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毫米胶片 :微型相机所用胶片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4-09-20 14:03

35毫米胶片是一种广泛用于活动影像拍摄和化学成像摄影的胶片尺寸规格。

历史与未来

35毫米胶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9年,当时乔治·伊士曼在纽约的罗切斯特开始制作干式明胶底片,并在1892年由威廉·迪克森和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35毫米宽度的胶片规格,使用在了乔治·伊士曼生产的胶片上。1909年,每四个齿孔一帧的标准获接受作为国际标准。35毫米胶片因其在成本和图像质量之间的优秀平衡而长期作为主要的胶片尺寸。

2010年,68%的全球影院银幕采用35毫米格式。到2012年底,35毫米的份额将降到37%,数字银幕将占63%。到2015年,35毫米将只占17%。35毫米胶片陪伴电影观众走过了电影历史的许多阶段,从无声电影时代的闹剧到有声时代的伟大音乐剧专业,一直到夏季大片时代。但经过10年的市场准备之后,影院现在迅速转向数字技术,结果是35毫米迅速衰落,将在2012年初首次失去主要电影技术的地位,然后四年内将变得无足轻重。

工作原理

摄影用的天然橡胶里面有数百万感光的卤化银晶体,每个晶体是由银和卤族元素(比如说溴,碘或氯)的化合物因为静电作用结合在一个立方结构内形成的。当晶体受到光的能量,自由移动的银离子就会产生一股不带电荷的原子流。这些小到在显微镜下也不能观察到的银原子集合,就构成了潜影。冲洗技术利用这些小颗粒来调整照片的密度,足够多的金属银就能呈现出可见的图像。

技术发展

在1980年代伊士曼柯达公司发明了T-颗粒技术,这种银盐颗粒拥有更大、更扁平的表面,相比传统不规则立方体的银盐结晶,同样数量的T-银盐颗粒可以接收更多光照,从而柯达解决了高速胶片(需要更高感光度——参照胶片速度)提高感光度而不会最终增加胶片的颗粒感的问题。同时胶片的宽容度也变得更好。有了T-颗粒技术,柯达重新调整了“EXR”生产线上的所有电影胶片,后来这条生产线整合到“MAX”摄影胶片项目。富士胶片紧跟发明了他们自己的颗粒技术,并将扁平颗粒技术应用在他们的SUFG(超细颗粒)Super F系列负片的生产上。1991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因为将T-颗粒技术成功应用到电影胶片上获得了一项奥斯卡金像奖。伊尔福的Delta系列胶片也使用了类似的技术,称为核壳晶体技术。但天然橡胶颗粒技术相对而言只是决定胶片颗粒感的因素之一。

多样化应用

胶片规格在应用中向来多样化。比如可以修改用于录制音轨,重新设计以创造出更安全的片基,重新配方以捕捉特定的颜色。伊士曼柯达公司,富士胶片,和爱克发·吉华集团是三家著名的提供35毫米胶片的公司。在21世纪数位电影技术兴起之前,35毫米的电影胶片的流行让它几乎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家电影院播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