鯸鲐 :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19:45

鲐(鲀科)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

简介

鯸鲐,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鯸鲐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省浙江省)、“黄鳍多纪鲀”(广东省)、“鸡抱”(广东)、“龟鱼”(广西壮族自治区)、“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东方鲀”(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英文名:puffer fish。鯸鲐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常见的有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暗纹多纪鲀(T.fasciatus)、黑鳃兔鲀(Lagocephalus inermis)、凹鼻鲀(Chelonodon patoca)、黑斑叉鼻鲀(Aronthron nigropunctatus)等。

汉语拼音

hóu tái

鯸鲐是河豚的古名

河豚毒素

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河豚生有毛发状的小刺。坚韧而厚实的河豚皮曾经被人用来制作头盔。河豚的上下颌的牙齿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好象一块锋利的刀片。这使河豚能够轻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壳。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嘴。许多种类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国内外,都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虽然,品尝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所以,还是有众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的河豚。因此,有些技术不过硬的人,就不敢参加考试逃跑了。河豚游得很慢。这是因为大多数鱼通常在身体的后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摇摆的背鳍和尾鳍划水。河豚的牙齿与刺豚的牙齿很相似。河豚的牙齿融合成一个喙。上下鹗的牙齿用来咬碎软体动物门和珊瑚。河豚将这些生物活的部分连同蟹、蠕虫和藤壶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所以,春天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医学作用

河豚毒素的显著作用之一是产生严重的低血压,5×10-4μg·g-1就可产生降压作用。Kao等的实验证实,在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存在时,TTX具有血管舒张作用。TTX使血管逐渐麻痹,外周血管阻力减小,造成血压下降。在培养的牛肾上腺髓质细胞,TTX尚可抑制肾上腺细胞释放儿茶酚胺。尽管腹腔注射极微量TTX(4×10-4μg·g-1)不影响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微量的TTX与普萘洛尔合用时可短时降低舒张压;与戊脉安合用时能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国产暗纹多纪鲀毒素0.05×10-3~2.0×10-3μg·g-1给家兔静脉注射、0.5×10-3~2.0×10-3μg·g-1给大鼠静脉注射均能产生降压作用。离体血管及离体心脏实验证明,TTX无直接扩张血管作用,但可明显抑制心脏,推测河豚毒素的降压作用与抑制心脏作用有关。

河鲀毒素中毒所致昏迷患者中有“假性昏迷”的存在。假性昏迷的原因推测为:运动神经肌肉接头处被阻滞,出现四肢瘫痪、腱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及周围性呼吸肌麻痹;部分脑干受抑制,而大脑皮质未受到完全抑制,导致四肢瘫痪、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由于河毒素独特的作用机制,使人们对其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通过对毒素分子母核的研究,有可能人工合成一系列控制神经肌肉细胞膜作用机制的药物。临床上,河毒素针剂可以代替吗啡、杜冷丁、阿托平和南美筒箭毒等,用于治疗神经痛,镇痛的时间可达12-20h。河毒素的毒性较大,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但在临床上可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1)镇痛,含TTX的注射剂曾用于治疗神经痛、癌痛、关节痛、肌肉痛、麻疯痛以及因创伤、挫伤、烧伤引起的疼痛。(2)局部麻醉,由于河毒素的麻醉作用比一般的局部麻醉药要强上万倍,故国外已有河毒素与普通麻醉药配伍而作为麻醉药的专利出售。(3)镇静,可用作瘙痒镇静剂,对于瘙痒症、癣、皮炎等可以止痒,进而促使其痊愈。也可用作呼吸镇静剂,治疗气喘和百日咳等症。(4)镇痉,作为解痉剂,用于松弛肌肉肌肉痉挛胃痉挛和其它痉挛,对破伤风痉挛的解痉效果尤为显著。(5)降压,河毒素有独特的降血压效果可以考虑在临床上用来抢救高血压患者。(6)抗心律失常,河毒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活性,若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配用,可显著增强对心律失常的疗效。(7)其它,作尿意镇静剂,用于遗尿症的治疗,对男性阳及妇女性欲缺乏症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神经生物学家证实微量毒液就有治疗作用。河豚毒素也可作为局部麻醉药,其局部麻醉作用比一般麻药强。国外已有将河鲀毒素与普通麻药配伍作为局部麻药的专利出售。河鲀毒素对癌痛的镇痛也很有效。研究人员发现癌症病人24h持续杜冷丁治疗收效甚微,而注射河鲀毒素,每天2次,连续3天疼痛便缓解。河鲀毒素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症引起的剧烈痛楚,还可治疗顽固性哮喘等。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河鲀毒素还是一种戒毒良药。研究人员对吸毒者进行试验,在注射极微量的河鲀毒素后,所有各种“戒毒综合症”在30 min后全部消失。连续注射5 d后可完全戒除毒瘾,且没有副作用。1998年,加拿大国际韦克斯技术公司利用河鲀毒素成功研制成一种名为tetrodin的戒毒新药。利用河鲀毒素来戒除毒瘾,可谓“以毒攻毒”的一大创举。

中毒症状

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有报告显示,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5%。

中毒抢救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以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反复冲洗肌肉,洗净血污,加2%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

当然,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人们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为了贪一时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鱼。

当然,河豚在烹饪的时候如果可以长时间地高温蒸煮(120℃以上)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治疗原则

1.催吐、洗胃、导泻、排除毒物。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

3.输液、利尿促进毒素的排泄。

4.拮抗毒素作用。

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6.对症支援治疗。

用药原则

1.一般病例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出现呼吸麻痹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3.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行心脏起搏术。

4.对呼吸、回流衰竭者,应注意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应用新特药物。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