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墓 :位于山东省的墓地

更新时间:2024-09-21 17:30

鲁仲连墓有二:分别在山东省高青县和山东省滕州市。山东省高青县鲁仲连墓位于高青县高城西北2.5公里的大王村(古称雷野村)东南;山东省滕州市鲁仲连墓位于今滕州市张汪镇薛城里陈庄村中间,旧称为“圪林子”。

简介

山东省高青县鲁仲连墓

高青县鲁仲连墓位于山东省高青县高城西北2.5公里的大王村(古称雷野村)东南。高苑旧志谓八景之“古墟牧唱”即此。明嘉靖青州府志》和清乾隆年间《高苑县志》皆有记载:鲁仲连基在(高苑)县城西北5里。其生平在《史记》中有传。明嘉靖时,邑人王士行兄弟二人在墓前建高节祠堂,地方官春秋致祭。又在祠旁建高节书院。有田80亩,为膏火之资。后因屡遭水灾而荒衰。1945年,基尚为方圆数十丈、高约三丈的土家。到建国后的60年代,家高约4米。80年代,遗迹仅为一高地。

山东省滕州市鲁仲连墓

滕州市鲁仲连墓,在今滕州市张汪镇薛城里陈庄村中间。旧称为“圪林子”。20世纪的四十年代,在被雨水冲刷的墓上,发现显露出刻有光滑圆润篆字“鲁仲连之墓”的篆刻铭文。

《山东省滕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册》第一次文物普查(1957年)档案明确记载:“鲁仲连墓,在张汪镇薛国故城内皇殿岗北陈庄村前”。1988年付梓的《滕州市建筑志》“建筑文物与建筑考古篇”记载道:“鲁仲连墓,在(滕县)城南陈庄,时代为战国,据当地老人谈,在抗战时期群众用土扒出鲁仲连字样的砖刻。”

鲁仲连墓,及其碑均在“文革”破四旧立四新的动乱中被毁,据传墓依存。

已故的国建筑史志与产业发展负责人王弗先生,

曾在“祝贺滕州市建筑志率先出版”中写道:

春秋古都有滕薛,

滕文公问孟称善国。

冯市义传佳话,

毛遂仲连有墓。

北辛文化继远古,

华夏意匠普新歌。

盛世喜修建筑志,

继往开来留春色。

相关

鲁仲连(约前305-前245? [生卒具体年代无法考证] ),战国时名士,是战国时代睿智贤者的代表。亦被称鲁连,或鲁连子,后人又尊称之为鲁高士。祖地茌平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

赵孝王九年(前257),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市。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

20余年后,燕将攻占齐国聊城市。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言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

鲁仲连以箭信劝燕将投降,聊城在破城之后,睿智超人的鲁仲连,并不乐意接受田单推荐所给爵位,而宁愿以贫贱轻世肆志,也不为富贵所累身。于是他逃至并隐于“海上”,后世都不知道他具体到了哪里去了。

据说他逃到隐居之地后,和其他的战国名士一样,开始著书立说。《汉书·艺文志》载有《鲁仲连子》14篇,今佚,仅有清代马国翰辑本。

鲁仲连在临淄稷下学宫期间,与盂尝君田文过从甚密。薛国故城曾发现刻有其名的墓砖,可以验证他最后奔到了薛地著书立说,并最后老终于此。

薛国故城北四十余里的滕州市北郊,有鲁寨村,庞大的鲁氏家族在此繁衍已久,相传他们是战国名士鲁仲连之后裔。[实非鲁班之后。鲁班,姓公输,名班,又作盤,或般,鲁国人。以其籍作其通名而已。]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