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2002年建于成都的私立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10-19 17:38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郫县,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机构。该博物馆是四川省第一家私立博物馆,也是一家小型主题性博物馆,主要收藏自远古到明清时期的石刻艺术品,其中以汉代到唐宋时期的佛教石刻艺术为主。博物馆占地100余亩,总投资4000万元,由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于2000年落户新民场镇徐堰河畔的云桥村和净菊村。馆内石刻艺术品已达2000多件,内容丰富,极具文化底蕴。园内绿化较好,保留了川西民居农家竹林的自然风貌,林木茂盛,绿树如荫。博物馆落成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建筑界大奖,馆长为当代诗人、随笔作家钟鸣先生。

发展历史

钟鸣和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有时在夜里猛然睡醒

钟鸣依然觉得做私人博物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已经耗费了经年的苦心与热情。在他人生路上,如此浩大之“别业”、工程,也是第一次。

钟鸣所创建的私人博物馆———“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距离成都市40公里,与巴蜀祖先杜宇和丛帝的陵庙相邻。2000年初,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第一家私立博物馆。

站在博物馆前,诗人钟鸣豪迈地说,“这是我的博物馆帝国。”他旨在以中国“南丝绸之路”为依托,收集汉代到唐宋的佛像雕刻。而博物馆是他写作时间最长的诗,耗费5年时间。

虽然报道已经零星出现在传媒,私立博物馆在中国还算是新鲜事物。最初,也只是个人行为,有人投钱,有人操作——到乡下收东西,在那些崎岖泥泞的山路上,开坏了三辆越野车

收多了作什么用?不能老是放在家里面。2000年,国家新的文物法还在酝酿之中,他们嗅到,收藏市场化、公开化将是必然趋势。也有人没了信心,就退出了。坚持的那一个验证了奇迹。

2002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在之后出台的《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中,才首次将我国民间收藏纳入了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事业之中,确立了民间收藏的合法地位。

确定了私人资本可以介入博物馆,他们立即注册了西南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钟鸣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认为是经济发展之后,后现代文明消费社会的标志之一,并举日本英国美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为“旁证”。他认为,民间收藏规模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专业化,以后可能会主流化,而“国家博物馆已经落后,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博物馆是正史,民间博物馆是野史,自古以来,在历史学上,都是野史补足正史。这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建筑信息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四川成都郫县新民镇云桥村,属私立的小型主题性博物馆,旨在收藏西南丝绸之路范围内佛教石刻艺术品。主体建筑面积990㎡。博物馆主体设置于基地中最大的一块林间平地上,其余两块空地,一个作为前区和停车场,一个作为后勤附属用房基地。竹林成为其间的自然分隔。路径串连起各区域,沿途逐渐架起,临空穿越慈竹林并引向莲池上的入口。博物馆采用展厅环绕中庭的布局,使参观者在迂回的行进路线中仍然保持中心性的定位。中庭二层高,采光利用各个建筑独立个体之间的间隙,而且朝向中庭的墙面都是按外墙处理的。利用建筑体块之间的间隙可以间断地看见河流,与风景之间是一种经过限制和组织的关系。每个展区都有不同的采光方式,如缝隙光、天光或壁面反射光,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非日常化。博物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在建筑设计中,也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建筑故事。针对当地低下的施工技术以及事后改动随意性极大的情况,采用“框架结构、清水混凝土与页岩砖组合墙”这一特殊的混成工艺,利用组合墙内层的砖作为内模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垂直度,同时成为“软衬”以应付事后的开槽改动等。整个主体部分清水混凝土外壁采用凸凹窄条模板,一是为了形成明确的肌理,增加外墙的质感和可读性,同时,粗犷而较细小的分格可以掩饰由于浇筑工艺生疏而可能带来的瑕。主体之外的局部围护附着部分采用露卵石骨料的作法,场地景观部分堤坝意味的矮墙采用卵石码砌,局部下挖的坑洼部分露出薄土下的卵石沉积。由上而下,从直接到间接,表现场地地质与建造材料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获得欧洲建筑权威(AEDES)的好评,并获得美国建筑实录奖--中国建筑奖

地理环境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古蜀国文化发源地—郫都区境内,距成都市市区20公里。

该馆由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于2000年落户新民场镇徐堰河畔的云桥村和净菊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总投资4000万元。属私立的小型主题性博物馆,旨在收藏西南丝绸之路范围内佛教石刻艺术品。馆内宋恩厚艺术品已达2000多件,内容丰富,极具文化底蕴。园内绿化较好地保留了川西民居农家竹林的自然风貌,林木茂盛,绿树如荫,落成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建筑界大奖。

社会评价

郫县作为古蜀文明起源的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鹿野苑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博物馆集石刻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览为一体,主要从事石刻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博物馆正逐步建成会议培训型酒店,集文化传播、餐饮、娱乐、会议培训、休闲度假、住宿、商务于一体,吸引了各地各届高层次的文化人士前来参观考察,为进一步挖掘古蜀国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