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

更新时间:2023-10-30 18:57

1950年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组成。东北边防军是在召开的保卫国防问题的重要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由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东北地区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毛主席和中共中央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应变决策,决定调几个军到东北地区,加强东北边防,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背景

1950年7月7日,周总理主持召开了关于国防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决定以原第四野战军13兵团部队配15兵团指挥部共4个军、3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团、1个工兵团,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分驻凤城、辽阳、安东(今丹东)、通化、本溪等地,其任务是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时任海军司令肖劲光(有的资料记作萧劲光),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有的资料记作萧华)分别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

7月13日,中央军委拟定《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的正式文件,毛主席当天即批示:“同意,照此执行。”

7月14日,因患梅尼埃病而病情时好时坏的粟裕上报中央请求病休一段时间,以便身体早日康复后执行新任务,获中央批准。

7月22日,周总理、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聂荣臻在给毛主席的报告中提出:“请主席考虑边防军目前是否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并统一一切供应,将来粟、萧、萧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毛主席23日批示同意。

8月4日,毛主席考虑东北边防军入朝参战用“志愿军”名义;

8月5日,毛主席复电高岗,说明八月应无作战任务,让其负责在八月中旬召开会议,说明目的和战略意义,并做准备,并派粟的副手二萧参加;

8月5日、8月1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两次致电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领导人,要求东北边防军抓紧完成训练及其它准备工作。随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将第9兵团、第19兵团分别调至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以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还作出了加强特种兵建设,制定了保卫大城市和工业基地的防空计划,并开始向北方运送战备物资。

8月11日,东北边防军副司令肖劲光召开边防军所属军师干部会,说明准备入朝参战,用‘志愿军’名义,不对美帝宣战;

8月13日,高岗主持东北边防军高级干部会议,说明应该并准备入朝参战,并用志愿军名义。

8月下旬,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决定了东北边防军的兵力配置,又决定抽调10万老兵,准备在开战后补充一线作战部队。9月上旬,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将第50军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以加强边防军的力量。

8月26日,周总理主持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说明东北边防军暂时归高岗负责准备,等迫切需要开战时,再派高一级指挥员(此时粟裕休病假,并没有去东北),结合9月3日的电报,说明派高一级指挥员可能是粟裕,也可能是林彪。

9月3日,周总理报告加强东北边防军的计划及参战准备工作,包括把东北边防军扩充为36个师加特种兵共70万人。

9月3日,毛主席回复高岗8月30日电,说明林彪、粟裕均有病在身,几个月后可能来,时间是有的,这说明8月26日周总理提的高一级指挥员正是指林彪或者粟裕,也说明这时已经开始将林彪列入挂帅抗美援朝战争的人选。

8月下旬,粟裕转无锡治疗,病情仍时好时坏,仅在病稍好期间阅批部分急件。

9月15日,美国军队仁川登陆,10月1日越过“三八线”,朝鲜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10月4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组成志愿军入朝作战,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解析

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何区别?

东北边防军成立时是由4个军和3个炮兵师共25.5万人组成,相当于2个兵团,计划的编制为36个师(第一批12个师,后续24个师)及特种兵和配属部队共计70万人。

8月4日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用志愿军形式”,避免和美国公开宣战。

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时的编制,是由4个军和3个炮兵师组成,与东北边防军成立时的编制完全相同,也是25.5万人。

10月14日,毛主席致电周总理,通报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提出“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出动...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12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志愿军兵力最多时为19个军,连同由刘震任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等部队,共134万余人。其中后续出动的部队基本是原东北边防军编制计划中的24个师及特种兵和配属部队。

总之,两者成立时的编制相同,任务也完全相同,志愿军后续入朝部队也是东北边防军时期拟定的,只有两者的名称不同,即在1950年10月8日由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首选统帅

根据8月26日周总理主持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说明东北边防军暂时归高岗负责准备,等迫切需要开战时,再派高一级指挥员(此时粟裕休病假,没有过去东北),结合9月3日毛打算派林或者粟去的电报,说明周总理所指的高一级指挥员正是粟裕或者林彪,也说明此时林彪被列入东北边防军司令人选,准备执行抗美援朝战争任务。

毛主席亲点粟总的将,则说明已经有让粟总率军赴朝参战的意图。主席也深知粟裕的指挥能力,此前担任攻台总指挥的粟裕也是处于临战状态的唯一方面军统帅人物,所以如果粟总身体好的话,无疑将统帅志愿军抗美援朝。

粟裕为何没有统帅志愿军入朝作战?

