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蛇鹈 :蛇鹈科蛇鹈属的一种鸟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13:54

黑腹蛇鹈(黑枕黄鹂普通亚种:Anhinga melanogaster),蛇鹈蛇鹈属鸟类。体长85~90厘米,体重1058~1815克,颈部细长,喙尖直,翅膀宽大,翼展116~128厘米,尾部由12根羽毛组成,尾长20~24厘米,羽毛半透水,脚有蹼,擅长游泳和捕鱼。颈部的第7、第8和第9块脊椎骨能够弯曲,这使其可以通过飞速的射击运动来捕鱼。游动时,身体保持在水下,只有细长的颈部在水面上可见,因而常被叫作蛇鸟(Snake 鸟纲)。

黑腹蛇鹈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越南巴基斯坦等国。通常栖息在树上或竹丛中,靠近有水的环境,并在大型群落中筑巢。

黑蝮蛇鹈因其羽毛曾一度被猎杀,其雏鸟和蛋也经常被当作食物收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狩猎的威胁,黑腹蛇鹈于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近危(NT)。

系统分类

黑腹蛇鹈属(Anhinga)下有多个物种,本条目特指印度黑腹蛇鹈(Anhinga melanogaster)。该属大致分为两个支系,即新世界支系(the New World clades)和旧世界支系(the Old World clades)。美洲黑腹蛇鹈(A. anhinga anhinga 和A. anhinga leucogaster)代表新世界支系,而本条目所指的印度黑腹蛇鹈、非洲黑腹蛇鹈(A. rufa)和澳大利亚黑腹蛇鹈(A. novaehollandiae)代表旧世界支系。

关于旧世界支系中真正的“物种”的数量,一直有一个长期的争论。一些研究表明,旧世界支系只包括一个种,即黑腹蛇鹈,而印度黑腹蛇鹈、澳大利亚黑腹蛇鹈和非洲黑腹蛇鹈都被视为其中的三个亚种。然而另一些研究表明,旧世界支系有几个重要的区别形态特征,包括苍白脸颊条纹的形状和结构,下巴和前颈的图案和色调,肩胛骨的羽毛形式,以及尾巴、喙和脚的比例,认为应当将这个群体分成三个物种。另有研究的遗传分析结果也支持这样的论断,即在旧世界支系中应承认三个不同的物种。

2021年,一项研究对印度黑腹蛇鹈的整个有丝分裂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以解决黑蛇鹈属的系统发育状况和关系,重复的有丝分裂基因组片段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印度黑腹蛇鹈、澳大利亚黑腹蛇鹈和非洲黑腹蛇鹈应被视为旧世界的黑腹蛇鹈支系中的不同物种,而非不同亚种。本研究对印度黑腹蛇鹈的有丝分裂基因组特征及其在黑蝮蛇鹈属中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形态特征

是一种大型的鹈形目水鸟,体长85~90厘米,翼展约左右,体重1058~1815克,通常情况下,成年雄性雌性略大。颈部细长,且第7、第8和第9块脊椎骨能够弯曲。翅膀非常宽大,翼展可达116~128厘米,飞行能力强,不拍打翅膀就能翱翔很远的距离。成年雌性和雄性颜色外观相同:头冠和后颈呈棕色,头背面呈黑色。喙十分尖直,呈黄色,沿每个边缘有锯齿。颈部下方呈白色,沿着头部两侧也有一条白线。背部和尾部呈黑色,尾部由12根羽毛组成,尾长20~24厘米。翅膀羽毛黑白相间。腿呈黑色,脚有四指,有蹼。不同于成年个体,幼鸟的冠和后颈呈更淡的棕色,且没有颈部侧面的白线,翼羽在幼年时更多呈黄白色。

黑腹蛇鹈在蜕皮时,可能会失去很多羽毛,以至于可能几天都无法飞行。在这个时期,它们则常常有一个“皱巴巴”的外观。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黑腹蛇鹈原产于印度次大陆,在最西边的巴基斯坦和最北边的印度-尼泊尔边境均有分布。通常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东帝汶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

栖息地

黑腹蛇鹈通常生活在树上或竹丛中,靠近有水的环境,并在大型群落中筑巢。这些有水的环境通常包括深河口、湖泊、池塘、溪流、河流或沼泽地。这些环境中的水只需要足够深,就可以供其潜水和游泳。

生活习性

游泳行为

黑蝮蛇鹈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栖息或游泳。不完全防水的羽毛,使其在水中浮力相对较小,因此可以更快速地游泳和潜水。黑腹蛇鹈游泳时会伸展翅膀,用有蹼的脚划水,往往只有头和颈部是暴露的,身体的其余部分则被淹没。游泳结束后,黑蝮蛇鹈会飞到阳光下的树枝上,张开翅膀梳理羽毛,令翅膀干燥。

