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塔 :广东南雄市的北宋楼阁式砖塔

更新时间:2024-09-21 03:25

三影塔,又名延祥寺塔,位于中国南雄市城区三影塔广场北侧,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三影塔坐北朝南,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50.2米,塔的首层南面有一块"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十四日"纪年砖。整座塔身以规格不等的青砖平卧顺砌,塔身为空腹式,各层设有仿木构阑额、普柏枋、角柱与施斗拱。三影塔是广东省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北宋砖塔,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建筑和艺术价值。

1988年1月13日,三影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三影塔,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三影塔在历史上曾先后经过五、六次修治。

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三影塔重修。

1981年,原南雄市文化部文物局和广东文化厅对三影塔进行了全面修,整个修葺工程至1986年全面竣工。

2016年,三影塔重修,2017年重新对公众开放。

建筑特色

结构

三影塔坐北朝南,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面宽和层高尺寸层层收分递减。通高50.2米,塔的首层南面有一块"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十四日"纪年砖。首层为副阶,六条檐柱,覆莲形石柱础,六面三十朵斗拱出挑。磨砖砌须弥座,直径8.95米。整座塔身以规格不等的青砖平卧顺砌,黄泥浆粘合。塔身为空腹式,各层设有仿木构阑额、普柏枋、角柱与施斗拱。以棱角砖和拨檐砖叠涩出檐,檐上顶部覆盖铁红色琉璃瓦面,各垂脊端卧有陶塑貔貅,挑梁檐下系一铃铎。塔顶为六角攒尖式,上为塔刹,由铁铸覆盆、宝瓶、九层相轮和铜铸宝珠组成。

三影塔外观九层,内分十七层,每层为六角形内室,内壁四面设有佛龛,佛形式仿印度佛教徒修行的支提窟四大石窟内密布的龛洞是专为佛教徒面壁打坐用。外壁六面各设一壸门,每层壶门通迥廊平座,且置围栏一周,可登高远眺。

特点

三影塔设计规律,收分得当,比例优美,造型规整,挺拔秀丽,工艺精湛。

文物遗存

三影塔前,有一对红砂岩狮子,是在1983年于延祥寺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狮为蹲式,左雄右雌,两狮头首互应,造型生猛,双目有神。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据《南雄州志》载,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异人建塔。其影有三,因立三影堂,其影阴晴俱见于壁间,二影倒悬,一影朝上,故曰"三影塔"。因塔旁原建有延祥寺,故又称延祥寺塔

选址理念

三影塔选址基本符合风水塔的选址原则,该塔位于雄州子城东南方,背依瑞应山,南滨水,河流自东向西环抱城市经塔前而去,正起着收水聚气、振兴文风和镇水降魔之作用,同时成为州城的重要地标,演着风水塔的角色。三影塔成为古城左派之护卫。所以民间流传南雄市古城像形状狭长的巨船,紧靠着滔滔的祯江,船的中部一支桅杆耸人云天,这支桅杆就是三影塔。

传说轶事

相传在南梁时期,萧衍的长子萧统曾隐居在始兴县读书。有一年,始兴、南雄瘟疫流行,萧统为了治病救民,奋起驱瘟。他从始兴一直追到南雄的瑞应山(今三影塔一带),见到一只貔貅,便抓住它,斩下它的角磨水给百姓治病,很快扑灭了这场瘟疫。百姓得救了,但萧统却染上了疫病,于端午节病故。

后人为纪念这位仁慈的太子,便在瑞应山建起一座延祥寺来祭祀他。在寺旁建塔时,又将貅塑像置放在塔的各个檐角,寄以驱邪托福之意。

文物价值

三影塔是广东省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北宋砖塔,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建筑和艺术价值。

三影塔的建成与发展,反映了雄县地方文化的兴衰和宗教文化的变迁,对考据地方的历史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塔上有绝对年代可考的铭文砖,对古塔形制的断代与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坐标。塔的形制反映了宋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对考据和验证宋代建筑的特征提供了依据。

文物保护

1981年,南雄市文化部文物局和广东文化厅对三影塔进行了全面修葺。拆除了与塔整体风格不相称的文笔式塔刹,恢复成佛塔的覆盘相轮塔刹,塔身内部则全部用钢筋水泥砂浆加固,用生石灰批荡,还复原了副阶。

1988年1月13日,三影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三影塔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城区三影塔广场北侧。

开放时间

08:00—17:00

门票价格

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参观,每个开放日上下午各限制50个名额。

交通信息

南雄市乘坐公共汽车即可三影塔;从南雄汽车站沿雄州大道朝西南方向步行,约15分钟可到。

参考资料

三影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2023-11-09

南雄十景之三影宝塔.百家号.2023-11-0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