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撒尼尔·霍桑 :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

更新时间:2023-04-08 15:27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短篇小说的作家,同时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有关心理分析的小说类型。

霍桑于1804年7月4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4岁时父亲因病过世,母亲无力独自抚养,无奈带着3个孩子投奔外祖父。童年经历使得霍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也培养了他的阅读爱好,埋下了创作的种子。在亲戚的合力资助下,霍桑顺利从波登大学毕业,此后隐居12年,博览群书。1850 年,四十六岁的霍桑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叙事小说《红字》,从此名声大振。此后,他又发表了《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等小说,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864年5月19日,霍桑在新罕布什尔州普利茅斯去世。

他一生创作了长篇、短篇小说、散文、传记等一百多部作品,大量抨击了邪恶宗教对人的荼毒和摧残,表达了自己对宗教观念和社会问题的不理解。他是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悲剧神话的创造者,其众多作品受到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当老一代作家还在描绘田园风光时,霍桑以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创意、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浪漫主义象征象征手法,影响了赫尔曼·赫尔曼·梅尔维尔等众多文学大师的创作,为美国文学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1804年7月4日,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曾是一名船长,在霍桑年仅4岁时就不幸感染黄热病,死于荷属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母亲迫于生计,无奈带着霍桑和他的2个姐妹,投奔外祖父家。1813年,9岁的霍桑意外受了严重的脚伤,因此休学2年零4个月,在家找了老师教学。1818年,霍桑全家迁至雷蒙德祖宅。在那段上学的日子里,他养成了“孤寂独处的恶习”。但也经常阅读文学大家的作品,培养了阅读爱好,为日后写作打下基础。

1821年,霍桑在本杰明律师的辅导和亲戚的合力资助下,顺利进入了布伦斯维克的波登大学念书,与朗费罗和富兰克林·皮尔斯同班。前一位后来成为了美国著名大诗人,而后一位在后来出任了美国第十四届总统。他们在大学期间之间建立了毕生的友谊。大学期间,霍桑以波登大学为背景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范肖》。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回到萨勒姆,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隐居生活。12年里,虽然他性格越来越孤独,但也同时专心研读,看完了当地图书馆的每一本书,彻底熟悉了家乡萨勒姆镇的古老历史,使他的文学才能愈发优越,个性特色也越发鲜明。

1837年,霍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虽获得一些名声,但还做不到以此谋生。后有幸取得同学帮助,借其权势谋得一份政府差事,任波士顿海关的司磅员。两年后他辞职前往布鲁克农场,与超验主义者们一起生活和劳动。但由于劳动占据了大量时间,霍桑没空进行写作,半年后便离开了。

1842年霍桑与索菲·阿米莉亚·皮博迪结婚,去到马萨诸塞州的康考德生活。在这里,霍桑与邻居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阿尔考特等人结下友情,并继续他的创作。此后又托人帮忙,做了3年政府公职,但是各种政党问题让他深受煎熬,于是他静下心来进行文学创作,终于在1850年凭长篇小说《红字》名声大振。

随着众多杰作涌出,霍桑得到好友本杰明·富兰克林高度赞赏,在其任职总统期间,也获得了一份美差,去了欧洲旅游。旅途中,他创作了《玉石雕像》《我们的老家》等作品,还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关于南北战争的论述文章。7年后霍桑回到祖国。1864年,霍桑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于5月19日在新罕布什尔州普利茅斯去世,5月23日葬入康考德的睡谷公墓。

主要作品

纳撒尼尔·霍桑从1828年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开始,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长、短篇小说以及散文、传记等,长篇小说《红字》的问世,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资料来源:)

《红字》

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850年问世,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因丈夫常年远游在外,十分孤独,与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了一个女儿珠儿。这里伊斯兰教盛行,清教徒们限制感情禁绝私欲,甚至越发极端,迫害民众。于是海丝特·白兰被安上了通奸的罪名,胸前终生要佩带一个红字A,代表她的不贞,但她始终也不肯供认出孩子的父亲。白兰的丈夫罗杰伪装了身份潜藏在丁梅斯代尔身边,以卑劣手段监视和精神折磨他来达到复仇目的。丁梅斯代尔因为这个秘密饱受良心谴责和精神煎熬,最后终于在白兰的陪伴和鼓励下,鼓起勇气将秘密公之于众,然后倒在了爱人的怀抱里。

