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战 :2017年高峰执导的电影

更新时间:2023-02-14 08:57

《龙之战》(英文名:The War of Loong)是一部历史战争电影,由高峰执导,邢原平陈文贵编剧,刘佩琦、曹云金等主演,影片于2017年8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改编自中原地区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战役,讲述了清朝末期法国入侵中国广西,民族英雄冯子材率领萃军抵抗外来入侵者的故事。影片再现了清朝末期面对外来侵略者,中国民族英雄英勇抗敌、舍生报国的英雄气概。

影片自上映来累计票房为6536万人民币(截止2023年1月4日),影片于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男主角奖、组委会特别奖,于2018年获得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影片剧情

1884年秋,法国雇佣兵入侵中国,清军与其战于安南,大败,法军进犯广西壮族自治区。退隐的前广西提督、萃军领袖冯子材(刘佩琦 饰)再次集结萃军,在法军营地赎回被俘的儿子冯相贤(曹云金 饰),随后上奏朝廷请愿抗法,朝廷向法宣战并授予他关外防务帮办职位以辅佐广西提督苏银奎(修庆 饰)。

冯子材命兄弟麦黑牛(张继波 饰)任萃军副将,广招兵马,扩充萃军。求胜心切的法军将领尼格里(迈克尔·丹尼斯 饰)拒绝回撤的指令,令朗马克上尉(肖恩 饰)进攻龙临镇。相贤和未婚妻依南罗昱焜 饰)等人组成的敢死队伏击法军,俘虏朗马克。冯子材与朗马克决斗击杀朗马克,让军民们相信法军是可以打败的。冯子材上报朝廷将战功归于苏银奎,使军队得到更多武器奖赏。

冯子材率萃军起棺出征,亲自勘察地形,修筑防御工程关前隘、二道闸,同时在大青山上设首道防线。尼格里派翻译官阮月(罗云琦 饰)拜访冯子材,索要朗马克,结果被其羞辱。军营内淮军与萃军因粮饷问题关系不合,冯子材发现钱粮管带王金喜贪污军饷,未奏先斩,使萃军、淮军上下一心。相贤偷袭法军军火库成功,依南等人偷袭法军的水路运输队,不料敌人早有防备,依南被俘,阮月将其解救,并指引她找到黑旗军

冯子材率军与法军决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压制,不少士兵逃跑,被管带冯相贤击毙。冯子材下令全军后撤至后林防线,炮击法军,随后与法军展开肉搏战,法军撤退。冯相贤帮助曾经的救命恩人赵春生(韦颢 饰)临阵脱逃,被冯子材发现,相贤按军规以死谢罪。依南与黑旗军于红山崖伏击法军运输队。冯子材与法军再战,法军炮击过后,冯子材亲自率军肉搏。麦黑牛点燃小青山的酒窖,引发大规模森林火灾,山火宛如火龙向下袭击法军,法军大乱,冯子材、苏银奎率领全军冲锋,与法军决一生死。此时法军后方守备团被袭,前后两难的尼格里不得不撤军。

1885年3月,法军溃败,清军乘胜追击,镇南关大捷。清政府与法国议和,下令冯子材兵退镇南关,放弃安南。冯子材失去儿子心灰失落,虽然他过去一直反对“西学”,但此刻他认识到儿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是对的。

角色介绍

历史背景

《龙之战》改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镇南关战役,镇南关战役:1883年,法军向清军发起进攻,挑起中法战争。1885年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危急关头,清政府被迫任命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镇南关失守后,冯子材以极快的速度召集旧部,募集“萃军”(因冯子材号“萃亭”而得名),赶赴广西前线。冯子材准确判断法军的战略动向,确立了“保关克谅”的战役指导方针,实施了一系列主动的游击战、包围战。最终冯子材率军于1885年3月26日攻克文渊,29日收复谅山省,先后毙伤敌人近千名,击伤尼格里,法军残部南逃。老将冯子材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顽强抗敌、大败法军,从根本上扭转了中法战局。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龙之战》的编剧邢原平透露,在电影开机前,他与监制、导演等主创特意前往冯子材的家乡,认真调查采访,搜集人物资料,了解冯子材的家室、人马等史料,这些资料对影片的创作有很大帮助。

战争动作电影《龙之战》经历了3年时间筹备。

为还原真实历史事件,呈现壮观战争场面,制作组辗转横店、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取景。

选角与表演

化完妆的刘佩琦和冯子材在形态和神态上相似度都较高。冯子材在晚清人称“冯疯子”,性情豪爽、激情澎湃,而刘佩琦是一位演戏非常投入的老戏骨,曾参军20多年,两者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此外,对民族英雄的敬佩和尊重也是刘佩琦答应饰演冯子材的原因。

