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激浪 :儋州的古八景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8

龙门激浪,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市峨蔓镇北部海滨龙门山,是儋州的古八景之一。

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蜒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天皇,远望潮来卷白波。漫道艰难惊蜀道,吾乡仍有险途多。”诗中写景含情,耐人寻味。

建筑特色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

文化活动

传说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有一犁头石,长年随波冲击,铲去海坎之石,故龙门有壁立之形。其壁中有一洞上通那细岭,可容数百人行走。据《儋县志》记载,明代黎族首领符南蛇组织黎汉灾民起义失利后,起义军余部曾守于此,"忽山忽海",神出鬼没,同官兵周旋十多个春秋

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漫道艰难惊蜀道,吾乡仍有险途多"诗中写景含情,耐人寻味。

龙门激浪毗邻洋浦开发区,随着洋浦的开发,龙门激浪景观游人日增,名声远播。

旅游时间

海南东海岸气候属热带海洋和热带季风混合型气候,长夏无冬,终年湿润,最佳的旅游时节在11月至次年的三月,这时正是其他地方寒风瑟瑟之时,但这里还是一派阳光明媚、树木葱郁的夏日景象。海南西海岸一带受海洋寒流影响,气温较东海岸要低一些。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尽管海南省很温暖,但在冬天来这里旅游,还是得带上一件毛衣。

龙门激浪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宁南方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上巳节”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区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省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上巳节”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每年中秋节儋州市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龙门激浪》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韩

【文学体裁】七言律句

作品原文

龙门激浪

禹辟龙门①山有名,凌空际水自天生。

浮桃漾日朝舒锦,鼓浪无风夜发声。

起蛰蛟②腾寻变化,乘时鲤跃启文明。

儋南头角峥嵘者③,试听春雷快步瀛④。

作品说明

这首诗描写儋州龙门山水风景,最后两句鼓励儋地青年争取头角峥嵘,奔波前程。

作品注释

①禹辟龙门,禹,古代传说中人物,治理洪水,疏通江河。山西河津市西北的龙门,相传为禹所凿。这里借其名,实指儋州龙门。按:儋州市有龙门岭,《正德琼台志》卷六称:“岭在儋州西北三十里磨黎都海岸,峙起石峰,两址奔海,其状肖门,可泊舟,上有石穴,中虚,通海,透风,名曰风门,内容数十人。传昔有蛇潜其间,化为龙,又名虺穴。”

②蛰蛟,蛰,藏在洞穴中过冬的动物;蛟,民间传说中以为能发洪水的母龙。

③头角峥嵘者,比喻有志的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气概或才华。

④快步瀛,瀛,大海。说加快奔波出大海,意谓争取前程。

作者简介

韩祐,顺天(今北京)大兴区人。清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一七00—一七0七)任儋州市知州,裁革谷仓积弊,并衙用夫役,裁条鞭,收户房书管,收革除编审朱墨银。四十三年(一七0四年)续修州志,四十六年离任,离任后,儋州百姓咸思之,祀州名宦。

旅游信息

景区交通

海南省的交通事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海陆空立体营运网。

航空

海南省的航空事业发展的异常迅猛,北部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南部有三亚凤凰机场,与39个国内外大中城市通航。另外还有专门进行岛内客运的小型客机

公路

海南岛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通车里程达1.4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BOBBIN,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环岛交通网络。东线和西线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沿东线高速公路走,海口市到三亚只需4个小时,中线公路建成后,来往两地间的时间将更短。

铁路

铁路不是海南省的主要交通;海南省内的铁路石碌镇八所镇,八所至三亚是我国最南的铁路线,主要作为工业运输。于2003年1月7日正式通车的粤海铁路结束了海南与外界不通铁路的历史,使海南岛和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

海运

海运是海南的一大交通重点,全省有港口数十个,其中以海口、三亚、八所、洋浦四个港口为最大。其他主要港口还有:清澜、铺前、新村、白马井镇博鳌镇、新盈等。海口市和三亚两港口已开辟对外贸易航线条,和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有航运业务往来,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旅游者到海南省来观光游览提供了方便。

参考资料

儋州龙门激浪:吹海风、看夕阳,把浪漫装进口袋里.海南乡村振兴网.2024-02-16

龙门激浪.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2024-02-16

龙门激浪.携程.2021-06-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