红字》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认为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新篇章。

《七角大厦》

又译为《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等。在塞勒姆有座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原属摩尔家族,但当时有权有势的品钦上校为了抢夺这块宅地,残忍杀害了原地主马修·摩尔。摩尔在临死前立下诅咒。诅咒应验,托马斯·品钦上校和继承人暴死,这房子因此成了一座凶宅。200年后,大法官杰弗里·品钦把老宅让给穷亲戚居住,且作恶多端。亲戚赫帕斯芭为了维持生计,请来亲戚菲比帮忙打理自己的小店铺,又将一间空屋子出租给了一个摄影师霍尔格拉夫。霍尔格拉夫原身份其实是摩尔家族的最后一个继承人,隐藏身份潜入老宅寻找祖先藏在墙里的地契。最后,品钦法官暴死宅中,房子诅咒解开,霍尔格拉夫娶了菲比,赫帕斯芭和弟弟安心地住在了老宅。

《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

霍桑在184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著名医生兼植物学家拉帕西尼管理着一个长满奇花异草的园子,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却也是一位疯狂且残酷无情的父亲,把女儿也当作实验品,从小给她喂自己提取的花草毒素,并一直软禁于身边。渐渐地,贝阿特丽丝的身体结构有所变化,其生命与毒药已融为一体,而她本人也成为世上最致命的毒药。青年乔万尼的到来改变了女孩的生活,她不再孤独,他们相知、相爱,一度非常幸福。但由于贝阿特丽丝的体质不同一般,不久便感染了爱人乔瓦尼,使其身中剧毒。他很害怕,也很恨贝阿特丽丝让自己陷入此境。拉帕西尼医生的竞争对手巴格里奥尼教授趁虚而入,骗取乔瓦尼信任,將所谓的解毒剂送给了贝阿特丽丝。女孩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毅然地喝下了药剂,失去了生命。

《范肖》

讲的是两个男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女子之间的故事。范肖长期闭门苦读,昼伏夜出,长此以往便厌恶了自己的书斋生活,找不到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却空有一身读书人的骄傲。正当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时,范肖偶然遇见了艾伦。艾伦是一位富商的独生女,因被范肖所救,两人陷入爱情,走进婚姻。这种美好吸引了范肖,改善了他枯燥消极的人生态度。可惜范肖积习难改,继续整日地通宵苦读,最终耗尽了全部精力,毁了自己的生命。范肖去世四年后,艾伦嫁给了范肖的情敌爱德华·沃尔科特,过上了幸福宁静的生活。

创作特点

象征手法加恐怖因素的应用方式正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它与独特的叙事方法一道,赋予了人物不同的生命力,塑造出鲜活的形象,使作者的文学成就达到巅峰。

象征艺术的展现

纳撒尼尔·霍桑常常喜欢用一种抽象的“恶”来表现他的重大主题,通过对怪诞情节的描写,加上作者本身的情感、思想,达到言此意彼的审美效果,蕴藏了作者更深层次的寓意和内涵。作者在代表作《红字》和《七角大厦》中都不乏多重内涵、多角度地运用象征手法。

恐怖元素的运用

纳撒尼尔·霍桑另一个独特的创作点,就是恐怖元素的应用结合哥特小说式超现实写作手法。但是他没有完全依照哥特小说的恐怖元素运用,而是将其融合进现实世界,将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物与怪诞事情相结合,给人以心灵冲击。霍桑的恐怖元素体现在墓穴幽灵 、巫婆等恐怖人物形象上,童话人物形象上以及对“返老还童”等超自然现象的描写上,渲染了强烈的气氛,支撑起小说的整体结构。

主观叙事的采用

霍桑的小说常由“我们”“让我们”“我们已经看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来推进小说进程,这正是以主观性的叙事方式引领读者跟随作者视角来关心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发展。第一人称叙事的采用,从多方面构建出了一种全知视角,以“我们”这个事件边缘的见证人的身份来讲述故事内容,自己却隐退到小说的背后,成为一名普通读者,共同欣赏。

