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村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黄土坡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0:44

黄土坡村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位于河北镇东南部四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中。东与半壁店村交界,南与山相邻,西与南车营村相连,北与三福村接壤。且与国家地质公园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毗邻,是通往石花洞的必经之路。

全村总面积1851.5亩,户籍人口694人。村党支部建于1959年,先后有崔永明、刘义、朱长福、崔永、朱长珍、曹宏。

人口

黄土坡村有户籍人口694人,其中,农业户口278人,非农业户口416人,共有党员53人,村民代表32人(11人兼)。

性别比例:男55%,女45%;年龄结构:1到20岁占15%,20到40岁占33%,40到60岁36%,60岁以上占16%。

经济

长期以来,黄土坡村支柱产业以“一白一灰一黑”为主,即石板山、灰窑和煤厂加工。这些资源型产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2004年以后,由于政策调整,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这些产业面临关闭,导致黄土坡村大批劳动力失业在家。于是,黄土坡村干部转变观念,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民俗旅游产业。

(1)绿色生态农业

自2006年开始,黄土坡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用本村野生金银花开始嫁接繁育,逐步在全村范围内推广种植,且均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同时研究发展绿色酵素,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农业。通过多年努力,现在黄土坡村的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广泛种植了金银花,从基地试种到全村覆盖种植,从剪枝培育到加工销售,逐步建设以树型金银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发展金银花林下经济,种植蒲公英、板蓝根等中草药材。

2009年,为加强对金银花苗木的管理,黄土坡村建立了金银花种植人才示范实训基地。通过外聘内请,提高村民种植技能,累计培养种植实用人才50余人,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2012年,为加强对金银花的管理,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黄土坡村以村名“黄土坡”注册了产品商标,并与巨鹿县富隆金银花有限公司签订相关管理与培训合同,由其提供金银花种苗、人工技术;同时,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截至目前,黄土坡村有设施农业36亩,蔬菜大棚11间,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等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亩,育苗300万株,建有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一处。

金银花产业的形成不仅能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促进旅游观光、休闲服务和文化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民俗旅游产业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发展,黄土坡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矿山关闭和环境整治的大形势,审时度势、不等不靠,分别召开党小组长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共同研究制定该村的发展规划和具体转型方向,研究决定发展以本地金银花磨盘柿、大白杏、大枣等农副产品为基础的集旅游观光、休闲服务和文化养生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环保的特色旅游产业,加快调整村域产业结构,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今,黄土坡村经过多年的改善,已发展为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旅游村,农业观光园初具规模。与半壁店、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鸟语林形成了环形旅游带。优越的地理位置,绿色的生态环境,是该村发展民俗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黄土坡村现有民俗旅游户33户,餐饮、洗浴设施完备。村内成立了民俗旅游管理中心,制定了章程,完善了管理制度。黄土坡村特产丰富,有金银花山野菜磨盘柿柴鸡土鸡蛋等。黄土坡村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郁,登山、休闲、采摘。垂钓、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等深受游客欢迎。黄土坡村自2014年开始改造南坡,打造南坡绿色休闲景区,目前,已经完成初期工程,累计修建石板、枕木步道2000余平方米,山脚的两处停车场也已完工,共计2500余平方米。另外,为防止土地塌陷、流失,在南坡土地外侧修砌了1500余平方米的地阶,并在空地处栽种了金银花,绿化、美化南坡景区环境。

黄土坡村的青石砚历史十分悠久,相传青石砚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青石砚雕刻不仅有精湛的传统平雕和浮雕等,还有许多创新。砚台大则一米左右,小则八九厘米,最轻的仅三四百克,让人难以想象其雕工有多么精细。

黄土坡村民从清代开始开采老坑青石料。黄土坡青石砚质地细若润玉、湿嫩而滑、滑中带涩,多为柔和的天蓝色或黑蓝色,有的点缀着绿色或白色斑点,叩之有声、贮水不渗、涩不带笔,易发墨而不挥毫。这些砚台常被销往国内外。中国奥运会中国五福娃设计者韩美林为我村题字“黄土坡青石砚”,也为青石砚文化的大力宣扬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于原料短缺,青石砚已停止生产。现在黄土坡村还保存有青石砚一千方,下一步,村里打算将加工墨块、毛笔、宣纸做成“文房四宝”礼品盒,同时为青石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着黄土村的老记忆走得更远。

