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 :韩寒所著首部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3:53

《三重门》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寒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出版于2000年5月,由曹文轩作序。小说围绕一名叫林雨翔的初三学生展开。林雨翔出生于上海市的一个小镇,在镇上唯一一所中学读书。学校重理偏文的学习氛围让文强理弱的林雨翔感到不适应。在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班上换了新的语文老师马德保。马德保十分看重林雨翔的语文水平,推荐其进入了校文学社。在文学社的一次活动中,林雨翔认识了品学兼优的校花Susan,由此开始了追爱之路。Susan中考意外落榜市重点,去了县重点读书,而林雨翔凭借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市重点。但在市重点求学期间,林雨翔茫然无所适从。在得知Susan故意落榜市重点的真相后,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对于自己的未来更加不知所措。

小说以一名初三学生的视角,通过对亲子、师生和同学关系的探讨,向读者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中学生的生活。从内容上看,《三重门》以小见大,通过一名普通初三生的故事,来表达对现存社会现象和现行教育制度的抨击,以此掀起了社会各界关于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讨论的热潮。

成书背景

社会背景

韩寒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三重门》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末。那是一个被改革开放浪潮席卷的年代,经济体制的变化引起了文学创作领域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到来使得文化市场逐渐繁荣,读者的阅读需求带来了作者创作热情的极大提升。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束缚得到了解脱,开始关注主体的个人意识。加上这一时期,出版业的转型为各类文学小说走向读者群带来了传播上的便利。出生于上海市这座现代化都市的韩寒,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影响,更多地在小说中呈现了他对于城市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如小说中出现的周庄、淀山湖等景点。总之,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影响文学的创作。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思想多元的社会环境下,诞生了一群“80后”作家,他们以锐利的眼光观察着这个世界,其中就包括《三重门》小说的作者韩寒。

本书最引人热议的内容是韩寒对于应试教育的讽刺与批判。因此,除了上述的社会背景,也需要结合那个时代的教育制度进行分析。小说创作于中国推行应试教育的年代。应试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且十分看重成绩的一种教育制度,它并不突出对于学生个人创新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虽然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对教育的投资总体大幅度增长,但与中等收入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教育投资不足直接带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导致学生们普遍以升学为目的,而不是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创作《三重门》时,韩寒还是个高一的学生,对于应试教育的亲身体悟使得小说的创作带有了强烈的批判色彩。

作者背景

区别于其他的“80后”作家,韩寒的作品独树一帜在于他对社会现实的关照,对于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揭露。在韩寒早期的作品中,关注自身的体验与成长是其创作的主题之一。写作《三重门》时,韩寒仍是位在读的中学生,其创作过程贯穿了课堂始末。一方面,他的身份增加了小说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作为小说作者,他能够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待整个世界。他在后记中表示那时正值校园小说泛滥,很多小孩子还没认全生字便开始了写作。此时的韩寒正被困于成绩的围墙中不可自拔。虽然拥有常人没有的写作才华和天赋,但在现行唯成绩论的教育体制下,严重偏科的韩寒无法寻找到自己施展才华的那一片天地。“韩寒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出了名,经常考试不及格,挨打也是家常便饭。‘他在前面跑,他爸在后面追,村上的人则跟着在后面拉。’‘总之就是一个问题青年’。”因此,便出现了《三重门》中的林雨翔。他以“叛逆者”的身份,公开和教育制度叫板,刻画了一个17岁少年对“社会、家庭、学校”所带来的压力的反抗。

内容情节

林雨翔生活在上海的一个小镇,读书的中学是个重理轻文的学校。语文课时的减少让文强理弱的林雨翔很有意见。后来班上的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个高中毕业、以写打工文学出名的青年老师马德保。两人性格雷同,相见恨晚。在马德保的帮助下,林雨翔顺利进入校文学社。

