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属 :雀形目鹪鹩科下以昆虫为食的小型鸣禽

更新时间:2024-09-21 12:50

鹪鹩属(学名:Troglodytes)是鹪鹩科下一属,截至2024年,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收录了鹪鹩属下12个物种94个亚种,该属物种分布广泛,分布于南美、北美、欧亚大陆及北非,几乎覆盖了整个温带地区及热带美洲地区,中国仅存在一个物种,为模式种鹪鹩。该属物种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森林,温带高海拔地区的灌木林和森林,在乡村、城市中也有分布。它们是肉食性动物,会捕捉直翅目鳞翅目等昆虫,有些还会食用倍足纲蜘蛛目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在1937年到1960年,鹪鹩因为被认为是英国最小的鸟之一,被印在古老的英国法辛硬币背面。该属下的模式种鹪鹩也曾出现在邮票上,关于该种作为旧年象征和祭品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讨论。

鹪鹩属下物种体形很小,体长约10cm,翼长为4.6-6cm,翅中等,尾端呈圆形,有12根尾翎,跗蹠前缘有盾形鳞片。尾巴占翅膀的三分之二到六分之五,多为圆形或渐圆,体表颜色通常为褐色或比褐色更深,体表覆有条纹,条纹颜色不同,尾部条纹比体表条纹颜色更深。该属部分物种因地理位置不同,迁徙现象也不同。它们用鸣叫交流,可用不同声音音调来保护领地以及求偶。

2023年,模式种鹪鹩被列入中原地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截止2024年,该属下13个物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CR)、易危(UV)、近危(NT)各1种,无危(LC)为10种,且鹪鹩属的种群数量多数处在下降状态。为保护该属物种,部分地区设立保护区,并对破坏该属物种栖息地的生物进行清除与限制。

命名与分类

鹪鹩属学名Troglodytes的意为“洞居者”,截至2024年,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收录了鹪鹩属下12个物种94个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ITIS 中的Troglodytes aedon beani亚种提升为物种科苏梅尔鹪鹩(Troglodytes beani)。

形态特征

鹪鹩属下物种体形很小,体长约10cm,翼长46-60毫米,鸟喙长度适中稍弯曲,逐渐变细,止于鼻孔前,鼻孔部分或全部被有鼻膜,鼻孔呈泪珠状,向后逐渐变宽。翅中等,尾端呈圆形,尾羽12枚,其中第七羽和第六羽(或第八到第五)最长,尾巴占翅膀的三分之二到六分之五,多为圆形或渐圆,尾部较窄,尖端为圆形。跗蹠前缘具盾状鳞。

鹪鹩属下物种外趾无爪并略长于中趾第二关节,略低于中趾基部;内趾无爪略超过中趾近端关节;拇趾无爪略高于中趾第二关节,其爪略低于中趾基部;内趾(无爪)到达但不超过中趾的近端关节;拇无爪与外趾一样长,其比趾短;中趾的基部指骨,几乎附着于外趾,超过其长度的一半(或更多)附着于内趾。

体表颜色通常为褐色或比褐色更深,体表覆有条纹,条纹颜色不同,尾部条纹比体表条纹颜色更深,如该属下的棕眉鹪鹩和赭鹪鹩,茸毛上有明显的灰褐色或棕褐色条纹,喉咙和胸部通常是明亮的肉桂色或茶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鹪鹩属物种分布广泛,分布于南美、北美、欧亚大陆及北非,几乎涵盖了整个温带与热带美洲地区。其中有物种是地区特有种,如号声鹪鹩是墨西哥克拉里昂岛的特有种,圣岛鹪鹩是哥伦比亚的特有种等。根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统计,中国仅有一种,为模式种鹪鹩。

栖息环境

鹪鹩属物种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森林,温带高海拔地区的灌木林和森林,在乡村、城市中也有分布。该属下的棕眉鹪鹩和淡红鹪鹩都栖息在海拔为2-3千米温带高地林地,圣岛鹪鹩则分布在低矮茂密的灌木丛中,科氏鹪鹩最佳栖息地是茂密的草丛草原。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鹪鹩属物种是肉食性动物,昆虫和无脊椎动物构成了鹪鹩饮食的大部分,例如该属下的莺鹪鹩主要捕食直翅目昆虫(如蟋蟀科)、鳞翅目昆虫(如飞蛾类)和半翅目昆虫(如大叶蝉科)。模式种鹪鹩还经常食用倍足纲蜘蛛,如果它们在河岸地区,可能会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