在剧中饰演冯相贤的曹云金原本是一位相声演员,他自小学习的相声表演,对他在影视剧中的台词表达和人物塑造上有很大帮助。

为了真实还原民族英雄冯子材与敌军殊死搏斗的战争场景,刘佩琦与外籍演员准备数日,两人进行了特殊集训。为了更好的诠释冯子材,刘佩琦花了大量时间了解人物性格,骑马、肉搏、爆破等戏份刘佩琦全部亲自上阵。

为了拍摄《龙之战》,罗昱焜特别学习了马术、潜水、游泳。剧中的动作戏罗昱也是亲力亲为。

特效与细节

影片运用大量特效技术,增强了视觉表现力。决战之夜,清军将领点燃酒窖,引发森林火灾,“火龙”腾飞袭击法军,“火龙”的特效呼应了电影标题“龙之战”,如梦如幻。相比过去的古装战争影片,特效是《龙之战》表现战争的重要手段。在战事细节上,冯子材与敌军对战时多次出现的土制烟雾弹是广西人捕猎时使用的一种武器,战场上清军的大刀、长矛和法军的枪械、炮弹形成了细节上的鲜明对比。为了爆炸场面,导演高峰要求火炮的威力不能像通常一样只炸起一片烟雾,山炮一响它的后作力要震起一层土。

幕后花絮

电影《龙之战》的英文名“The War of Loong”中的“Loong”有别于“dragon”,“Loong”的寓意为中国的龙,象征着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品质。

凭借良好的身手,罗昱焜的水下戏份拍摄得很顺利,但据罗昱焜透露她在一次拍摄中险些丧命。在拍摄一场水下戏时,她的发簪勾到了渔网,幸好剧组及时解救,她并无生命危险。

影片拍摄时正值盛夏,演员在46度的高温下,穿着30多斤的盔甲进行拍摄。剧组每天为大家准备几大桶藿香正气水,但还是有不少演员晕倒。

《龙之战》的武打、爆炸、骑马很多,这让刘佩琦吐槽道:片中动作戏的量正合适,再多一点他恐怕扛不住了。有一场戏,刘佩琦骑马在河里泡了一整天,他觉得很累但也很值。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成龙担任了电影《龙之战》的艺术总监。

主题与亮点

电影主题

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扭转了中法战局,致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电影《龙之战》再现这一历史战役,对清军和法军的军备情况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描绘,突出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一种悲剧感。影片融入了历史的沉淀,在激发观众爱国精神的同时,引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反思。

人物形象

在表现宏大战争的同时,影片对人物的情感进行了着重刻画,使人物更加立体可信。在国家危难之际,已近古稀之年的冯子材再次披甲上阵,他身负国家重任,而在决战之际,儿子冯相贤因放走逃兵被捕,在艰难的内心挣扎下,冯子材双手颤抖,丢下手枪让冯相贤自杀,这一段表现了真挚的父子情,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军人形象,让冯子材不再是简单的“英雄”符号。剧中冯相贤和依南的美好爱情与残酷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为以男性为主体的残酷战争增添了一抹人性的温暖,让历史中的民族英雄成为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具有一定的银幕说服力。

军事价值

电影《龙之战》在借助艺术手段聚焦历史、展现真实的战争场面之外,也详尽描述了冯子材的军事指挥艺术,兼具军事价值。镇南关大捷中,冯子材使用了梯次部署、近身肉搏、扬己之长、击敌之短等诸多战略战术,让观众们在古人的实战中感受到精湛的战争韬略。影片中的战争不是武器竞赛的比较,而是智慧和谋略的比拼,蕴含着民族精神。

上映情况

《龙之战》在上映前期,因为其他影片的竞争,排片率很低,且多为零点场的票房,但后来出人预料的是,《龙之战》的上座率却可以比肩票房热门《战狼2》,领先同期其他电影。

获奖记录

*以上信息来源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具有电影艺术观赏性的电影《龙之战》,更是一部军事教科书,让我们在感受人物血性的同时,也从古人的实战中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战争韬略。世界对于中国军队最为敬仰的便是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在冯子材和他的狼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战争不是武器竞赛的比较,而是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在其中。这是一场挽回遗失的民族精神的战争,历史意义深远,对于现在的军队和人民更有极强的启示作用。——戴旭(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评

《龙之战》的故事能够把我们当年的失败与胜利、落后与求进,勇敢地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民族自信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呈现的高度。我们不仅可以塑造英雄,我们也会勇于承认不足,《龙之战》找到了这个重要的节点。——索亚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评

负面评价

艺术上,对于《龙之战》,电影特效对表达效果的作用不是恰到好处而是浪费,此外电影在战争场面上显得非常平淡,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激烈和悲壮。叙事上,电影叙事主次不分明,在清政府腐败的问题上浪费过多笔墨,影片中的感情戏也聊胜于无,冯相贤和依南的爱情刚开始就结束了。题材上,结尾使清军团结一致的是“火龙”,这一幕不仅充满魔幻色彩而且不切实际,看似呼应标题,实则忽略了人的因素。——李思睿(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评

大众评分

*以上信息截止2023年5月17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