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的林业核心期刊。

据2018年9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50人。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5582篇、总被下载998660次、总被引5409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1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72。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载文量为4835篇,被引量为36695次,下载量为168219次,影响因子为1.44。

办刊历史

1981年,《中南林学院学报》创刊。

1981-1995年,为半年刊。

1996年,该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

2003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5年,该刊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主要刊登林学(包括森林培育、森林保护、遗传育种、森林资源、荒漠化及其治理、园林学以及森林基础科学)、植物学(包括植物系统与分类、生理生化、植物资源等)、生态学、生态旅游、微生物学、动物界、木材学、木材加工、木材防腐、林产化工、林业工程、森林食品工程、林业机械、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

主要栏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林学、生态学、生物科学与技术、植物学、园林、木材科学等。

读者对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适合于农林院校师生以及农林科研院所、农林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于与以上学科和专业有关的其他高校师生和科技人员阅读。

人员编制

据2018年9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50人。

资源保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依托,据2018年9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及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4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6个湖南省实验教学中心;设有63个校级科研机构。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5582篇。

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载文量为4835篇。

收录情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化期刊群、RCC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美国CA、日本JST、《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4、2008、2011、2014)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总被下载998660次、总被引5409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1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72。

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被引量为36695次,下载量为168219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1.4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27种)中排第186名,在大学学报(农业科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基础科学(870种)中排第52名。

荣誉表彰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湖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

1999年,获全国高优秀学报二等奖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出版的政策和方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立足中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传播最新科技信息,开展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国林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为中国现代科技、教育、生产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