迁徙行为

鹪鹩属下物种因为地理位置不同,迁徙行为也不同。以该属下的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为例,位于欧洲北部和东部繁殖的种群是迁徙的,来自西欧的种群是部分有迁徙现象,在南部分布的种群以及大西洋岛屿的特有亚种没有迁徙现象。位于欧洲北方的模式种鹪鹩,它们通常迁徙1000-1500千米,偶尔迁徙约2500千米,迁徙时间会受到气候因素和繁殖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

感知交流

鹪鹩属物种以鸣叫交流,如该属下的模式种鹪鹩用声音音调来建立和维护它们的领地,莺鹪鹩用歌声求偶,达到繁殖需求。相同物种之间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鸣叫声不同,如欧洲南北方的莺鹪鹩之间音符和音节结构差异和声音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与歌曲的引言部分和结尾部分的相对长度和重点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音节和音节类型的数量有关。

防御行为

领地被侵略时,鹪鹩属物种常会有防御攻击行为,如号声鹪鹩在三月开始保卫领土的行为,防御包括尖叫和振翅,但没有任何身体接触;模式种鹪鹩也会用歌声来保护领地,并以声音为准决定主导地位。莺鹪鹩的领地意识十分强烈,雄性承担着保卫领地的主要责任,当雄性面对领地入侵者时,会蹲下、垂下翅膀、竖起背部羽毛、放下扇形尾巴来威迫入侵者。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鹪鹩属下的物种一部分为“一夫一妻”交配制度,一部分营“一夫多妻”交配制度,如该属下的莺鹪鹩是“一夫一妻”制度,部分地区的模式种鹪鹩是“一夫多妻”制度。繁殖时间也略有差异,如莺鹪鹩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繁殖,大部分在5月中下旬开始,模式种鹪鹩繁殖季节为3月中旬至8月中旬,索科罗鹪鹩在3月中旬脱离了繁殖季节,有些热带鹪鹩会终年保持繁殖,如山鹪鹩。

雄性会通过声音吸引雌性,如莺鹪鹩在繁殖季节早期,雄性会连续30分钟或更长时间地唱歌吸引雌性,当雌性拜访时,雄性会提高它们的歌唱速度,并会追逐雌性在雌性附近飞翔,而“一夫多妻”制度的莺鹪鹩雄性在配对前的长时间唱歌,在繁殖周期的后期恢复高强度的歌唱以吸引第二只配偶。

筑巢产卵

鹪鹩属物种会在树桩、圆木、树木的洞穴中或者在建筑物周边筑巢,主要由枯枝组成。它们会建造一个圆形的、有屋顶的巢,巢通常藏在缝隙中,如该属下物种冬鹪鹩,冬鹪鹩雄性建造少量巢穴,并把巢穴塞进墙上的洞、树干、岩石的裂缝或建筑物的角落里隐藏起来,该属部分物种的巢的内部会用松针、羽毛、苔藓、草本植物、坏死的根等铺垫,如莺鹪鹩和淡红鹪鹩。

该属物种的卵大多呈白色或粉红色,上面有红褐色的条纹。已知资料表示该属物种下的模式种鹪鹩、莺鹪鹩的卵数在5-8枚之间,孵化期在12-18天左右。

孵化哺育

鹪鹩属下营“一夫一妻”交配模式的物种的幼鸟是由雌雄一起喂养的,如莺鹪鹩,幼鸟大约15到17天后羽化,并在几个小时内离开巢穴。亲鸟在它们离开巢穴后继续喂养它们大约13天。

