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蚂蚁 :群栖的社会性杂食性昆虫

更新时间:2024-09-21 12:10

黑蚂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又叫大黑蚂蚁、鼎突多刺蚁、双齿多刺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山蚁亚科多刺蚁属,为群栖的社会性昆虫,为蚁科动物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的干燥成体,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常在松林茂密、郁闭度大、植物多、地面湿润的林区,特别是近水源的地方活动。

黑蚂蚁体长5-10毫米,触角长约5毫米。体色黑,密布青铜色倒伏小毛。触角12节,柄节特长。胸部圆突,足细长,胫节距短。腹柄结高,前方截平,后方突出,两侧角处具分开的刺,该刺随腹部形状弯曲,其间具3个小钝齿,三角形排列。黑蚂蚁雌体和雄体一般在每年4-9月进行交配,雌蚁交配后回到蚁巢其翅即脱落,交配后10~20天便产卵,每次产卵100~150粒,高的可达300~500粒。

黑蚂蚁是一种营群居生活的昆虫,蚂蚁组织严密,有工蚁兵蚁、繁殖蚁和蚁王蚁后之分。一般在松树上、荆棘丛中和大石旁边建窝。春、夏、秋季都有筑窝活动。黑蚂蚁为了觅食,常在松林茂密、郁闭度大、植物多、地面湿润的林区,特别是近水源的地方四出活动。

形态特征

卵:卵圆形,乳白色,长0.9-1,0mm,宽0.3-0.4mm。

幼虫:白色,初孵时体长1.0mm,体宽0.8mm,老熟时体长7.0-10.0mm,体宽2.0-2.5mm。

蛹:白色,复眼红色,体长5.0-6.0mm,体宽2.0mm。绝大部分蛹包围于薄茧内,个别裸露无茧。

茧:卵圆,黄色,长6.0mm,宽2.5mm。

工蚁:体黑色,大小不一,长5.5-7.0mm,分型不明显。缺单眼,触角膝状,13节。前胸背面,并胸腹节背面及腹柄节背面各有一对极明显的刺状突起。腹柄节背面刺状突起间有2个粗短齿。

雌性生殖蚁:体黑色,长8.0-10.0mm。具3个单眼。触角膝状,13节。前胸背面,并胸腹节背面及腹柄节背面各有一对刺状突起,但不如工蚁那么明显突出。具2对翅,交配后翅脱落。

雄性生殖蚁:体黑色,长7.0-8.0mm,具3个单眼,触角14节,前胸背较凸(与工蚁和雌蚁比较),无刺状物。并胸腹节背面及腹柄节背面的刺状物比雌蚁更不明显。具2对翅,翅不脱落。

物种对比

蚁巢

蚁巢为不规则形,以树枝、树叶、草屑、吐丝物等构成。巢内分许多层和小室,互相交通。出入孔在蚁巢下方与枝头相接的地方,多筑于树梢、枝梢、灌木丛巾,少数筑于地表草丛中。

生活习性

黑蚂蚁出巢摄食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冬季,黑蚂蚁每天摄食的高峰时间为上午10 点以后到下午4 点以前;春季,黑蚂蚁每天出巢摄食一般有两个高峰时间,即上午8~10时和下午4~7时。

黑蚂蚁的生殖以孤雌生殖为主,有时两性生殖。单性生殖卵孵化雄虫,受精卵孵化雌虫。

黑蚂蚁一般在松树上、荆棘从中和大石旁边建窝。春、夏、秋季都有筑窝活动。黑蚂蚁为了觅食,常在松林茂密、郁闭度大、植物多、地面湿润的林区,特别是近水源的地方四出活动。在春、夏、秋季久雨后的晴天则外出活动最为频繁。冬季晴天的中午亦有少量蚂蚁外出活动。

利用

黑蚂蚁是农林作物的传粉媒介,有促进农林业生产的作用。同时捕食水稻、甘蔗、花生及果树上的害虫,是生物防治上的重要天敌。

营养成分

大黑蚂蚁是经卫生部批准的唯一有药、食两用价值的蚂蚁,其体内含有70多种营养成份,含42-67%的蛋白质,28种游离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维生素B1、B2、B12、C、D、E等;含钙、铁、磷、锰、、锌等20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被誉为“生命火花’锌的含量最为丰富,每千克含锌达120-198毫克;含三萜类化合物甲酸、三磷酸腺(atp)及人工无法合成的草体蚁醛、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含量在百万种动、植物中名列前茅。

参考资料

【动物药材】黑蚂蚁.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1

利用黑蚂蚁防治松毛虫.知网空间.2024-03-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