在文学社的第一次活动中,林雨翔认识了喜欢故作深沉的罗天诚。两人和语文课代表沈溪儿一起游玩周庄时邂逅了美丽可人的Susan。林罗二人都对Susan动了心。过了不久,罗天诚写了封情书给Susan,遭到了以学业为重的Susan的拒绝。罗天诚转而与一个低年级女生谈起了恋爱。林雨翔父母因担心儿子的中考成绩,遂安排其参加各种课程的补习班。在化学补习班上,林雨翔结识了家境优渥的梁梓君。梁梓君擅长追求女孩子,向林雨翔传授恋爱经验,指导林雨翔追Susan,但Susan始终未和林雨翔发展进一步的关系。后梁梓君与外校混混发生打架冲突,其父以钱私了未果,梁被迫转校至浦东私立学校。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安排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去南京进行爱国主题教育的前一天,林雨翔在超市偶遇沈溪儿和Susan。三人吃完饭后,林雨翔企图借着醉意和Susan表白,但始终鼓足不了勇气,以失败告终。幸运的是俩人在去南京的车上被安排坐在了一起。中考前,Susan打电话询问林雨翔要报考哪所学校,得知林雨翔要考取县重点。中考结束后,Susan“如愿”进入了县重点,但林雨翔却凭借母亲的关系,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市南三中,两人就此分开。

林雨翔高中生活并没有那么好过,他与室友钱荣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两人在多个场合明争暗斗。钱荣成功进入电视台,混得风生水起,而林雨翔凭借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当上了文学社社长。后林雨翔收到了罗天诚和沈溪儿的信,得知Susan正和同班的一个男生谈恋爱。林雨翔伤心不已,夜晚没有归寝。此事不幸被钱荣得知并告发,林雨翔将要面临学校的处分。后Susan得知林雨翔近况,打电话告知其故意落榜市重点只为和他一起就读县重点的真相,责怪林雨翔种种不好的行径。林雨翔在面对父母、学校和倾慕对象的谴责下,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故事就此结束。

人物角色

林雨翔

故事的主角,一名中学生。因父亲喜欢藏书及报社编辑的身份,林雨翔幼时便被迫熟读了很多的文学经典作品,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小学的时候便显露出了写作天赋,但在理科方面的成绩不是很理想,经常挂红灯。作为一名17岁的少年,林雨翔有着那个年纪该有的热情和冲动,他坚持不懈地追求Susan,关注现会现实,抨击现实中他看不惯的现象和人,但同时,少年身上的懦弱、胆怯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常常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无法适从。尤其是升到高中,面对其他同学的优秀,面对校园生活中的不平现象,林雨翔努力了却无功而返。他困于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收获不到自己想要的学业、爱情上的好结果,最后惶惶然不知所措。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少年的迷茫与不安。

马德保

林雨翔的语文老师和伯乐。自身高中毕业,外出打工,但意外以几篇打工文学被编辑青睐而出名,被学校聘任为校语文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马德报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才能有限,被大多数的学生看不起,但十分看重林雨翔。林雨翔对于他的印象也经历了一个从轻视到佩服的过程。马德保爱耍小聪明,他组织学生交钱给杂志社出版他们的作品,却对外声称是获奖。最终他通过这一形式将自己送进了县中学,为自己的未来铺好了路。

Susan

林雨翔的暗恋对象,也是其校友。成绩优异,长相靓丽,性格活泼大方,同时获得了林雨翔和罗天诚的芳心。在与林雨翔的日常相处中,渐渐倾心,与他相约一起考清华大学。Susan是个为了爱勇于奉献一切的女孩子。她愿意为了和林雨翔上同一所高中而故意考差,也愿意为了激励林雨翔而谎称自己另有所爱。在爱情面前她很勇敢,这与林雨翔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勇敢背后,也体现出少年人的不成熟,要爱情而不顾虑未来。

沈溪儿

沈溪儿是林雨翔班上的语文课代表,Susan的好朋友,也是林雨翔和Susan之间的信使。沈溪儿对林雨翔的情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将林视作语文课代表的潜在竞争对手,因此背地里一直暗暗较劲,搞些小动作,但另一方面,她又热心于充当林雨翔和Susan之间的联系人,为林雨翔的追求之路奔走忙碌。

