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边界争议 :中国和不丹边界争议问题

更新时间:2024-09-21 10:19

中不边界争议是发生在中国和不丹的边界争议问题,中不边界总长约550公里,存在着鲁林、洞朗地区、查马浦、基五、白玉县、墨拉萨丁六处较大的争议区,总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

1984年起,中不两国轮流在北京和不丹首都廷布举行中不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截至2023年7月,双方共举行了24轮边界会谈以及12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双方共同致力于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

历史沿革

不丹是中国14个陆上邻国中唯一没有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除印度之外,没有同中国划清边界的第二个邻国。

1986年以后,两国边界地区形势基本缓和,牧民放牧和民间边贸恢复正常。第1-5轮边界谈判,此阶段旨在双方建立互信,确立中不边界谈判的基本指导原则。1988年,第5轮边界会谈签署的《联合公报》所达成的“四项指导原则”为1998年两国签署的《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9年,不丹第68次国民议会通过了部分段落的划界方案,计划在1991年底基本完成划界。1996年11月中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11轮边界会谈中,双方虽然签订维持边境和平与安宁的协议,但论及领土交换,仍未达成最后的共识。

第6-12轮谈判,不丹对争议区的主权声索与中方的“一揽子方案”。中方针对不方的一系列主张,提出了“一揽子方案”,但并没有得到不方的积极响应。经过中不双方共同努力,在1998年12月8日,中不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此《协定》较第5轮签署的“四项指导原则”,更加强调“互谅互让”原则。

第13-18轮谈判,此时期正值不丹南部反政府武装猖,不丹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在这五轮谈判中,尽管不方在解决边界问题上表现得裹足不前,但对不丹方面对“加强两国关系”表现得十分积极,以便专心致志剿灭南部反政府武装。

第19-23轮谈判,此阶段表现出边界谈判与务实合作并举的特点。尽管印度方面忌惮中不两国发展友好双边关系,但此期间中不双边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民间交流日渐频繁,中不边界谈判和双边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

第24轮边界谈判在变局与新局中徘徊。2017年“洞朗事件”的爆发是中印关系的转折点,也迟滞了中不边界谈判进程,出现新的变局。2017年,中不边界谈判戛然而止,也一再迁延。在中不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4月,双方重启了第24轮边界谈判和第10次专家组会议。2021年4月6至9日,第24轮中不边界谈判第10次专家组会议在中国云南昆明举行。此次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以1988年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四项指导原则”和1998年两国签定的《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为基础,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路线图。2021年10月14日,中不双方通过视频联线的方式在北京和廷布签署了《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所谓“三步走”的框架,即先确立边界划界的基本政治原则,再具体解决边界争议问题,最后签署协议并在实地勘界。此次《备忘录》的签订是两国多年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这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划界谈判和双边关系。

2023年1月,中不边界问题专家组第十一次会议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双方同意同步推进“三步走”路线图所有步骤的落实,同意增加专家组会议的频次,通过外交渠道就尽早在彼此方便的时间举行第二十五轮中不边界会谈保持沟通。截至2023年7月,双方共举行了24轮边界会谈以及12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双方共同致力于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同年8月21日至24日,中原地区不丹边界问题专家组第十三次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成立了中不划界联合技术小组。

争议原因

历史因素

不丹同中国西藏的政治经济学文化联系十分密切。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不丹是附属于吐蕃的一个部落。松赞干布曾建造12座镇魔寺,其中就包括在不丹本姆塘和帕罗建的强巴拉康和吉曲拉康两座寺庙。元朝时,不丹属于宣政院管辖。17世纪,西藏自治区竹巴噶举派僧人阿旺南杰流亡到不丹,得到当地竹巴噶举派宗教势力的支持,逐步统一了不丹,并模仿西藏的政教制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1730年,不丹由于教派之争发生内乱,清朝政府派遣西藏地方政府首脑颇罗鼐出兵不丹平息了内乱。雍正十二年 (1734年),不丹首领接受了清政府册封,正式成为中原地区的藩属。后来,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控制了不丹,19世纪以后,势力向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纵深扩张,这改变了不丹与中国的传统政治关系,也对当今中不边界造成重大影响。1910年,不丹与英印政府签订了《普纳卡条约》,不丹在外交上接受英国指导,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不丹同中国西藏的宗藩关系彻底解除,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因此中断。1947年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国的殖民遗产,影响不丹的内政和外交。1959年,因西藏自治区发生叛乱,不丹中断了与中国西藏在政治经济学文化上的官方交流,但民间经贸与宗教文化交流仍然存在。不丹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经济贸易、教育医疗、风俗习惯都深刻地受到西藏的影响。

外部因素

对于中国和不丹的交往,印度也一直有很多反应。2012年《印度时报》网站上部分印度网民甚至表示“要策划政变兼并不丹”和“要像20世纪70年代对付锡金王国一样来‘处理’不丹”。印度对不丹的影响非常深。不丹的货币与印度货币挂钩;不丹石油消费全部来自印度;不丹生产的近九成的水电都由印度控制,主要出口对象也是印度。同时,印度为不丹开放16个过境贸易口岸。如果印度拒绝进口不丹的水电,不丹经济将遭受灭顶之灾。在军事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不丹皇家陆军的训练主要由印度负责,不丹军人除在印军事院校训练外,有的还被直接编入印度陆军服役1年到3年后才回国。在军队的后勤保障方面,不丹陆军军费全部由印度提供,装备和军需也主要靠印度支援印度独立后,1949年8月与不丹签订《印不“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其中第二条规定“不丹政府同意对外关系以印度政府的意见为指导”。在解决与中国边界问题的过程中,“印度因素”是不丹无法回避的因素。“印度因素”也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不丹的对外关系。

