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1948年创立的公立小学

更新时间:2024-09-21 12:04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创建于1948年,周临圆明园、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和上地科技园。学校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外国语大学合作,并签订大学推进农大附小发展计划。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促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人人都重要,人人都精彩”文化氛围。在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和人民教育督导室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在继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特色。

2020年4月26日,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早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1948年,北京农业大学为了解决职工子弟上学问题,筹建了农大子弟学校,这就是农大附小的前身。

发展历史

由于生员不断增多,1957年12月,学校与其他4个单位联合办学,将校址迁到了现在的北京翠微小学

同年,农业大学响应毛主席“农业大学要办到农村去”的号召,在东北旺农场新建大学校址,于是1958年9月,农大子弟小学也随着大学,搬迁到了现址,并且确定校名为农业大学附设小学。

文革期间,农业大学离京到外地办学,将小学交与地方管理。期间农大附小经历了2次更名,分别是1968年改名为立新小学,1969年更名为马连洼第二小学。

在1969年更名为马连洼第二小学之后的20年间,学校先后进行了多次扩建,成功地解决了马连洼地区学生大量涌入,教室紧张,学生就学难的问题。

直至1995年,经海淀区教委的批准,马连洼第二小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5·12汶川地震后,政府投入巨资重建教学楼。2010年 政府又投巨资对综合楼进行了抗震加固,并将两座教学楼进行了整体规划。从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农大附小在建设大学临时校区暂住28个月。2011年9月一座占地面积8791.75平方米,建筑面积10868.5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完全现代化的教学楼矗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2015年11月经海淀区教委、编办批准,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2008年在教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在原址重建。校园占地面积8791.75平方米,建筑面积10868.50多平方米。

办学规模

31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

师资力量

学校有87位教师。其中北京市骨干教师2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9人,海淀区骨干教师6人。

文化传统

学校坚持“农和文化”,以“农为本,和达道”构建学校文化。让“农和文化”气质成为师生的名片,是农大附小人矢志不渝的目标。“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学校将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农和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倾力打造农大附小具有丰富内涵的“农和文化”品牌!

校长简介

赵建军校长——在教育的道路上,敢于探索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先后在海淀区三所学校担任校长工作20多年,其间,曾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学习,还先后在厦门市省级重点小学和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任挂职副校长。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现代教育报》、《基础教育参考》、《北京教育》、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其主编的农大附小《书法》校本教材1至6册已于2012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赵校长现在还兼任中国儿童基金会校园安全顾问;“中英海淀学校发展计划”项目咨询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海淀教育学会理事,同时也是北师大专家型校长高级研究班成员;中国教师研修网专家团成员。

书法特色教育

秉持“生态教育”、“合和共进”的教学理念,以均衡教育原则为指导,北京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探索书法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突出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培训,打造墨香师资队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几乎每天都要讲课写字,写字也被称为教师的基本功,被视为教师的“看家本领”。为此,农大附小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进行了“固定集体培训加灵活自修研习”的书法培训。学校还专门成立书法教研组,提升了教师书写技能和教研能力。

针对年轻教师软笔书写技能薄弱这一问题,学校专门聘请著名专家学者进校开办软笔书法讲座,聘请了专业的书法教师,每周一定期开展全校性的教师书法培训。2012年2月学校成立教师书法社团,全校70余名教师全员参与。教师在基本功和职业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挖掘内涵,扎实推进书法教育

书法是一门集艺术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农大附小在探索书法教育的20多年里,开展书法校本课程建设的10多年里,始终坚持书法教育与学科教育、与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等有机结合,深挖书法教育内涵,扎实推进书法教育。

写字如做人,作业即作品。农大附小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掌握汉字书写技能作为基本的书写要求。

学校通过板报、橱窗、校园网、校刊等为师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建设农大附小“书法交流馆”,独特的楼道文化、景观文化(校名由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

学校制定了完整的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独立创编校本教材《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校将书法校本培训纳入绩效管理,进入教育部“十二五”书法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

学校独立创编的一套农大附小《书韵》广播体操,韵律优美,深受师生喜爱。

在保证每周一课时书法课的基础上,全校学生坚持“午间练字十分钟”,每周增加一节全校性的师生书法同练课。开办5种书体的学生书法社团,现在人数已达 300人。

教育部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中心增设农大附小为书法等级考试定点学校。

农大附小先后获得海淀区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书法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教育部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数十个。

三、立足长效,丰富书法教育实践

为让书法教育能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孩子有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机会,学校2012年5月启动了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小书法家行动。

2012年6月和9月,学校分别成功举办了“端午笔会”和“中秋节笔会”(首届书法节),会上学生和书法家同场挥毫,场面震撼感人,获得教育部及市区领导和到场专家的高度赞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北京电视台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环球时报等全国数十家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和宣传。

学校积极开展书法教育主题活动。如一年一届的师生书法竞赛,送春联,中日、中美学生书法交流等。

2012年11月14日,海淀区书法教育现场会在农大附小召开。

学校为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向全市免费开办公益学堂,建立书法教育“手拉手”学校和书法艺术教育志愿团等。

欧阳中石李铎刘艺三位大书法家的带领下,100多名书法社团学生参与完成中国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春节期间央视7个频道全天滚动播出,反响强烈。

今年寒假,学校还独立承接了北京数字学校“我爱书法”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竞赛,现已圆满完成任务。

从上个世纪一路走来,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能够坚守信念,一以贯之,不因校舍动迁所荒废,不因领导更迭而动摇,不因师资调整而中断,不因社会时尚而迷失,如今农大附小全体师生正在尽全力推动和扩大书法普及教育的影响力,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努力践行。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