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4-09-21 17:22

中国地质图书馆位于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中国地质大学院内。截止2014年馆藏文献量已达71万卷(册),包括近代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近200年的国内外地球科学文献;世界各国地质图件1万余套;有20余个大型文献数据库;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地学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及互借业务联系。

中国地质图书馆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单位、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主要承担地学文献的收藏、加工和开发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地学文献信息服务。

历史沿革

萌芽时期

1913年9月,北洋政府工商部建立了两个机构: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地质调查所是政府地质工作机构,所长由丁文江担任;地质研究所是教育机构,是由国立北京大学托附工商部开办的,所长是章鸿钊。地质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质人才。地质研究所地点在北京马神庙(现北京沙滩后街55号)原国立北京大学预科旧址。地质研究所设有图书室,该图书室是中国地质图书馆的雏形。当时图书室的图书来源,一是北京大学地质专业原有图书;二是地质学家们多方筹集;三是工商部出资自行购买。图书管理员由所文员兼任。图书室的功能主要为教学服务。直到1916年6月,地质研究所停办,三年共培养了22名学生。

成长阶段

1916年7月,地质研究所停办后,图书室移交到了地质调查所。地点在北京丰盛胡同三号,当时有图书室三间,有专门书刊约400余册,初具规模。从此地质图书馆进入了成长阶段。

1921年,地质图书馆新楼在北京兵马司9号落成,地质图书馆从此有了独立的馆舍。这无论在地质图书馆历史上还是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事件。为筹建图书馆楼,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等人发起募捐,共募集捐款3万9千余元。当时的黎元洪大总统捐资1千元。图书馆楼由德国雷虎公司设计建造,二层结构。地质图书馆当时藏书4千余册,并已经具备较完善的图书服务基本功能。号称是东亚第一地质图书馆。当时坐落在兵马司 9号的地质图书馆不仅是藏书所在地,而且还是很多重要会议的举行场所。

1922年2月,在地质图书馆新楼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会长是章鸿钊、副会长是翁文灏(中国第一个地质学博士, 1912在比利时获PhD,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南京总统府秘书长) 、李四光(1889-1971,1920年从英国学成回国)。中国地质学会的《中国地质学会志》和地质调查所的《地质汇报》等刊物均由地质图书馆代为发行,并与国外进行交换。 1927年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也在兵马司9号的地质图书馆成立。

1935年,由于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市,图书馆大部分书刊随之运往南京。从此,地质图书馆进入了一个动荡时期。“七七事变”以后,图书馆曾迁往长沙市,后又迁往重庆市,1946年迁回南京。图书馆几度迁移,饱经沧桑,但一直在成长。至1949年6月,地质图书馆共有藏书12万余册。

发展壮大

1950年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改名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图书馆”,总馆设在南京,北京兵马司9号图书馆为分馆。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图书馆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图书馆”。馆址在北京安定门外六铺炕,而原南京总馆作为分馆。

1955年,南京馆的全部藏书陆续运至北京市,馆舍不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1956年4月,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全国地质图书馆”,并新建图书馆楼。

1958年11月,全国地质图书馆新馆在北京甘家口落成。从此,地质图书馆成为国家大型专业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开放。

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座大型的现代图书馆大楼在北京学院路29号落成,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至此地质图书馆藏书已达近70万册,各类地质图件1万多套,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地球科学专业图书馆。

2000年全国地质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地质图书馆。

场馆布局

中国地质图书馆有一座馆舍,分为四层,其中一层自习室、二层借阅大厅、三层阅览室,四层为网络中心及工作人员办公区域。

机构组织

中国地质图书馆按职能不同分为业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包括采编部、典藏流通部、阅览部、文献信息服务部、研究部和网络部;综合管理部门分为办公室、人事部(党办)和财务部。

业务部门

(表格资料来源:   )

综合管理部门

(表格资料来源:   )

馆藏资源

馆藏一览

馆藏数据统计(截止 2010 年底)

(表格数据来源:   )

数字资源

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国家地球科学文献中心,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加强网站和数字资源建设,截止2014年图书馆拥有自建和外购中外文数据库资源10个,并已为部局直属单位开通使用。

(表格资料来源:   )

文化活动

中国地质图书馆常年组织相关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涉及到的领域主要有:地质科技、地质情报、地学文化、地学科普、地调成果、图书馆学、图书馆服务和信息管理技术等。

2011年12月,在建馆95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图书馆成功举办了首届地球科学文献研讨会。2012年,中国地质图书馆每月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地调论坛学术活动,已经举办“中文期刊评价研究现状分析”、“全球铜、铝资源分布与开发态势分析”和“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地质矿产研究进展”等多场大型学术活动。2012年11月,举办第三届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2013年10月17日,中国地质图书馆馆长顾晓华一行5人到吉林大学地学馆参与调研。

2014年12月24日,中国地质图书馆承办的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年会在北京地大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2015年中国地质图书馆在国际会议中心新生代厅参与举办了2015年新春团拜会。

相关服务

(表格资料来源:   )

科研项目

中国地质图书馆以建设国际先进专业图书馆为中心,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土资源部项目十多项,内容涉及地球科学文献资源建设、馆藏资源数字化、地学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地学文献信息服务集群化研究、地学文献计量研究、地学情报研究和地球科学文化研究、科普宣传,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研究等多个领域。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文献资源保障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基本建立,并形成了《地质图书分类法》、《地质学汉语叙词表》等可以推广的标准、规范成果,系统内印本与电子资源量持续、稳定增加;在地学文献计量方面,地学科技文献计量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地学情报研究方面创办《国外地学动态》、《非常规能源信息》;深入开展地球科学文化研究,出版成果《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创办《地学文化动态》。

交通路线

地址: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中国地质大学院内

邮编: 100083

驾车:行驶至北四环学院桥红绿灯后再往北直行,第一个红绿灯左拐至成府路,行驶约120米处向南拐入中国地质大学北门,进入校园即可到达图书馆。

乘车:

1)城铁五道口站下车,沿成府路由西往东方向走1500米即到。

2)86路 307路 562路 630路 690路 957快2路成府路口西站下车,由东往西来的读者需要过马路。

3)26路 85路 运通103线 331路 375路 392路 398路 438路 478路 484路 490路 562路 632路 656路 693路 753路 810路 836路成府路口南站下车,由南往北来的读者需要过天桥。

1.

地址

2.

邮编

3.

驾车

4.

乘车

1)城铁五道口站下车,沿成府路由西往东方向走1500米即到。

历任馆长

(表格资料来源:   )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