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每天头痛头晕难忍,但仍在坚持工作。得知毛泽东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自己的信任,觉得义不容辞,立即着手准备担负新的任务。他要求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国军队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九兵团参战。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他不得不向毛泽东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山东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请到青岛市的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

毛泽东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

粟裕同志:

问好!

毛泽东

八月八日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最后研究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率军入朝作战。粟裕虽未带兵入朝作战,但他仍十分关心这次作战。

10月2号、4号、5号、6号中共中央关于出兵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在京但称病不愿出征的林彪等参加了会议,而时在南京,病情时好时坏的粟裕没有参加。

11月2日,粟裕抱病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高级干部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就抗美援朝战争军事战略(主战场与次战场、突击方向与牵制方向、持久战与速决战)、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如何认识和对付原子弹等问题,提出了深思熟虑的意见,给了抗美援朝战争很好的参考。

粟裕的病情时好时坏,逝世后才知病根在于头中的三块弹片。当年12月,粟总到莫斯科休养。疗养一年回国后,病根还是没有断,在总参工作时仍然时常由于病重而需要去休养。

领导机构

1950年7月7日东北边防军成立时,粟裕任司令兼政委,副司令是时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副政委是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时,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第一副司令及第一副政委是原四野15兵团司令员邓华(时任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副司令是洪学智和韩先楚。

资料

《粟裕来京接受重要任务》

粟裕同志并告陈饶:

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七月十六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七月十八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随带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

毛泽东

七月六日二十三时

根据手稿刊印(《粟裕年谱》2012年1月第2版,当代出版社出版)

《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1950年7月7日(周总理)根据美国军队武装侵略朝鲜的新形势,为防患于未然,应付最坏的情况发生。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提出并同与会者初步商议了边防军所辖部队与部署、指挥机构设立与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与后勤保障、车运计划与兵员补充等问题。十日,主持召开第二次会议,最后商定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根据两次会议的精神,十三日正式形成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

(一)抽调第十三兵团(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炮兵第一师、二师、八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

这些部队最迟限于八月五日前抵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

(二)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三)以十五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十三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7月13日,周恩来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送毛泽东审查并函告《决定》起草的简况。毛泽东当天批示:“照此执行。”(选自《周恩来年谱》)

关于东北边防军后勤的安排

7月14日,(周总理)致电高岗、李富春、林枫并告林彪、邓子恢、谭政〔注〕:“由于币制不同,决定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地区境内的部队,除武器、弹药、服装、医药器材、电讯器材、汽车油料由军委直接补给外,

其余粮料柴草及一切经常费与作战费等,完全由东北人民政府供给,经过东北军区后勤部转发边防军后勤司令员李聚奎。”

〔注〕林彪,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邓子恢,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谭政,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选自《周恩来年谱》)

粟裕:《休养情形报告》

主席并军委:

兹将职之休养情形报告于下:

职于上月十四日离宁来青岛,十六日开始休息,此地气候较江南清凉,但湿气甚重,抵此之初期,因不习惯休息生活及不适应这种气候,身体及精神均曾更加感到不舒服。经旬日后才稍安定。在此休息期间除两手已不如在宁时之颤抖外,头晕头痛症并未见有何好转,文件书籍均不能阅读,每日只能看看报纸,且每次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出外游览超过一小时,亦即头晕目眩不能支持,但又因新任务②在即,而自己病症未见转好,心中甚是焦虑,以致愈加不能定心休息。据医生及一些患神经衰弱症之同志谈,此种病非短期所能治愈,愈重则治疗愈费时日,职以为依目前局势发展似有一时期之间隙,因此请求能批准职给予较长的休息时间,以便专心休息以期早日恢复工作。请予示获!

此致

敬礼

职: 粟裕

八月一日

注 释

①这是粟裕就休养情形向毛泽东主席并军委的报告。毛泽东主席8月8日复信给粟裕: “粟裕同志,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市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问好!”

②新任务,即抗美援朝战争作战,1950年7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其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当时粟裕复发高血压梅尼埃病。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到苏联疗养。(选自《粟裕文选》第三卷)

东北边防军先归高岗代管的决定

1950年7月22日,(周总理)和聂荣臻联名致函毛泽东:

(一)调往东北地区的三个高射炮团已全部到达指定地点,第十三兵团三个军正在开动中,“八月上旬可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

(二)粟裕、萧劲光、萧华均一时难以到任,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边防军司令部待“粟、萧、萧去后再成立”;李聚奎到东北后即兼任军区后勤部长,所带之后勤机构即合并到东北军区后勤部。这样处理,部队指挥既可免生脱节现象,供应也较容易解决。

二十三日,毛泽东批:“同意。”(《周恩来年谱》)

