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王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址

更新时间:2023-10-19 14:02

东周王城遗址,位于洛阳市涧河两岸,北依邙山,南临南洛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面城墙除东南角外基本可以彼此连接,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于王城,史称东周,自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至周郝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周以王城为都约500余年。遗址四周有夯土城墙,北垣全长2890米,其北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护城壕,东墙北段残长约1800米,西墙呈曲折状,全长3000余米,南墙西段残存约900米。东周王城遗址主要包括宫室建筑遗迹、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墓葬分布区。195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对王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1957年,在小屯村东北地区,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洛阳发掘队发现了5座大型战国墓葬;1999年,在行署路与临涧路交叉口西南侧,发现了大型夯土基址;2002年7月,发现了“楚王车马阵”,并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清理出马车26辆、马70匹;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瞿家屯村东南、东周王城南垣外西南部、南洛河北岸约300米处的洛河与涧河交汇处,发现了大型院落建筑遗址。

2011年,东周王城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2013年5月,洛阳东周王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东周王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历史沿革

1953年,在洛阳东周王城东北城角外铁道北的烧沟村发掘了59座战国墓,多数是竖穴墓,十余座是洞室墓

1954年,为配合洛阳市市的城市建设,找到并确定洛阳东周王城的具体位置,以便于城市的规划,中央文化部组织考古人员进驻洛阳开始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勘察工作。同年,在配合中州路修建工程的考古发掘中于西工段发掘的260座东周墓。这批墓葬绝大多数是大、中、小型的长方形竖穴墓,只有极少数属于晚期的洞室墓。

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在汉屯路(纱厂路至解放路段)钻探出四座呈“甲”字形的东周墓,即洛阳西郊M1、M2、M3、M4。并发掘了m1

1958年,经过数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在南洛河以北的涧河两岸找到洛阳东周王城城址。此后又经过洛阳市的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考古发掘,对洛阳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已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洛阳东周王城所在的位置、城圈基本上呈长方形、宫殿区位于城址的西南部。

197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四座“甲”字形墓中的M4。和M1两座都是积石积炭墓,埋葬的特点和金村大墓比较一致,都为“甲”字形积石积炭墓。许多学者考证金村大墓应为姬匄王子朝之后的周王陵墓。那么这四座大墓规模大、级别高,应为王、侯级的墓葬。

1984年,在洛阳东周王城内的东南部,即中州渠以南612工地,在6万方米范围内发掘东周墓葬500余座,除2座车马坑以外,均属中小型竖穴墓。

2001年,洛阳东周王城车马坑广场修建时发掘的200多座东周墓和十几座车马坑,其中“天子驾六”车马坑就是此次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成果。同年天子驾六(4张),在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校园内发掘了一座“十”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均为王、侯级的陵墓。

2002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九都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东北部的洛阳东周王城东墙外约30米、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院内又发现1座车坑、1座马坑及3座大墓。3座大墓呈东西向排列,其中2座“中”字形墓位于“亚”字形墓的西边。

2004年,发掘了洛阳瞿家屯的大型夯土基址。该处夯土基址位于洛阳东周王城南城墙外。

2013年7-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涧西区旧城改造铜锣湾广场和洛阳理工学院附中以及洛阳中迈瞿家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掘了两段洛阳东周王城西城墙和一段南城墙遗址。

建筑特色

综述

洛阳东周王城由四面土城墙组成,城址整体形状为矩形。其北城墙西起涧河东岸、东干沟村北的土冢(这是王城的西北角),向东呈直线沿78°31′的方向至中储公司801仓库西围墙内(东距隋唐洛阳城西城墙约200米),全长2890米,宽8~10米;东城墙北起北墙的东端,向南沿174°方向至洛阳市二十七中学后逐渐消失,残长1800米,宽5米左右;西城墙北起北城墙的西端,向南沿涧河东岸至王城公园西折,跨过涧河至七里河村北,再曲折南行至洛阳理工学院南院南围墙内折向东止,全线曲折多变,呈阶梯形,墙宽5米左右;南城墙西起西城墙南端,向东呈直线沿89°方向至南洛河北岸消失,残长800余米,宽14米左右。在北墙之外发现东西向渠道一条,深5米左右,估计应为当时的护城壕;在东墙的东侧唐宫路一带,亦发现南北向渠道,可能也是护城壕。

