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玉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更新时间:2023-08-15 18:24

马宝玉(1920年10月—1941年9月25日),男,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1937年10月,马宝玉参加了八路军,在独立1师1团2营7连6班当战士。1939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6班班长。1941年9月25日,马宝玉率领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4位战士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中,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砸毁枪支后纵身跃下、慷慨赴死,年仅21岁。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马宝玉、葛振林等5人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决定授予马宝玉等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宝玉于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陈家洼乡下元皂村,童年时代父母双亡,过着流浪生活。

投身革命

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宝玉参加八路军,在独立1师1团2营7连6班当战士。

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3万余人分25路进犯晋察冀腹地,马宝玉随部队在阜平县西庄一带阻击敌人。战斗中,他杀敌数名,受到上级的表扬。

1939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

壮烈牺牲

1941年8月,日军集结兵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5日,马宝玉率领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4位战士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中,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砸毁枪支后纵身跃下、慷慨赴死,年仅21岁。

家庭生活

马宝玉出生于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兄妹六人。八岁时,父亲和哥哥先后病逝。十二岁时,母亲身患重病,也离开了他们。家中只有马宝玉和弟弟马宝山伴着72岁的爷爷,不久其爷爷也得了伤寒病离世。

人物事迹

1941年8月,日军集结兵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4日,转移到易县狼牙山的八路军第1团和1万多名群众,遭到3000多日伪军的围攻。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6班接受了坚守狼牙山阵地、阻击敌人的任务,团长邱蔚对班长马宝玉说:“你们一个人要阻击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鬼子,任务非常艰巨,主力和群众能不能安全转移,甩掉敌人,全看你们能不能把敌人死死拖到棋盘陀。”25日拂晓,敌猛攻狼牙山,四次冲锋均被6班击退。临近中午,狼牙山上只剩下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为确保主力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战士们向棋盘陀顶峰攀登,准备把敌人引向山顶绝路。为吸引敌人,他们在路口留下“路标”。但狡猾的敌人没有追随,而是向1团主力和群众转移的方向蠕动,他立即开枪,把敌人吸引过来。面对数百倍于己的敌人,他和战士们沉着地利用有利地形,狠狠打击敌人,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仅剩下一枚,大家就搬起石块向敌群砸去。当敌人逼近时,他把最后一枚手榴弹掷入敌群,然后走向断崖,对葛振林等人说:“我们牺牲了,有价值,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他们相继把枪支砸碎扔下山崖。马宝玉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写下他和葛振林介绍三名战士入党的介绍信,然后说:“现在,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我们对党的忠诚吧。”敌人爬上了崖顶,马宝玉带领战友整理好军帽臂章,转身第一个跳下万丈深谷,随后葛振林和另外三名战士也跳了下去。跳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后世纪念

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率先报道了五位战士的英勇事迹。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马宝玉、葛振林等5人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后毁于日军炮火。

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2020年12月29日,张家口市蔚县萝川影剧院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暨民族英雄马宝玉诞辰100周年大会。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市军分区、市军人事务局领导,狼牙山五壮士连队代表、驻蔚部队代表、地方武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社会各界代表,马宝玉烈士研究学者代表、下元皂村代表、马宝玉烈士亲属代表,媒体记者共计280余人出席。

艺术形象

1958年,根据狼牙山五壮士事迹改编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上映,演员李长华在影片中饰演马宝玉。

1959年,画家詹建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创作了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获得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