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嘴镇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2 18:52

青石嘴镇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镇人民政府位于县城西部20公里处。西与苏吉滩乡、门源种马场为界;北与马场、皇城镇、苏吉滩和甘肃肃南犬齿交界;东与浩门农场为邻,南以达坂山岭为界,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毗连。总面积248. 6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通河横境东流。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0%,还有汉、蒙古、土族等少数民族。面积278平方千米。辖红山嘴、红牙合、青石咀、黑石头镇、上吊沟、下吊沟、德庆营、上铁迈、大滩、石头沟10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二区辖丰聚乡,1949年沿旧制仍属丰聚乡,1958年并入长风公社,1961年分设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为青石咀镇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石嘴镇常住人口为24316人。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石咀镇是门源回族自治县第四行政区丰聚乡所属的一个荒凉小村。1958年后宁张、门青两条公路呈T字形通过镇区,成为门源县沟通河西走廊和河渥地区的交通枢纽。随着祁连山铜矿的开发,铁迈煤矿的发展,门源马场和浩门农场的不断扩大, 60年代初期已具集镇规模,逐步形成为门源县又 一个工业、农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教育的中心。1984年定为县属第二乡级建制镇。2002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大滩乡并入青石嘴镇。辖有红山咀、红牙合、黑石头、上吊沟、下吊沟、德庆营、石头沟、杂大滩、上铁迈、东铁迈、西铁迈、上大滩、下大滩、白土沟、红沟16个村民委员会,2007年底共有居民6965户、30698人。该镇是回族聚居区,共有回族20000余人。耕地3406公顷,草原面积284.497万亩。有各类牲畜78656头(只、匹)其中大牲畜20157头(匹) ,绵山羊55887只。

全镇有镇属中学1所,小学11所,设有卫生所、兽医站、农机管理站、供销社等单位。

青石嘴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新型的朝阳区产业正在兴起。在"3345"战略(即一个祁连山脉旅游圈、一条浩门河旅游经济带、一个百里油菜花海品牌为内容的"三个一"和东中西"三个片区",油菜花旅游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秋节赛马节、秋季摄影登山节"四个节庆活动";油菜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基地、浩门马为代表的牧业文化基地、白牦牛为代表的林业文化基地、岗什卡为代表的雪山文化基地,达坂山为代表的古丝绸之路文化基地等"五个文化基地")的推动下,全镇的旅游人数达到27万人次。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石嘴镇常住人口为24316人。

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政府抢抓全县村容村貌整治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这一历史机遇,突破发展战略,念好“重、深、先、新、活、续”六字经,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以加强组织领导为着力点,突出一个“重”字,夯实组织保障基础。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法,给每村抽调一名镇领导专职负责该村的各项工作,并抽调镇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组建工作组,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度,落实各自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构建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加强宣传引导为着力点,突出一个“深”字,全面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在召开各类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大群众手机使用广泛这一有利前提和现代通讯工具方便、快捷的特点,建立了“一信通”手机短信平台,紧扣整治共建活动主题编发短信,增强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有效地提高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热情,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加强沟通协调为着力点,突出一个“先”字,全力促进共建双赢。主动与共建单位联系,先后多次组织人员与共建单位协商事宜,介绍和汇报目前整治共建村的经济发展、村庄面貌以及当前各项工作等的具体情况,让共建单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情况;邀请共建单位共同开展调研活动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为共建单位开展共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以加强工作机制为着力点,突出一个“新”字,保障科学规范整治。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以制度定责、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进度,制定了《青石嘴镇村容村貌整治村“两委”班子绩效奖罚办法》、《青石嘴镇“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尽责高效,确保了政令畅通、工作落实有力。

以强化工作举措为着力点,突出一个“活”字,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实行“以一联十”帮扶工作制度,发动每一名党员公开承诺,联系带动10户农户主动参与共建及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在建设项目上给予倾斜的同时,积极与金融部门、砖厂等沟通协调,给群众落实贷款、赊欠砖款,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同时成立了工程质量监查和验收工作组,定期对各整治共建村的围墙、大门等建设质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以深化特色发展为着力点,突出一个“续”字,打造区域产业链条。以集中规模的风情园和零散规模的农家院接待点为基点,在发展旅游餐饮业的同时,辐射带动镇区各村社牛羊育肥贩运、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地域特色的刺绣、奶皮、搓鱼、麦素等地方风味产品的销售等行业的发展。通过集中投资建设,整合资源倾力打造集餐饮住宿和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回族民俗风情园,进一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增加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来源/县委办公室)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青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