毛主席说明“用志愿军形式”

8月4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后中国应该采取的措施问题。讲话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毛泽东思想年编》1950年8月-9月)

8月4日(周总理)出席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谈到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后中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时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侵略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而北朝鲜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帮助。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周恩来年谱》)

东北边防军的人员补充和供给问题

1950年8月23日,(周总理)召集中央和东北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磋商东北边防军的人员补充和供给问题。决定:

(一)待聂荣臻回京后,再一同与林彪商决。

(二)粮食、草料、煤由东北供给。

(三)经常费由总后勤部从边防军原来所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拨出转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

(四)预算外的一切作战费统由中央支出,东北代付。(五)由于前述原因,东北所增加的货币发行,

由中央拨付其所需的棉花、棉纱、布疋作为支出,以换取东北货币回笼。二十四日,周恩来将研究结果函告毛泽东,并将由聂荣臻、杨立三署名的《关于边防军几个补给问题的解决办法》送审,同时说明自己和薄一波认为,为了不使东北地区货币发行负担过重,应准备提早实行关内外货币统一。当天,毛泽东批准了会议所作的决定。

△夜,听取雷英夫介绍中央军委作战局〔注〕关于朝鲜战局的研究结果:敌军可能在仁川、元山南浦特级市等地登陆,以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最大。周恩来认为:这是朝鲜战局带关键性的问题,值得重视。随即带雷前往毛泽东处汇报。毛泽东指出:作战局的分析和判断有道理、很重要。为此,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毛泽东、周恩来决定:

(一)检查督促东北边防军各项战备工作情况,严令其务必在九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保证随时可以出动。

(二)将敌军可能在仁川等地登陆的情况告诉朝鲜和苏联政府,并告朝鲜对此应有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

(三)总参谋部和外交部要密切注视朝鲜战局的变化。

〔注〕当时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由中央军委作战郝部长李涛兼任,副局长为张清化、张水发、雷英夫。(《周恩来年谱》)

东北边防军扩编

1950年8月26日,(周总理)主持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在会上报告朝鲜战争形势、我们肩负的任务和应做的各项准备工作等。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在朝鲜打开一个缺口,准备作为世界大战的东方基地。因此,朝鲜确实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至少是东方斗争的焦点。现在我们对于朝鲜不仅看作是兄弟国家的问题,看作与东北地区相连接有利害关系的问题,还应看作是重要的国际斗争问题。这就给了我们新的课题一一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采取积极态度,将东北边防军组织起来。根据两月来的作战情况,不能不设想战争的长期化,要准备在长期化上逐渐消灭敌人。

我们这次作战是对付美帝国主义者,而不是单单对付李承晚伪军,这更需要我们加紧和加强准备工作。一切都要充分准备好,要一出手就胜。美帝国主义目前要发动世界大战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它的战线过长,运输线太远,战斗力太弱。它克服这些弱点,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我们方面,就要将它发起的战争,一个一个地打下去。使它不能发展为大规模的战争。

这样,它就更难发动世界大战。即使发动起来。我们也有把握很快地将它击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军事建设应有一个较长远的计划。今天必须先订出一个短期的至少三年的作为准备阶段的建军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发展胜利和巩固胜利。朱德、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东北边防军、中央军委有关部门、海军、空军、有关兵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在备战阶段,周恩来提出了“出国作战要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供应”的方针。(《周恩来年谱》)

抗议美国侵略

8月27日,(周总理)和李富春致电高岗:(一)基本上同意关于东北地区与全国结合制订计划的意见。(二)“东北同志来京参加订计划,只能是与全国结合,确定方针、任务及重大的控制数字,及与全国重大生产项目的平衡数字等的计划纲要,然后据此回东北再制订详细计划。”(三)“关于财政、贸易、金融、农林各方面,均望于月底前各来一二人,并带明年的初步计划来。”

△就本日美国侵朝空军侵犯中原地区领空事,致电高岗、贺晋年等:“请令东北各地尤其是滑朝鲜边境各地及各空军基地严格防空,严格监视美机越境事件,按日分别次数、时间、种类、数目及有无扫射乃至轰炸等行为,并其损害结果,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电告军委。”

△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抗议美国侵朝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并沿鸭绿江北岸射杀中国人民。要求美国政府惩办肇事者并赔偿一切损失。

△致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要求制裁美国侵朝军队派遣军用飞机侵犯中国领空,并采取措施使美国撤退其侵朝军队。三十日,再次致电安理会,抗议美国侵朝军用飞机继续侵入我领空,杀伤中国人民,要求安理会制止美国侵朝军队扩大侵略的行为。(《周恩来年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