节律行为

通常情况下,黑蝮蛇鹈不会迁移;然而,那些生活在更极端地区的黑蝮蛇鹈会迁移到其他地区。

觅食习性

黑蝮蛇鹈最出名的是其捕鱼策略。它们或从栖息地上空猛地潜入水下,或从水面潜入水中,慢慢地跟踪或追赶鱼。待鱼浮出水面时,便把脖子伸出来,用尖喙叉住鱼,这一过程非常突然迅速,因为其颈部在第7到第9块脊椎骨处可以弯曲。一旦猎物被刺穿,它们就会上升到水面,把鱼抛到空中,头朝上吞下它,有时也可能在水下将鱼整个吞下,而不是用尖喙。之后,它们通常会离开水面,在阳光下擦干翅膀。黑蝮蛇鹈通常吃鱼,但也被发现吃昆虫、水生爬行动物(乌龟、蛇)和两栖动物(青蛙、蝾螈)、虾、软体动物、海绵,以及少量的各种植物草和种子。

交流行为

黑蝮蛇鹈主要通过叫声相互交流。它们独特的叫声是一种类似于"卡-卡-卡"的嘶哑的呱呱声,并伴有嘶嘶声和咔嚓声,声音与鸬鹚(Phalacrocorax)的声音相似,但略低。当被人类接近或惊讶时,它们会经常伸长脖子,拍打翅膀,可能是为了警告附近的人。

生长繁殖

黑腹蛇鹈是连续的一夫一妻制,通常在群落中繁殖,群落中个体数目可达数百。雄鸟通过展示,包括拍打翅膀来吸引和迎接配偶。伴侣用树枝筑巢,直径约40~50厘米,用树叶铺成。这些巢穴通常悬于水面的树上,可能每年都会重复使用。雄性雌性配偶在受到威胁时,会通过跳动、嘶鸣和抽打来保卫巢穴和幼崽。伴侣之间通过叫声以及拍打翅膀进行交流。

黑腹蛇鹈的繁殖季节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全年,取决于季风季节对该地区水位的影响。它们通常在水位高和鱼多的时候产卵。例如,黑蝮蛇鹈繁殖季节在印度北部和缅甸是7月至8月,在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是1月至2月。交配后,雌鸟会产下卵,并由雌雄双方共同孵化,孵化周期大概在25~30天。卵通常不同步孵化。卵椭圆形,覆盖着一层绿白色的涂层(可能由于孵化而变成褐色)。在这个涂层下面,卵呈蓝色。一旦孵化,无性繁殖的幼鸟由父母双方照顾。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幼鸟每天被父母喂食多达6至9次的反刍食物。幼鸟在50天左右离开巢穴,独立生活。

黑腹蛇鹈约2岁时性成熟。其在野外的平均寿命为9年,而已知最年长的个体在圈养中死亡,年龄达到了16岁。

种间关系

在黑蝮蛇鹈父母的照顾下,幼鸟往往免于其他捕食者的掠夺。然而,科学文献没有详细说明这些捕食者的身份,关于成年黑蝮蛇鹈是否有任何自然捕食者是未知的。

黑蝮蛇鹈是几种不同寄生性蛔虫的宿主,包括几种对盲囊线虫属的寄生物种。这些线虫存在于它们的胃肠道中。尽管黑蝮蛇鹈是一种食肉动物,但其对鱼类种群和一般环境的影响是未知的。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黑腹蛇鹈至少有22,000只成熟个体,种群个体总数应当超过33,000只(截至2016年数据),该物种正处于中度快速衰退中。。

致危因素

长时间的气候干旱、人类活动(从湿地地区移走水以供使用和灌溉)导致了栖息地的减少;丛林火灾、化学品流入、毒素和危险的藻类水平的积累(城市地区的水体对干旱或极端天气事件的抵御能力较差)造成了水体污染;人们对于成鸟羽毛和食物的需求则导致了狩猎活动的猖獗。

保护级别

2016年10月,黑蝮蛇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列为近危(NT)物种。

保护措施

柬埔寨的普列托尔保护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于2002年启动了一项计划。他们雇用曾经的狩猎者来守护保护区的黑腹蛇鹈群落,在其筑巢期通过树顶平台实施监控和保护。这项计划的成果卓有成效,使得黑蝮蛇鹈的巢穴从2002年的241个增加到2011年的6000多个,种群数量翻了一倍。他们的保护行动还包括发现、监测和保护新的栖息地,以及向公众开展宣传活动,以减少狩猎和偷猎。

在印度德里的亚穆纳生物多样性公园,研究人员也对黑腹蛇鹈开展了一系列繁育保护工作。亚穆纳生物多样性公园内充足的食物、可栖息和筑巢的丰富植被,大大减少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为包括黑腹蛇鹈在内的许多重要鸟类提供了合适的繁殖和栖息地。研究者也在这里进行了黑腹蛇鹈的筑巢研究,以评估它们在公园内的筑巢成功率,并找到了优化筑巢的方法。

参考资料

..2022-12-28

Anhinga melanogaster.IUCN.2024-08-16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