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 :2000年莎米拉·马克马巴夫执导电影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7

《黑板》是2000年9月1日上映的伊朗剧情电影,由莎米拉·马克马巴夫执导,Said Mohamadi 等主演。该片获得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黑板》讲述了在两伊战争时期,一群逃难的教师背着黑板在荒原上行走,他们中间有一个叫爱德华·萨义德(萨义德•莫哈默迪Said Mohamadi 饰)的男人,胸怀非常远大的抱负,那就是让村里的孩子都能阅读,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窘迫的困境。为此,他放弃了跟富家女成亲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教授孩子读书的道路。他和同伴为了生计,脱离了大部队。爱德华·萨义德后来终于收了一位好学的弟子,在成年人赌博的时候,他教弟子写下名字、爱等字眼,然而谁想师徒二人遭到飞来横祸……萨义德的同伴遇到了一群迷路的伊拉克难民,后者出钱要他做向导,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得以转变。这两个教师多的命运仿佛是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阴影……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极端写实的伊朗电影,但是当你看到片头一群男人背着一块大黑板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时,却有种“超现实”的感觉。或许“民族电影”给人的震撼,其中一大部分便是提供“异文化”观众们一个更大的全新视野。而伊朗电影在国际影坛的优异表现,甚至在商业市场上的成功(如《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俨然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电影脉络。由于政治、宗教、财力等多种原因,伊朗电影大多关注孩子和妇女,选择的事件一般为凡人小事,注重叙事结构,在独特的仿佛复制生活的循环往复中关注人生,以小见大,风格清新。在众多的伊朗电影里,出身于导演世家的女导演 Samira Makhmalbaf 的作品《黑板》(Black-boards)是一部风格写实,意韵抽象的现代寓言。

一群背着大黑板的流浪教师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上行进,其中两个人特别迫切地要寻找愿意付学费的学生。他们一个后悔不听父亲的忠告(当牧羊人)当上了无人问津穷困潦倒的教书匠;另一个自己只上了两年学,急着为幼小的孩子攒钱看病。他们俩首先脱离了大部队,然后又在一个岔路口分道扬,各自踏上追寻学生的孤独旅程。一个遇见了在两伊边境来回偷运走私物品的一群孩子,他们被问及是否会读书写字时,都异口同声的说不会,却又纷纷表示不愿意学习。教师锲而不舍地一直跟着这群孩子,甚至贡献出一半黑板给其中一个捆扎货物。终于有一个和这位教师名字相同的小家伙表示愿意给可怜的教师点“面子”,允许他教自己认字。教师兴致勃勃的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告诉孩子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旅行者”。孩子们偷偷混在羊群里溜出边境,在中途休息时,好学可爱的男孩在黑板上依葫芦画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高兴呢却中了冷枪,永远倒在了贫瘠的土地上。

那个自己只读了两年书的“教师”,遇见了一队迷途的伊拉克流浪者,其中一位老者因为三天无法小便而痛苦不堪,教师愿意为他们带路,酬劳是40枚核桃。中途,他为了5枚核桃贡献出黑板来抬病重的老者。他还莫名其妙地和老者的女儿结了婚,那个女人只管拖着自己的儿子走路或者露宿,从来不回答教师的问话,也丝毫不理会教师向她煞费苦心地教授(“我爱你”这类简单的文字和阿拉伯数字),教师的黑板对于她来说就是用来晾晒衣物的东西。教师对自己的徒劳无功表示愤怒,女人第一次开口说了一段完整的话:“我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车,不断有人上来又下去,没有走的是我的儿子。”——语出惊人。在一家人藏在黑板下躲避了一次空袭后,流浪者们回到了自己的国土,女人不希望和教师呆在一起了,于是两人继滑稽但合法的结婚仪式之后,举行了同样滑稽但合法的离婚仪式,教师的黑板作为这场滑稽婚姻的见证,被女人给背走了,上面写的“我爱你”仍然清晰可辨。

影片评价

操纵片中人命运的安拉之手,就是时不时响起的冷枪、时不时遭遇的空袭,那些黑板的最大用处不是教师教学时为学生做演示,而是在空袭时涂上黄泥作掩体。对于荒原上的流浪者们,生存是第一要义。而影片最别具一格之处是,机智地展现了那两位教师因为有了知识也具有了知识分子独有的“智慧的烦恼”——哪怕只接受过两年教育。影片拍摄的冷静客观,只呈现生活状态而不作刻意解释,这种不落俗的制作方法让《黑板》具有了高级的格调。

《老师的黑板》并非喜欢伊朗电影的观众所意料的“小孩片”,而是以两个“流动老师”的际遇带出伊朗边界人民的生活惨况。这些流动老师扛着黑板到处找学生,其景象与行径恐怕是中国观众难以想像理解的,但是当其中一个老师找到一群在两伊边界背着走私货物涉险求生的孩子,而另一个老师则碰到一群找路回家乡的老人妇孺时,答案已不辩可明了。

走私的孩子们自称是“骡子”,扛着几乎压垮他们背脊的货物,一不小心极有可能在途中跌落山谷,甚至遭边境士兵射杀,会不会写名字和算数这档事,这时候一点都不重要了,黑板还不如当成担架,用来扛无法行走的老先生,当他们在路上遇到疑似枪弹、甚至化学武器攻击时,黑板已不是教育的工具,而是保障安全的防护墙。而这个老师最后在边境跟妻子离婚,因为他们分属不同的国家,妻子要回自己的家,不可能跟他走,他得到了核桃,却失去自己的黑板(黑板归离婚的妻子所有)。人为的“边境”阻隔了人际的可能,看似荒谬的结婚离婚,其实包含了许多生存的苦涩与些许人同此心的温暖。

所以你不必期待这是一部有关“春风化雨”的教师节电影,随着“黑板”在片中不断变换它的功能,导演对两伊边境人民如同蝼蚁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关注;被教育的其实是我们。

执导本片的莎米拉·马克马巴夫是个早熟的导演,她18岁时完成的处女作《苹果》就已叫人震撼,拍摄《老师的黑板》这么一部侧写两伊苦境、间接批判政治环境的作品时,也不过21岁而已,却已能刻划痛苦生活中偶然的喜悦与荒谬的情境。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黑板 (2000).时光网.2016-08-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