罗天诚

罗天诚与林雨翔是在一次文学社组织的活动中认识的。他因肝炎留过级,爱好谈论哲学,自命不凡,自创罗体字。平日喜欢故作深沉,一副独立于红尘之外的姿态,但在结识Susan后开始主动追求。罗天诚的形象更贴合实际,有着少年人的虚荣感,享受被女孩子仰望和追捧。

梁梓君

林雨翔在化学补习班上结识的富家子弟。留级多次,理论知识丰富,自诩爱情专家。多次为林雨翔追爱之路出谋划策,是林雨翔爱情路上的军师。但后因打架斗殴被店家老板告发至学校而转学。

钱荣

林雨翔的高中室友和死对头,校电视台第一位主持人。父亲是东荣咨询公司的总经理,高傲虚荣的富家子弟,爱吹嘘显摆。对男生吝啬,对女生大方。曾出卖林雨翔夜不归寝,导致其受学校处分。

主题思想

《三重门》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在主题表达上却是格外的清晰明确:抨击现行的教育制度。在韩寒的笔下,林雨翔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小人物。一方面,擅长文科的林雨翔生活在重理轻文的学习氛围中,即便自诩有几分写作的才能,但仍要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庞大的教育制度下,小人物的抵抗显得多少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林雨翔通过妈妈的关系进入了市重点读书。虽然顶着半只脚迈入重点大学的名校光环,但林雨翔在这里遇到的同学、老师和学校领导都让他过得非常压抑。他在周记中反映学校管理的问题,被认为是学习不专注,并被副校长叫去谈话。他一心一意面试想要进入喜欢的社团,无果告终,最后却以“买到”的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偶然进入了文学社。因此在小说中,林雨翔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他的写作特长并没有能够发挥出来,反而因理科成绩太弱经常挂科。

在《三重门》的后记中,韩寒写道:“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对于韩寒来说,他觉得理科不太重要,基本的数学运算便足以生存。但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他必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种以后可能不太用得上的内容上,那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某种意义上书中的林雨翔便是现实生活中的韩寒,他将自己对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机制、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考试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延申到了林雨翔的身上。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反叛”是韩寒身上最早的个性标签。这种“反叛”被简单地视为源自青春期的叛逆、不安躁动,或者被看做是一种区别于主流文化的青年亚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将他们当成是平等交流的对象,导致这是对“80”后这一代人自我认同危机的漠视,也是所谓的“成年人”对这一代人自我意识的缺乏。事实上,早期的“80”作家的青春叙事不再是简单的青春萌动,而是一种真实的心理意识的反应。而这种反应与那时候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中国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化以及相应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特色

《三重门》在写作手法上模仿了《围城》以讽刺为主的写作特点,并用大量挖苦式的比喻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韩寒小说犀利讽刺的更高境界。在小说中,很多人物都被机智的语言调侃了,这种挤兑式的讽刺对每一个人物言行及心理进行了挖苦,例如只爱书不爱读书的林父,平日扎在麻将堆、临时“抱佛脚”关心儿子中考的林母,学识有限却被聘请为语文老师的打工仔等等。写药丸时,作者将药丸圆圆的形状和人的圆滑联系在一起,说药丸和人呆久了也变得圆滑。这种将原本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使文本内容变得新奇、幽默。再例如:“一个人左脚的袜子是臭的,那么右脚的袜子便没有理由不臭”。在《三重门》中,马德保讲课瞎扯,林雨翔帮助信口胡诌。同学们本来就对林雨翔印象不好,见他和马德保臭味相投,对马德保的印象也就不佳,把他们比喻成两只臭袜子,是对他们的人品及关系的辛辣讽刺。

幽默讽刺是韩寒惯有的写作风格。无论是轻松欢快的幽默,还是深沉愤懑的幽默,都被他作为描绘这个世界的手段。他的文笔单刀直入,抨击种种社会现象,产生了一种怪诞的表达效果,引人发笑又使人深思。比喻也是韩寒擅用的一种写作手段。既让读者感受到了幽默滑稽的阅读体验,也给作品增加了奇异、怪诞的色彩。以上两种写作方式都被韩寒运用到了《三重门》的创作中,成为小说畅销的原因之一。

