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坝村 :骑马坝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5:17

骑马坝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骑马坝乡,是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距离县城115公里。村庄包括骑马坝、大树、老普寨等12个村,共有农户799户,乡村人口3531人,其中农业人口3517人,劳动力21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2033人。骑马坝村的国土面积为48.57平方公里,海拔82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2000毫米。该地区适合种植胡椒、香蕉、橡胶、茶叶、草果、紫胶、八角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937亩(其中:水田1456亩,旱田1274亩),人均耕地1.97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50464.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8397.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23亩,主要种植茶叶、胡椒、橡胶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9661.1亩。境内有旦丁河、秀水河和渣吗河流域,河水清澈见底水源没有任何污染,境内的大量原始森林和河流资源溶为一体,秀水青山,具有非常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水能资源开发潜力。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但还未安装路灯。全村有636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79.6%)。有757户通电,有42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6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4.74%、53.32%和83.4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73户(分别占总数的62.95%和34.17%)。该村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是车站、农贸市场所在地。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农用运输车20辆,拖拉机14辆,摩托车14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46亩,有效灌溉率为49.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2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户。全村有1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6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6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叶、胡椒、橡胶,主要销往县内。2006年茶叶、胡椒等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0.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胡椒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胡椒、橡胶、茶叶、紫胶、八角等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45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99户,共乡村人口3531人,其中男性1827人,女性170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7人,劳动力2140人。该村以哈尼族为主(是哈尼族、傣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1741人,傣族1476人,其他民族314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人,占人口总数的0.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58人,参合率95.48%;享受低保60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建有公厕17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7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6583平方米,拥有教师41人。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70人,其中小学生281人,中学生18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8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9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46.4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1930元,一事一议筹劳1066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农村经济管理情况、人口卫生、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95人,少数民族党员93人,其中男党员81人、女党员14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7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90人。

人文地理

一、村名来历

骑马坝村,傣语,原名"迁马",迁为搬迁;马为来,意为新搬来的村子,后译为骑马坝。

国动村,哈尼语,因村周围桦桃树多而名。

俄村,是"爬尼倮窝"的简称,一种草药名,因村旁多"爬尼倮窝"这种草药而得名。

的松村,哈尼语,的为田,松为守,意为守田寨。

虾洪村,哈尼语,虾洪,指住宿在田边地头,看守田地或就近干活,意为守田寨,因村址原只有守田棚,形成村寨后仍用原名。

爬车村,哈尼语,爬车为酸中树,意为酸叶树村,因村旁多酸叶树得名。

哈渣村,哈尼语,哈渣为麻雀,即麻雀寨。

腊里村,哈尼语,腊里为山旮村。

倮动村,哈尼语,倮为河,洞为底部,尾部,此指河下游,意为河尾村。

莫皮巩村,傣语,意为山梁上的平地,因地貌而得名。

阿杯村,哈尼语,阿杯为肚脐,意为肚脐村,因村址位于山梁中部的凹地,似是山梁的肚脐而得名。

爬的倮,哈尼语,爬的为藤篾,倮为箐、沟、河,意为藤篾箐。

老普寨村,三户普姓居民最先在此建村,故名。

咪牛村,哈尼语,咪牛为粘土,意为粘土寨,因村址土壤粘性大得名。

哈土村,傣语,意为缺脚趾山梁寨。因村址处一形似脚掌而脚趾又不全的山梁上,而得名。

哈甫村,哈尼语,哈甫为粉竹,意即粉竹寨,因村旁粉竹多而得名。

二、文学艺术

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傣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独具本民族特色特征的文学艺术样式,文学都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代代相传,有传说、故事、民俗音乐等,其内容有追念祖先英雄伟绩的,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反映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多在喜庆日子讲述、传播。傣族民歌歌词多采用汉语,七字一句,只有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才用傣语表达。

三、风俗习惯

傣族认为土地神是司管子种、庄稼的。所以,每月二月初二祭土地神时,主祭人替代"土地神"把子种撒出来,众人便赶紧用各自的帽子接下,并把接下的这些经"土地神""精选"过的子种拿回家,掺拌在当年要栽种的各种作物籽种里面。认为这样做,子种就会茁壮生长,五谷就会丰收。

四、教育文化

骑马坝村是绿春县最早的办学点,清代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三年(1818年)傣族范邵先便聘请教师创办了一所私塾。1935改为学堂,1952年8月开办了小学,1969年骑马坝小学附设了初中班,1975年初中班发展成初级中学至今。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骑马坝村内街道路灯建设。二是阿杯莫皮巩村道路交通建设。三是国动倮俄村、阿杯村、哈土咪牛村爬的倮村、腊里村、哈普倮动村、虾洪爬车村卫生路建设。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该村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产业发展到胡椒15000亩、茶叶4500亩、橡胶4500亩、八角1000亩,其中计划新开发核桃5000亩,使骑马坝产业形成规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