文献中《左传》提到门为正南门,乾祭门为正北门;《春秋大事表》说鼎门为正东门;《玉海·宫解》说:“王城面有三门,凡十二门”;《考工记·匠人》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在洛阳东周王城的四面城墙中,并未发现城门遗迹,可能已遭晚期破坏或考古工作尚未到位。

洛阳东周王城遗址中部被汉河南县城叠压。城址北部集中分布有制陶、制骨和铸铜作坊遗址,其中制陶遗址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发现有窑址、房屋、水井及大量陶器残片和制陶工具。

宫殿区

在洛阳东周王城内的西南隅、涧河入南洛河处的瞿家屯村东北一带,发现两组南东周王城宫殿区西侧的涧河故道、北侧的城壕及其内的夯土墙北毗邻的大型建筑群基址。近几年(至2010年),在这片区域又发现三处大型夯土基址。《国语·周语》记载:“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指示周王宫大致的位置。而考古发现的这几处大片夯土基址所处的位置,与文献所记王宫的位置相接近。这几处夯土建筑基址所在的洛阳东周王城西南部高地当为王城的宫殿区。

洛阳东周王城战国时期宫城的分布范围大致北起今行署路南一线,南至瞿家屯村洛阳东周王城西南城墙一带,东起王城大道以西、洛阳东周王城仓窖区东侧的河道,西至古涧河。春秋时期的宫城所在区域与战国时期的略同,惟南部南延至南洛河。春秋时期的夯土建筑规模较战国时期要大,宫城内均分布的是宫殿建筑,战国时期宫殿建筑规模收缩,宫城内西部为宫殿建筑,东部则为仓窖区。宫城外有以自然河道和人工壕沟构成的城壕,城壕内建有宫城城垣,宫城内又以夯土围墙将宫城分隔为功能不同的小单元,如瞿家屯东北发现的春秋早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用围墙分隔出的封闭单元,再如战国时期宫殿区和仓窖区的分隔等均是此种情况。

宫殿区以主殿堂为中心左右对称,院落内又分成许多相对独立呈四合院性质的小单元,也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

主要景观

文物遗存

综述

洛阳东周王城发现的文物遗迹包括:铜、铁、玉、石、骨、蚌、陶、玻璃玛瑙、料器等。其中铜、铁器种类有礼器、车马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石器有石圭等;陶器包含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和制陶和烧陶工具。

石器

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在洛阳市小屯村东北的东周王城内钻探发现了四座东西并列的大型古代墓葬,由东向西编为一至四号墓。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石圭,其上残留墨书“天子”二字。

铜、铁器

1973年10月至1974年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其中的四号墓。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来看,四号墓是一座级别很高的大型战国中期墓,出土铜、铁、玉、石、骨、蚌、陶、玻璃玛瑙、料器等,计1637件。其中铜、铁器有148件,种类有礼器、车马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

陶器

1992年7月,为配合洛阳市王城公园觅乐宫的基建工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东陶窑8座(编号为Y1~Y8),灰坑45座的清理遗物(12张)周王城遗址区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在编号为1992L一WT2的探方内,清理出一座烧造冶炼工具的古窑址(编号Y1)。Y1南距中州路65米,东距洛阳市园林局办公楼约110米,它既在东周王城的中心偏西处,又在汉河南城遗址之内。Y1出土陶器38件。

