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综合型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10-26 17:23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科技生物产业园区,是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和传承藏文化的综合型、全面型、开放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院两馆”的总体布局,内设丝绸之路与青藏文明、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藏医史等13个展馆。

2006年,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一期馆建成。同年9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正式开馆,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座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2010年9月3日,尼泊尔籍客商、知名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阿那仓·次仁扎西向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捐赠了包括唐卡、古籍文献、民间用具等在内的116件珍贵文物。至此,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已有十大镇馆之宝,收藏文物达两万余件。2012年4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博物院二期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2018年11月9日,已经修建完成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正式开馆。2018年和2020年,经青海省文物局批准,委派专家对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进行两次文物鉴定,共鉴定出国家珍贵文物2003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截至2023年8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馆藏文物达6万余件/套。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先后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正式开馆

2006年,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一期馆建成。同年9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正式开馆,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座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2010年3月2日下午,青海藏文化馆作为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展陈和表现理念为基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同年9月3日,尼泊尔籍客商、知名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阿那仓·次仁扎西先生向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捐赠了包括唐卡、古籍文献、民间用具等在内的116件珍贵文物。至此,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已有十大镇馆之宝,收藏文物达两万余件。

二期建设

2012年4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18年11月9日,已经修建完成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在青海省西宁市正式开馆。博物院二期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内设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藏族建筑艺术、藏族书法艺术、藏族卡垫、藏族服饰等展馆。其中,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展厅突出宗教、寺庙、建筑、经济、艺术、书法、遗址等内容,展现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青藏高原文明的源起、传承、兴盛与繁荣。2018年和2020年,经青海省文物局批准,委派专家对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进行两次文物鉴定,共鉴定出国家珍贵文物2003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青海藏文化馆是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展陈与表现理念为基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族历史、文化的展馆。青海藏文化馆以对生命的诠释为出发点,向人们讲述雪域高原上藏民族文化。在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方面空间的整体感和统一的风格,每一个节点都有自己的特色。从平面设计上来讲,青海藏文化馆没有走做标准展板标准,青海藏文化馆展板没有一块重复,强调整体感和整体配合。文化馆将环幕投影、幻影成像、水幕投影、地面全息成像等现代科技运用结合。

馆内布局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院两馆”的总体布局,内设丝绸之路与青藏文明、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藏医史等13个展馆,3个临展厅。

陈列展览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巨幅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生活等诸方面,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彩绘大观》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四百多位藏、蒙、土、汉学者、专家、顶尖工艺美术师,采用纯天然绘画颜料,以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

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这里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也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神奇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里世居着藏、汉、蒙古、土、回、撒拉等多种民族,其中藏民族是这块地域上的主体民族,与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民族文化,其文化受到周围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保留了它的独有性。创办好《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这一主题展,旨在运用现代科技和考古研究成果,开发利用馆藏文物,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进青藏高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线上的一个历史文化展示平台,大力促进青藏高原民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藏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并使藏文化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藏族建筑艺术展

藏式建筑是藏族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勤劳、勇敢、朴实的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兄弟民族间建筑技术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积淀的实证,不同历史时期雄伟壮丽的藏式传统建筑。

藏族服饰展览展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结构独特。其材质有皮、毛、呢、毡、、棉和丝绸等,根据材质、功能、地域、官阶等分为不同的品类。藏族服饰是从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有着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特点,许多服饰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际应用中逐渐演变成了装饰品,有的至今尚有装饰和实用的双重作用。由于各个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加之经济文化交流的因素,藏族服饰可谓异彩纷呈,结构、装饰、着装方式都有明显的区域性。在藏区素有“卫藏服饰细腻、康巴藏区服饰粗犷、安多服饰繁复”的说法。藏族服饰展览以安多服饰、康巴服饰、卫藏服饰、僧侣服饰四大类划分,共展出了90余件(套)代表性的服饰。

藏族卡垫展

在藏语中,“卡垫”意即“覆在上面的垫子”,一般指仲丝织物,以长方形居多。卡垫种类很多,因采用穿杆结扣等工艺不同,分为仲丝、尺不戒、旺丹仲丝等种类;因用途不同,分为卡垫、地毯、靠背、方垫、挂毯及其它产品。如果择取藏区上乘羊毛与植物染料,聘请织毯良匠,依画师和设计者的图样,精织细作,形成构图严谨、配色考究、端正高贵、富丽吉祥的“藏式卡垫”,因其上乘的选料,高超的工艺,精美的图案,受到外界喜爱。