争议地区

中不边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一条传统习惯线是:西起中原地区、不丹、锡金王国三国交界的吉布马珍山,向东到大约东经91°30'、北纬26°53'的中、不、印三国交界点总长约550公里。由于实际地形的复杂性,除了地图测绘学技术方面造成的不同以外,双方的主张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各自的实际控制范围也几经变化。目前中不边界仍存在着鲁林洞朗地区、查马浦、基伍、白玉县、墨拉萨丁等六处较大的争议区,总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

鲁林(亦称绒林)争议区

该区位于中国下亚东仁青岗乡东南,包含恰尔塘河流域、鲁林曲流域和卓莫麻曲以东的部分支流,总面积约340平方公里,其中有各类牧扬40余个,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1843年以前,中原地区就在鲁林曲源头的哈拉山口树立了界碑(俄博),哈拉山口以西历来就是中国亚东牧民的牧区。1954年不丹皇家陆军在恰尔塘建立了常年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哈热建立了季节性哨所

洞朗争议区

该区位于中国亚东县南端,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该地区北部小湖泊较多,有大小草场30余个,东南部森林繁茂。据历史文献记载,洞朗草场历来是中国亚东牧民的夏季牧场。

查马浦争议区

查玛浦争议区位于中国上亚东帮噶曲登以东,主要包括郎玛浦和查玛浦的上游部分,约60余平方公里,有草场30余个,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1959年 以前,不丹牧民过界放牧,须向亚东头人交纳草税。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穷隆建立常年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儿淌建立季节性哨所

基伍争议区

基伍争议区位于查玛浦争议区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和巴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场20余个,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基伍租给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1962年,不丹在夏布建立季节性哨所。

白玉争议区

该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南部,西起色布岗仓,东到洛扎河的俄东桥,北始切公拉,南抵扎西朗木宗,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两河流域,总面积为600余平方公里,有牧场37个,著名的拉龙康和次久拉康两座寺庙就不在该争议区内。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一直根据清爱新觉罗·颙琰的诏示,将该地区划归蒙达拉龙寺管辖,并由我生格区的的群众和蒙达拉龙寺的差民共同管理和使用。现在白玉地区的群众,均约来自我西藏自治区的洛扎县。西藏和平解放后,不军乘机进入该区,并相继建立了德马龙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设立哨所

墨拉萨丁争议区

位于达旺以南,扎西冈以东,打拢宗以西,面积3300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墨拉萨丁分别归达旺寺和打拢宗管辖,萨丁寺属于达旺宗,基堪布由达旺寺派任。17世纪以后,不丹人大量东迁,移居达旺等地,引起草场和民事纠纷。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两次订立条约,言明墨拉萨丁主权归属,草场可以租给不丹移民使用,按规定交纳草税。20世纪初,英印政府制定麦克马洪线,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达旺以北。1949年,印度不丹签定《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将中国墨拉萨丁地区转让不丹,自此,墨拉萨丁地区一直处于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

态度立场

不丹态度

不丹首相洛塔·策林在2023年3月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解决中不边界问题不是一国的事情”,证明不丹已认识到中不边界问题需要中国和不丹双方通过谈判渠道来解决,而不是像印度那样在中印边境地区单方面制造对峙,甚至以肢体冲突的方式,一意孤行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中国态度

中国一直同不丹保持友好交往,近年来,中不交往逐渐增多,关系进一步发展。中不两国在国际场合保持良好合作,2021年,中不通过视频方式在北京和廷布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对加快两国划界谈判、推动中不建交进程意义重大。截至2023年7月,双方共举行了24轮边界会谈以及12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中国与不丹共同致力于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

双边协议

1998年2月中国和不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是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协定,对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协议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根据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保持中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达成协议如下:

双方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应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中方重申,完全尊重不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双方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双方认为,在前十一轮会谈中,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相互信任与合作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达成一致,缩小了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会谈加深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双方愿继续本着上述精神,为早日公平合理地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做出共同努力。双方同意,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维持一九五九年三月以前的边界现状,不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改变边界现状。双方回顾了十一轮边界会谈所取得的进展。鉴于双方均已明确阐述了各自对争议地区的立场,双方同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这一问题。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协定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八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不丹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在发生歧义时,以英文为准。

参考资料

中国同不丹的关系.外交部.2023-08-26

【边海研究】严祥海:中不边界谈判历程回顾及启示.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5

中国不丹表建交意愿 专家称有望扫边界谈判障碍.新浪网.2023-08-26

中国边界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不丹首相释放明确信号,印媒坐不住了.百家号.2023-08-26

中国不丹划界联合技术小组成立,双方同意保持边界谈判频密势头 .新浪网.2023-08-26

不丹首相称不丹与中国没有“重大边界问题”,印媒急了.百家号.2023-09-05

中国同不丹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09-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