1998年10-12月,在配合河南省建三公司12号住宅楼的基建工程中,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现并清理了一处战国时期的陶窑遗址,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发现战国陶窑18座(编号为Y1一Y18,其中Y9未清理)、灰坑11个、遗址位置及地层堆积遗址位于沙厂西路路南,涧河东岸。其北距王城北城墙约200米,西距王城西城墙约400米,处东周王城遗址区的西北隅。发掘的陶窑和灰坑内的堆积均为灰色土,质较松。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陶器,陶器可分为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制陶与烧陶工具三类。其中建筑材料较少,主要有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生活用品数量很多,主要有罐、盆、瓮、豆、壶等;制陶和烧陶工具数量较少,主要有陶拍、陶垫拍、陶范、陶支垫等。

2002年元月,为配合洛阳市有线电视台的基建工程,洛阳市文物工涧西区旧城改造出图遗物(3张)作队发现并清理了一处战国至汉代的陶窑遗址。发掘面积470平方米,清理出陶窑8座(编号为Y1~Y8),灰坑45个。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建筑材料主要有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生活用品较多,主要有罐、盆、瓮、碗等。制陶和烧陶工具较少,主要有陶拍、支垫、瓦当范、鼓风管等2013年7~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了两段洛阳东周王城西城墙和一段南城墙遗址。发掘清理情况如下:出土遗物主要为建筑材料及陶器残片,其中建筑材料出土较多,主要为外壁绳纹、内壁布纹或麻点或素面的板瓦残片,还有少量的筒瓦、卷云纹半瓦当残片等。陶器多为鬲、罐、盆、豆口沿或底部残片。

2019年,洛阳东周王城内先后两次发掘两汉时期陶窑共21座(其中九都路南有7座)。

“天子驾六”车马坑

“天子驾六”车马坑(3张)

天子驾六”车马坑位于洛阳市东周文化广场内,是在2002年至2003年配合洛阳中心广场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及发掘出来的东周时期车马陪葬坑遗址。该遗址的意义在于考证了“天子驾六”说法的真实性。“天子驾六”是中原地区古代就有的一种车与制度。《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民一”。《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曰:“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在河洛文化广场项目发掘前,这种车舆制度存在与否还有待商,直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成功发掘,此种车舆制度得到确认并将起始年代向前推进到春秋早、中期。

“天子驾六”车马坑全长42.6米,宽7.4米,发掘整理出68匹马,26辆车。“六驾”车马摆放在车马坑的东南部。整个车马坑的摆放壮观、华丽,表现的景象似为周天子出巡、狩猎时的随行队伍。从两马驾一车直至六马驾一车,完整而直观的展现了周朝的车与制度及出行时君臣、车马应遵循的礼制。

价值意义

洛阳市东周王城作为洛阳5处首都大遗址之一,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洛阳东周王城遗址都有着其他遗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该遗址的发现对真实了解和掌握东周历史以及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东周王城城市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在东周王城的考古发现中,手工业作坊遗址不仅分布面积广大,手工业种类也很齐全。还有数量众多的各国钱币,各诸侯国的铜器、玉石器,以及可能源于古代地中海中亚、西亚的料珠、玻璃珠等,均反映出以东周王城为中心的手工业和贸易的发达。张仪曾有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正是洛阳地区经济贸易地位在东周时期的写照,从《周官》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该时期政府对手工业者、商人、市场、市场秩序、赋税征收等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思想。从《左传》和《全本史记》等相关文献还可以知道,“百工”是东周王城内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东周王城城市文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仍有借鉴的价值。

一座东周城,半部东周史。以东周王城为主要载体的城市考古研究,就是揭示东周时期以王城为核心的建城史、东周史、外交史、经济社会发展史和东周时期的礼仪文化史。研究以洛阳东周王城为代表的古代城市及城市文化,就是研究其深的文化内涵,研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历史文脉。东周王城的文化内涵研究,在现代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

文物保护

2006年11月,洛阳东周王城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

2013年5月,洛阳东周王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洛阳东周王城位于西工区中州中路312号王城公园及其附近区域。

交通信息

公交(王城公园站):101路、102路、103路、10/K10路、11/K11路、15/K15路、19/K19路、23路、32/K32路、40/K40路、50/K50路、59/K59路、990路、99/K99路、9/K9路。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18日,东周王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