 

藏族卡垫经历了由“溜”“尺不戒”到汪丹仲丝,再到江孜卡垫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约有3000多年的漫长 发展过程。约12世纪左右,西藏的阿里和江孜一带普遍运用了带边须的卡垫,15世纪中期,江孜出产的“卡垫”,因其织作工艺先进,图案色彩丰富,备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之后,卡垫作为贡品收到贵族、寺院订购,在江孜形成了“家家有机梁,人人会织毯”的景象。

藏族书法艺术展

藏文书法艺术借文字形体表现出来,是以每个字的横竖线条、用笔与结构,整体的行气、章法,以及作品表现出的气韵与风格。藏文是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藏文书法艺术由来已久,自象雄时期的达斯奔佑字,到公元7世纪吞弥·桑布扎创造现行藏文,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间发展出各式风格的书体,这些不同风格的藏文字体,总括起来可归为乌金体、乌梅体、体、珠匝体和遒体等。以时代风格而论,早期象雄时期以达斯奔佑、玛尔钦和玛尔琼为主;吐蕃时期乌金体有八种,乌梅体有丹体和列体两种。公元10世纪左右,书法家琼波宇赤依照坛城的量度,规范了乌金体,而乌梅体在阿旺罗桑嘉措土登嘉措时期得到倡兴,珠匝体、徂体和遒体得到发展。藏文书法艺术多姿多彩,充满着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文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也出现过不少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们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注重发挥自己独具的艺术个性,追求书法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对推动藏文书法艺术的发展。

藏医史展览展

藏医史展览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200余件藏医医疗器械展示,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展现藏医学绚丽多彩的画卷;藏医药标本展览展出有6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展示青藏高原藏药资源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曼唐展览曼唐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与藏医学结合的结晶,是传统医学史上最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教学挂图,内容丰富,在世界传统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古籍文献展览陈列了卷浩繁的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300多部藏医药学书籍和珍贵的古籍印版等,并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四部医典》;天文历算展览采用沙雕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唐卡、雕像等展示藏族天文与历算方法;古籍藏书阁阁内不仅收藏有藏、汉两种文字的佛教巨著《清敕修大藏经》和各流派的医学论著,还收藏有濒临灭绝的藏医学藏族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古籍残卷;

千尊药师佛殿展

千尊药师佛殿博物馆最顶层为药师佛千佛殿。药师佛千佛殿供奉有主尊和周围一千一百零八尊药师佛及多个高僧的舍利子,是用民间捐赠的资金修建而成的,祈福世间万物生灵平安健康。

藏族书法艺术展览

藏族书法艺术展览展厅以藏文字的书体演变发展为主线,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碑帖、文、藏文书体以及文房用具来展示和藏文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和艺术神韵。

曼唐器械展

在藏医学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特殊而形象的教具-曼唐。“曼”是藏语“医”或“药”的意思,“唐”则是唐卡的简称,曼唐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与藏医学结合的结晶,是传统医学史上最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挂图,内容丰富,描绘精细,色彩绚丽,在世界传统医学史上独树一帜。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为祖国医药学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通过这些唐卡和传统藏医使用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系统而直观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理论及其实践技术。这种独创的、以画卷形式进行医药教学的挂图和1300多年来使用的医疗器械,再现了2000多年前藏医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外科手术。尤其以照片的形式,介绍了数千年前藏医就进行过的开颅手术,不仅显示了藏族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也充分证明历史悠久的藏医学外科手术技术的高超与精湛。

重要馆藏

截至2023年8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馆藏文物达6万余件/套。 彩绘大观展馆展出的镇馆之宝巨幅唐卡《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它长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内容囊括藏族对宇宙的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医学、民俗、文化艺术、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学术研究

论文

相关书籍

文化活动

2013年8月8日上午,2013中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省行采风团来到了青海藏文化博物馆,欣赏绚丽壮美的彩绘大观、领略高原西部的古风遗韵,感悟藏医药文化的弥足珍贵和博大精深。2019年3月15日下午,青海省体育局老干处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党日活动,组织部分老同志参观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馆。2023年6月11日,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联合青海景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开展《探秘非遗藏文化深度畅游》活动,共计152人参加。2024年2月22日,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联合创未来研学机构开展了“指尖上的艺术—酥油花”主题研学活动,共有70组亲子参加。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