今后,黄土坡村会听取韩美林老师对联中“一把草值钱在智,两块泥千金靠巧”的建议,“一把草”即本村金银花,“两块泥”分别是黄土坡青石砚和黄土泥手工艺,将金银花产业、手工艺、文化产业结合民俗旅游共同发展,逐渐壮大村庄集体经济,打出黄土坡自己的特色。

公益设施

截止目前,黄土坡村有村委会办公室11间,220平方米;村级卫生服务站5间,100平方米;数字影院150平方米;益民书屋50平方米、藏书5000册;全民健身体育设施1处。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公路、良陈铁路从村中通过。43、833路公交线路通往良乡镇。有移动通讯架2座,有联通通讯架1座。

村中还建立了黄土坡长者院,现居12位老人;残疾人职业康复站,现居18位残疾人。村民们集资数万元用于长者院墙体保温、铺设光缆、购置新锅炉,长者院也为居住其中的老人们设计了一套学习课程表,包含传统文化和健身操等,使得老人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根据科学指导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康复站努力做到让残疾人通过连续性康复训练达到基本生活自理,更有尊严地进行日常生活。

文化建设

多年来,黄土坡村始终高度重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素质建设,并以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全村村民的思想建设。因此,2013年5月,该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以“孝文化”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以《弟子规》为敲门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1)理论学习

黄土坡村通过多种方式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一是先后组织两委班子外出至高碑店市鑫华新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威县孙家寨村、石家庄市白鹿温泉、房山诚通颐年山庄、修德谷等地集体培训和参观学习十余次,通过两委干部的示范带动,将学习传统文化辐射至广大党员、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二是专门建设文化活动用房和文化广场,配齐投影、音响等设备,建立了每天上午、下午分班学习制度,对传统文化进行规范、系统化的教学,截至目前,参加学习的人数累计达到4100余人次;三是投资10余万元设计制作320块弟子规文化宣传板,悬挂在所有村道两旁的路灯上,又在村内主要道路两旁村民的院墙上粉刷了850字的传统文化宣传标语,同时以村文化广场音响设施为平台,白天播放红歌和文化歌曲,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

现在,黄土坡村与河北省孝行慈善基金会合作,在该村建立了慈兴斋,以“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慧”为目标开办各年龄阶段传统文化学习班,义务宣传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希望能借此平台将黄土坡村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孝行村”。

(2)实践教育

自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黄土坡村时刻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指导开展各项村务工作。

首先,是在村务工作方面,村干部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秉持“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的服务理念,形成了“一线工作法”,包括“六民”和“四多四少”。“六民”即:察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听民意,意见在一线征求;贴民心,感情在一线融合;解民难,问题在一线解决;帮民富,措施在一线制定;与民俗音乐,喜悦在一线分享。“四多四少”即:多学习思考,少浮躁松懈;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到农户田头,少待家里单位;多办好事实事,少讲假话套话。

其次,确立了特色会议流程。第一项是依次进行合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观看感恩类短视频、合唱《感恩的心》活动,第二项是展开当次会议主题,最后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最后,根据村内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义工活动,例如义务拔草、打扫街道卫生等,党员干部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列,以身作则,切实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活动

黄土坡村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培养并弘扬集体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加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举办家庭评选活动,包括和谐家庭、模范丈夫家庭、孝儿媳家庭评选,每类家庭各10户;二是共度传统佳节,即每逢传统节日为村民送去节日祝福,普村同庆,使村民能够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例如春节分发春联、挂历,夏至、冬至分发艾条,元宵节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分别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送元宵、粽子月饼、点心等等传统节日活动;三是传承传统习俗,不定期举办应节应景的孝道文化相关活动,例如在慈兴斋免费素食餐厅宣传并推行“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烙饼鸡蛋”的传统饮食习俗,2015年9月26日为该村王贺琴老人举办百岁宴,10月20日重阳节前夕为村内65周岁以上的老人照相留念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