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彦 :中国东汉末年的荆州名士

更新时间:2023-11-01 11:35

黄承彦(?~约218),仙桃市(今湖北省仙桃市)人,为汉末襄阳市名士,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之岳父。

黄承彦为荆州市士族人士,与名士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亮在南阳郡隐居并与徐庶、崔钧等友善,黄承彦认为自己的女儿虽丑,但才学配得上志高才大的诸葛亮,便主动将女儿许配予诸葛亮,而诸葛亮欣然同意。此后,黄承彦便不为正史所载,在现发现残《黄承彦碑》中可推断卒于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在约一年后葬襄阳城西。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夷陵之战后,黄承彦放东吴大都督陆逊逃出八阵图的情节。

人物生平

黄承彦是仙桃市(今湖北省仙桃市)当地的名士,与襄阳名士庞统庞德公,以及颍川司马徽徐庶等人皆有往来。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亮因其叔父诸葛玄去世而在南阳郡隐居,并在此期间结识了荆襄士族庞德公、徐庶、崔钧等人,他们对诸葛亮的才干赞不绝口,如此诸葛亮之名为黄承彦所知。当时黄承彦有女儿黄月英样貌丑陋但才学出众,黄承彦认为她配得上志高才大的诸葛亮,便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左右主动将女儿许配给诸葛亮。如此双方成为亲家,而现代学者对诸葛亮娶黄氏之动机的分析持有不同观点,有认为诸葛亮仅是因为黄氏才德兼备才答应此门婚事,但亦有持诸葛亮是出于政治动机,借此在荆州市士族中保有一定地位的观点,为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辅佐,成为三国历史中重要的一员奠定基础。

此后黄承彦于正史无记载,有学者从现发现残《黄承彦碑》中推断其逝世于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并在约一年后葬襄阳市城西。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诸葛娶妻

三国志》中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记载黄承彦向诸葛亮婚配自己丑陋但才情甚高的女儿,诸葛亮欣然接受。而众人不解于一表人才的诸葛亮为何娶其貌不扬的黄氏,在惋惜之余又有嘲笑之意,便流有“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之谚语。

后世纪念

黄承彦石像

黄承彦石像位于襄阳黄家湾景区内,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距襄阳市区和古隆中风景区约5公里。据传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的故里。

承彦书院

位于襄阳黄家湾景区内,据史籍记载是黄承彦结士交友、谈论古今的活动场所。

相关文物

黄承彦碑拓片

黄承彦碑原碑已佚。1977年,学者赵地于天津旧书店发现并购得其拓片,为残碑且下半部已剥蚀,而仅存的上半部包括碑额与正文,高约130余厘米。全碑共存180字,现有完好字158个,可辨识半字24个,字大6厘米,以13行为计,碑宽约1米。该碑提供了关于黄承彦及其女婿诸葛亮的重要文献记载,推进了当时学术界对诸葛亮躬耕地的讨论。但其碑拓的真伪存疑,学者丁宝斋从其中地理信息、史料证据进行解释,认为该碑文可供利用且为真碑。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晋宏忠等人从该碑刻所提供的历史信息、碑刻撰立者身份等方面进行质疑,认为《黄承彦碑》内容与《襄阳耆旧记》记载不一致,且其中也缺乏书法评论的依据,断定为伪碑。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黄承彦出现于《三国演义》第37回刘备三顾茅庐章节中,并在第84回中出现。第37回黄承彦吟诗出现,被第二次拜访的刘备误认为是诸葛亮;第84回陆逊被困在诸葛亮设置的八阵图中,在黄承彦念及大局的情况下而得以解脱。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