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芒斯特伯格 :德国心理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11:42

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年6月1日—1916年12月16日),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行为科学的先驱。他的研究和理论涉及工业组织、法律、医学、临床、教育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人物经历

早期生活

芒斯特伯格出生于德国东部但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木材商,母亲是艺术家,家中共有四个兄弟。他的童年充满了艺术气息,对写作、大提琴、考古、希腊语阿拉伯语都有浓厚兴趣。不幸的是,他在不到20岁时失去了父母,这对他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育背景

芒斯特伯格在但泽大学预科毕业后,前往日内瓦大学学习法语和文学,不久转至德国莱比锡大学,确立了他的学术方向。在那里,他听了一场威廉·冯特的讲座后,决定投身心理学。随后,他成为了冯特的学生,并加入了莱比锡市实验室,接受了严格的实验心理学训练。1887年,他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弗莱堡大学担任讲师和助理教授,教授医学和哲学课程。此外,他还自费在住所内建造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专注于时间、知觉、注意力、学习记忆等方面的研究。

职业生涯

1889年,芒斯特伯格在巴黎首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结识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威廉·席德斯,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92年,应贾科莫之邀,芒斯特伯格来到哈佛大学担任实验心理学客座教授。1897年,他返回哈佛大学,成为心理学教授,并接管了詹姆斯创立的心理实验室。他还曾在1910年至1911年作为交换教授前往柏林,并在那里成立了“美国-德国协会”。

学术贡献

芒斯特伯格的研究涵盖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发表了多部专著,包括《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应用心理学要点》《普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以及《企业心理学》等。芒斯特伯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如何识别个人的素质和心理特点,并将其分配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在心理条件下激发工人的最大潜力;以及如何在心理层面上确保实现理想的工业效果。他的研究成果为工业心理学开辟了新领域。

国际影响

芒斯特伯格的研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职业选择、工作方法改进和建立合适的工作条件方面。他的思想体现了科学管理的工业伦理,强调个人的重要性、效率和科学方法的社会效益。他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心理学与科学管理的结合,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纳撒尼尔·霍桑实验打下了基础。

去世

芒斯特伯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支持德国政策而遭受排挤,他的逝世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16年,他在一次授课过程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53岁。

研究内容

芒斯特伯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所谓的“最最合适的人”“最最合适的工作”和“最最理想的效果”这三个问题上。他认为,心理学家有责任找出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信息。他的研究旨在解决如何鉴定个人的素质和心理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将他们安置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他探索了在何种心理条件下能让工人发挥最大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同时,他也研究了如何在心理层面产生工业活动所需的最佳印象。芒斯特伯格的研究成果为工业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研究应用

芒斯特伯格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职业选择、工作方法改进、建立适当的工作条件等方面。他的思想包含了科学管理的工业伦理,强调个人、效率和科学方法的社会效益。因此,当时的工业心理学仍隶属于科学管理。不过,他对心理学的重视和应用,为后来的行为科学树立了标杆。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学者致力于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其中包括英国的工业心理学先驱查尔斯·迈尔斯,以及在美国陆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设计人事分类测验的沃尔特·D·斯科特等。他们的努力使得心理学与当时蓬勃发展的科学管理紧密结合,为后来的霍桑实验铺平了道路。

主要著作

芒斯特伯格一生著作丰富,仅专著就有20余种,内容涵盖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心理学与经济生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心理学著作,该书最初以德文发表,后被译成英文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此外,他还撰写了《基础与应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书籍。在这些著作中,他深入探讨了人员甄选、职业伦理、工作绩效的心理因素等问题,并强烈主张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将心理学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提高工业效率。他的理论和观点本质上是对泰罗制的心理学补充。

参考资料

雨果·闵斯特伯格.人大经济论坛.2024-09-14

心理学与经济生活.豆瓣读书.2024-09-14

基础与应用心理学.豆瓣读书.2024-09-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