作品影响

《三重门》是韩寒的出道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80后”作家领军者的地位。在小说发表后,其犀利讽刺的言语、直击现实的抨击再加上作者少年身份的加持,迅速引起了人们关于这部小说的热议。《三重门》入选“中国十大80后文学作品”,是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小说自2000年5月发表以来,便掀起了几次抢购热潮。后来小说也曾在日本、台湾、香港、法国等地出版,迄今销量达200多万册。

谈及小说的影响,从积极层面来看,《三重门》是本少年小说。作者以一个中学生的视角,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看法。他对各种现象的洞察、对人生的感悟超出了社会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固有认知,例如对于教育制度的抨击,对于少年个性的真实刻画。另一方面,小说出版的另一重意义也在于引起了各界关于应试教育的探讨和反思。怎样算作“成材”?培养人才的模式又是什么?这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并且思考的问题。

但从消极层面来看,黄珊和粟斌认为《三重门》中存在的太多黑暗的内容是与主角甚至作者的身份不太相符。他们也认为,作为一部在中学生中广受欢迎的校园小说,过于偏激的写作内容也会影响到青少年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在校行为。文学批评家刘绪源认为韩寒为了突出小说的幽默而将人物刻画得过于冷漠,聚焦于单方面消极地刻画人物形象和社会现实,从而揭露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作品评价

作家曹文轩在为《三重门》的序言中写到:“他的早熟、早慧,使我感到惊奇,使我感到不可思议”,“读罢《三重门》,愈发使我感到惊奇。”成熟老练是读者们对于这部小说和作者韩寒的最初评价。但小说中过于激奋的表达方式,也引起了一阵质疑。曹文轩在小说的序中也写道:“韩寒也不必在为自己证明时而否定常人的成材路数”。毕竟人的成材方式是多元的。学者小林提到韩寒创作的《三重门》最大的问题不是写作技巧的幼稚,而是写作态度不真诚,写出来的东西不够震撼人心,只是浮于表面。就思想内容而言,研究者邓慧在分析《三重门》时,发现小说虽然揭露了社会表层的一些现象,但并没有更加深入地去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描述过于单薄,因此给人的印象只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和抱怨,并不能产生更多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小说争议

小说代笔争议

对于代笔争议,韩寒在博客上公布了《三重门》所有的手稿。《三重门》定稿整整400多页,加上初稿和修改稿一共超过800页,接近40万字。他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不停地写。我至今所有的荣誉都是因为这本书而开始。虽然这本书在现在看来多有幼稚和卖弄。”韩寒表示,不光《三重门》手稿出版成书,他初中发表的文章、参加比赛的文章,将成为他的第二本书,而且都有手稿。对于策划团队的说法,韩寒在博文《小破文章一篇》中提出,如有任何证据表明自己有团队存在,奖励两千万元。

不过,麦田不久便向韩寒进行了道歉。而韩寒本人也于博文《二月零三日》中表示将不再对代笔争议进行回应,大家作品见。

电视剧改编争议

2001年,韩寒将《三重门》小说的版权卖给了导演金琛。2004年12月16日,根据《三重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每集四十分钟,一共八集。电视剧的剧情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物旁白,对影片内容进行解释,但是旁白部分显得画蛇添足。在谈及电视剧主演和导演时,韩寒对他们予以了认同和夸奖。但是对于该剧的编剧,他表示了极大不满:“差到难以用语言形容,差到我都没法再说什么”。他曾说道:“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拍得太丢人了,真希望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电视剧”,“这只是一部碰巧和我小说同名的电视剧而已”。

参考资料

施爱东:韩寒的成名史是一部当代英雄史诗.凤凰文化.2023-01-07

二月零三日.新浪博客.2023-01-07

小破文章一篇.新浪博客..2023-01-07

《三重门》改编成电视剧 韩寒不满导演遗憾.新浪影音娱乐.新浪影音娱乐..2023-01-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