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镇 :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0:09

下江镇是从江县最大的一个建制镇,世居着汉、苗、侗、水、壮、瑶等民族。下江镇因地处都江镇榕江县下游得名。据《黎平府志·地理志》载《颂毛司马德政诗碑》云:“古有上下江,从古未修辞。奉使悉开能,两粤客船集”是对下江较早的记载。清乾隆的“一洞天”“金鸡滩”“当水岩”摩崖石刻等古迹,除此之外,从沿用至今的兵房、教场坪、水洞卡、大码头、渡船口、大菜园等地名中,仍依稀显现古镇昔日重要与繁华。

辖4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118个自然寨,2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912户,总人口38687人。全镇国土面积282.90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21833亩,其中田面积为16464亩,土面积为5369亩。

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从江县下江镇党委获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乡镇概况

下江镇位于从江县中部,国土面积为282.9平方公里,距县城42公里,处于东经108°36″—108°42″,北纬25°41″—25°50″之间。东与谷坪乡丙妹镇、雍里乡交界;南与刚边壮族乡毗邻;西与东朗乡宰便镇停洞镇接壤;北与往洞镇相接,全镇国土总面积282.9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8个自然寨,218个村民小组,8252户,户籍34587人,是全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主要居住着汉、苗、侗、水、瑶等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0.5%。全镇共有耕地18458亩,其中田16322亩,土2136亩,农民人均有耕地0.56亩,人口密度为122人/平方公里。因地处三都、榕江县两条河的下游,两河汇流后成都柳江,故名“下江”。

历史沿革

清雍正十年(1732)移潭溪吏目驻下江,次年置下江游击营,驻兵八百。乾隆七年(1742)下江兴建土城、炮台、城门、三阶为守备营垒,营员增至二千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裁下江吏目置下江厅,民国二年(1913)改厅为下江县,民国三十年(1941)与永从县合并为从江县,县治迁至丙妹镇。从雍正十年至民国三十年,下江是游击营、吏目、厅、县建置驻地,其间长达200多年。营、厅、县时期城内建有衙门、营房、城隍庙关帝庙文昌宫、观音堂、赤湾天后宫、两广会馆、义库等建筑,置有义渡田、义学田等公众产业,筑有周长二里四分、高九尺、宽七尺的城墙和沿江长一百一十二丈五尺的石堤,并开设城门四座。当年商贾云集,街市繁荣,江上帆船(娘仔船)直达两广,是贵州省重要的边贸商埠。当年贵州的第一辆汽车就是分拆乘船途经这里,后往三都水族自治县上岸人背马驼运至贵阳市的。抗战期间更是两粤后撒至陪都重庆的重要通道,在琼瑶等文人名家的自传回忆录里还能找到眼前这条江和小城的身影。

政治

梁国本同志: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

刘敦金人大主席:主持镇人大全面工作,负责征地拆迁工作。

林泽远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及人事管理,负责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同步小康社会创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一事一议、民宗、深化改革、清洁风暴等方面工作。分管党建办、综改办。

石纪委书记:主持镇纪委全面工作,协助书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负责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机关事务和电子政务、督查、保密、档案、涉农信息平台、依法行政、政务中心等工作;分管党政办、监察室、多彩贵州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陈德广政法委书记、副镇长:代理镇长主持镇人民政府全面工作,主持镇政法委全面工作,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调处和维稳、财政和财务、教育科技、社会事务、残联、审计、老龄、双拥、就业、社会养老保险、民政等工作;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派出所、财政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交警四中队、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敬老院、中学、中心校。

林荣芝组织委员:协助副书记抓好党组织建设及人事管理工作,负责远程教育、统战、老干、工会、共青团、妇联、文体广电、旅游、宣传信息报道和精神文明建设、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业信息和电子商务。分管工会、共青团、妇联。。

杨许平副镇长: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医疗卫生、药品监督、创卫工作、新农合等方面工作。分管公共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卫生院。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食品安全、农村消防、森林防火、道路及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和管理、财产保险。分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防汛抗旱办公室、应急办。

蒙大雄人武部部长、副镇长:主持镇人武部全面工作,负责征兵、民兵应急、分管民兵应急队、负责农业和扶贫开发、减贫摘帽、畜牧、林业、水利、统计、土地确权、移民搬迁、涉农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环保等方面工作。分管经济发展办公室、确权办、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水利站、扶贫工作站。

黄显林副镇长:负责特色小城镇项目申报和建设、镇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危改、市政设施管理、电力、发改、乡镇企业、金融、税务、质监、物价监督等工作。分管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分局、供销社、粮管所、邮电局、通讯、供电所、农商行。

熊忠明副镇长(挂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国土、“两违”清理、传统村落建设与保护等工作。分管国土所、交通管理站。

经济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镇拥有果园面积7329.7亩,金秋梨150亩,板栗基地1000多亩,核桃基地300多亩,石榴基地50亩,年产水果在280多万公斤以上。在养殖业方面,主要发展以养小香牛、小香猪、小山羊、小香鸡、鸭、鹅等为主。年大牲畜存栏数在2万头以上,生猪存栏数23000多头,其中香猪8500多头。2003年农民年人均粮食347.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

民俗文化

每逢农历三、八是下江街的赶集日,这天四邻八乡的各族群众数万人汇集这里购易物品、助通有无,不同村寨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借赶集之机会传情达意,以歌为媒倾诉衷情。集上的“汤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些商贩为解赶集者饥饿之忧,在集市固定地位埋锅生火,摆开桌子,做当地的特色饮食牛(羊)瘪、庖汤为主的露天饮食服务——“汤锅”,它不但价廉物美,而且蕴藏有深厚地域饮食文化。都柳江河鲜、河水煮活鱼、米豆腐、卷粉、爱玉凉粉等都为当地美食。每逢赶集,更是领略多元民俗文化、多彩民族风情的便捷途径。

旅游资源

下江镇旅游景区主要有:大山深处的古老侗寨——高仟,“震撼人心”的巨洞江上侗歌,从江县水族风情旅游区——摆亥,其民族风情浓郁,民俗神秘古朴。下江街清、民时期为厅、县驻地,历史遗迹和民俗众多。位于下江街北门坡脚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关帝庙是从江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庙宇。庙前有株千年古榕,胸围15米、覆盖地面3000多平方米,国内无几,是都柳江水系第一古榕。距庙西面约30米处有一整青石开凿为井口的龙王古井,水质清澈甘甜,当地居民最好的饮用水源。古庙对面江上的石壁上,有乾隆八年(1743)吕文魁(初考为乾隆十年大定府都司)撰写的摩崖石刻“一洞天”。摩崖邻近的大菜园渔村,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迁徙过来的客家人,他们特有的乌蓬捕鱼船、成群鸬鹚和沙滩上晒网,以及撒网、、灯火等等多种捕鱼方式构成都柳江畔特有的风景。下江古有:凤凰戏波,金鸡唱晓,挡水摩崖,洞天秀石,平台列三,兹航普渡,古榕参天,文昌宫厥,关岳圣庙,马鞍雄姿等十景,如今仅存“凤凰戏波,金鸡唱晓,挡水摩崖,洞天秀石,古榕参天,关岳圣庙,马鞍雄姿”七景。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