主要思想

伊斯兰教思想

由于霍桑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清教徒,霍桑自幼耳濡目染,被清教思想深深渗透和影响,“原罪”“救赎”等命定论的宗教情绪烙印在他内心,无法摆脱。看到宗教对人性的压制和荼毒,他感到极度痛苦。

霍桑在很多作品中描写了清教教义影响下的人物形象和悲惨经历,直接或间接地抨击了加尔文教泯灭人性的戒规,以及宗教狂热对人的毒害。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正是极端的教条禁了自由的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命运。但同时,作者通过清醒理性地研究和思考,也承认伊斯兰教能在伦理道德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刻画各色人物的同时也是在对自己、宗教和社会进行不断的反思,他的作品充满对清教怀疑与认同,批判与否定的矛盾心理。

剖析人性

霍桑一直在关注和思考人性的话题,剖析人性的罪恶并非是要揭示人性的阴暗面,而是找到人类原罪的本源,探寻自我拯救之路。在霍桑看来,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救赎。

女性意识

与此同时,霍桑着力刻画了殖民时期的美国女性勇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形象,凸显女性的独立和个性,表达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女性不是弱者,也可以成为时代的波特兰开拓者队。作者刻意塑造了人生坎坷的女性角色,也在试图表达幸福不能依赖他人施舍,必须由自己努力创造。这样的认知意识在当时社会已经是十分超前了。

主要成就

霍桑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首位悲剧神话的创造者。他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超前于老一代创作风格,他创作中运用的结构、寓言、象征主义以及对道德的深刻思考,引领了文学风潮,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霍桑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历史,因受祖辈宗教思想的影响较深,霍桑作品中蕴含的宗教色彩十分浓厚。霍桑自身虽非教徒,但背负着深深的罪恶感,他能够从艺术家的观点去重视社会良知问题,把祖先清教徒的宗教原罪与人性冲突写成小说,以清教徒的心灵去了解和感悟人性,正如他代表作《红字》的发表,风靡全球,展现了自己呐喊个性、揭示邪恶、直面罪恶的态度。

霍桑拥有独创的文学风格、新颖的创作构思,其作品超前于时代,受到了亨利·詹姆斯、埃德加·爱伦·坡、赫尔曼·麦尔维尔、欧内斯特·海明威等文学大师的高度评价,其关于人物、动物、自然、神话等一系列生动丰富的浪漫主义象征手法一度影响了大师们的文学创作,也不断引起后世学者们的研究和探讨,巩固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坚实地位。

相关人物

亨利·朗费罗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霍桑在波登大学的同班同学,也是一生的挚友。朗费罗曾给霍桑提了建议,认为他可以创作童话故事集。霍桑对此提议很感兴趣,并致力于革新整个儿童文学体系。时隔13年,霍桑在47岁时创作出了《神奇故事集》,这是一本改编自希腊神话故事的作品,大获市场赞赏。在作品成功问世后,霍桑又趁此写了续作《坦格林故事集》,被后世称为“影响了19世纪家长们愉悦自己孩子的少数佳作之一”。

富兰克林·皮尔斯

第14届美国总统,是霍桑在波登大学的同班同学,也成为了终生的朋友。霍桑给皮尔斯撰写了光辉的传记,或多或少地为他的竞选提供了帮助。在皮尔斯任职总统期间,给霍桑安排了一个轻松的利物浦领事职位。霍桑在欧洲一边工作、一边旅游,同时创作了不少作品。

人物纪念

纳撒尼尔·霍桑的故居——霍桑之家是康科德的著名景点之一。霍桑早年在这里创作了《Blithedale Romance》,成名后再次回到故乡隐居。这也是美国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之一,引得无数游客,尤其是文学爱好者的参观。

小说改编电影

人物评价

“(霍桑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美国诗人、小说家爱伦·坡

“知道霍桑的人,似乎都总是认为他是个令人愉快的作家,有着令人愉快的文笔,一个言之无物的人。人们对这个纳撒尼尔·霍桑的看法真是大错特错,因为此人有些故事是蓄意蒙骗——明目张胆地蒙骗——那些跑马观花的读者。”——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

“人们在《红字》里读到了一段段优美宁静的篇章。读到了在《圣经》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同情和怜悯。读到了忠诚和眼泪。”——中国作家余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