该属下营“一夫多妻”的物种的幼鸟大约在15到18天后羽化,抚养育雏通常是雌性的责任,雄性会提供帮助,或者根本不关心幼鸟,反而是花时间唱歌和向其他雌性求爱,例如模式种鹪鹩。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24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统计,该属下数量上升的物种有3种,分别为模式种鹪鹩莺鹪鹩鹪鹩科,数量下降的物种有5种,分别为山鹪鹩、圣岛鹪鹩、太平洋鹪鹩、淡红鹪鹩、棕眉鹪鹩,数量保持平衡的物种有4种,分别为科氏鹪鹩、赭鹪鹩、号角鹪鹩、科苏梅尔鹪鹩,剩下1种索科罗鹪鹩的数量情况还未知。从1970年到2017年,太平洋鹪鹩一直在以平均每年0.6%的速度下降,北美繁殖鸟类调查(BBS)表明,其种群被监测到的飞行轨迹越来越少。圣岛鹪鹩的种群数量在2001年到2011年间迅速下降了70%以上。索克罗鹪鹩在2019被估计种群数量少于 50000 ,但随着保护行动的实施,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号声鹪鹩种群数量在2018年被估计为170-200对或340-400对,最新的种群数量需要进一步调查。

保护级别

2023年,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被列入中原地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截止2024年,鹪鹩属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13种,其中圣岛鹪鹩为极危(CR)、索科罗苇鹪鹩为近危(NT),其余10种为无危(LC),例如鹪鹩科、科氏鹪鹩、山鹪鹩等。

致危因素

鹪鹩属物种的致危因素主要有物种入侵、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及气候灾害等。例如索科索鹪鹩因为岛上羊的数量激增,导致南部低地大部分地区的森林被破坏,该物种便不再常见。自然灾害也对鹪鹩的栖息地产生影响,如火灾等。人类为了农业和水产养殖破坏环境,导致物种栖息地减少,无法生存,其中圣岛鹪鹩由于人类殖民耕作、燃烧、过度放牧等原因,栖息地丧失率极高,对物种生存造成极大困难。气候灾害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如在墨西哥雷维拉吉格多群岛的号声鹪鹩,会因飓风、大风和暴雨而影响到其筑巢和繁殖,造成其种群数量下降。

保护措施

为保护鹪鹩属物种,部分地区成立保护区并高度关注濒危物种,同时限制了妨碍鹪鹩属物种生长的其他生物的出现,进行了驱赶与消灭。如在1994年,号声鹪鹩所在的雷维拉吉格多群岛被宣布为生物圈保护区。墨西哥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委员会(CONANP)和墨西哥海军通过实施和执行生物安全计划,限制其他物种进入该岛,并限制其进一步引入。号声鹪鹩还被墨西哥官方列为特殊保护物种。

在2009年至2012年,为防止食草动物(例如羊)破坏鹪鹩生存环境,索科罗鹪鹩所在的索科罗岛开展了一项根除索科罗野羊的计划。同时该物种被列入北美鸟类的“观察名单”,作为高度保护关注的物种。圣岛鹪鹩所在的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国家公园提供了对圣岛鹪鹩的保护,并在2011年初,进一步的寻找该物种的踪迹。

主要价值

该属下物种大多可以捕食有害昆虫,如莺鹪鹩。部分鹪鹩还可以被人类当做气候指标,例如模式种鹪鹩。

相关文化

鹪鹩属下模式种鹪鹩在(英)詹姆斯·弗雷泽爵士的一本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人类学著作《The Golden Bough》中作为旧年的象征和祭品的传统和意义进行了讨论,模式种鹪鹩在邮票上也曾出现,从1937年到1960年,古老的英国法辛硬币的背面也印有一只模式种鹪鹩。鹪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被认为是英国最小的鸟之一。

参考资料

圣岛鹪鹩.IUCN.2024-05-12

Troglodytes.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2024-05-12

Troglodytes.IUCN.2024-05-12

..2024-05-12

Troglodytes troglodyte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12

鹪鹩属.物种2000.2024-05-12

The Farthing' s Last Day.History Today.2024-05-12

邮票.Bird-Stamps.2024-05-12

..2024-05-12

Troglodytes aedon.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5-12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6-11

索科罗鹪鹩.IUCN.2024-05-12

号声鹪鹩.IUCN.2024-05-12

..2024-05-12

号角鹪鹩.BirdLife.2024-05-12

圣岛鹪鹩.BirdLife.2024-05-12

科氏鹪鹩.BirdLife.2024-05-12

..2024-05-12

..2024-05-12

太平洋鹪鹩.IUCN.2024-05-12

模式种鹪鹩.Sacred-texts.2024-05-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