1987年,原国防科工委军用仿真专业组组长、兼职委员。

1988年,航空航天部航天系统科技委副主任、航天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地(舰)空导弹系列总设计师。

1989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

1990年,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副理事长。

1998年,被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航空宇航学科评议组第一、二、三届委员

国防科工委军用仿真专业组组长

2017年8月6日因脑出血病逝于北京海军总医院,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曾担任“红旗一号”防空导弹副总设计师,完成定型工作。担任“红旗二号”、“红旗三号”总设计师,完成研制定型,装备我军。有关工作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并担任地舰——空导弹系列总设计师。八十年代任航天部仿真技术总设计师,倡议并在技术上指导完成了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北京仿真中心及其它航天仿真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中国航天仿真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发挥实效。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仿真专业组首届组长,兼职委员及名誉顾问,推动军用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获国家及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光华科学基金一等奖。著有《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试验》一书及论文十余篇。1998-2002年任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2001年9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他曾参与创建中国第一支雷达部队,调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后长期从事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是仿真技术的带头人,著名的导弹雷达专家。

学术论著

陈怀瑾:《卫星定位/惯性导弹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军民系统中的应用》,《飞航导弹》,1998.8

陈怀瑾:《21世纪航天与军用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发展展望》,《系统仿真学报》1999.5.

陈怀瑾:《军用建模仿真-1992年夏季计算机仿真会议评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3.9

陈怀瑾:《海湾战争后美国军用仿真的发展及应用趋势》,《军事系统工程》1993.1

陈怀瑾:《国际飞行仿真技术的新发展》,《系统仿真学报》1991.4

陈怀瑾:《导弹系统研制中的系统仿真技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3.11

陈怀瑾:《美国波音宇航公司的飞行器系统仿真技术》,1984. 1

陈怀瑾主编:《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试验》,《导弹与航天丛书》第56册,中国宇航出版社,1995年

陈怀瑾任编委会主任:《加强作战体系对抗研究建立统一的国防仿真网》,《导弹与航天丛书》第40册,中国宇航出版社,1994年

参考资料

陈怀瑾.百家号.2024-03-21

我国航天导弹事业的隐姓埋名人首度公开.光明网.2022-04-24

卫星定位/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军民系统中的应用--《飞航导弹》1998年08期.知网.2022-04-28

21世纪航天与军用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发展展望--《系统仿真学报》1999年05期.知网.2022-04-28

军用建模仿真——1992年夏季计算机仿真会议评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3年09期.知网.2022-04-28

国际飞行仿真技术的新发展--《系统仿真学报》1991年04期.知网.2022-04-28

导弹系统研制中的系统仿真技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3年11期.知网.2022-04-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