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4:29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地矿部武汉计算站。

概述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计算机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现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四个系,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一个;拥有湖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一个,地球科学信息工程博士点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两个。现已形成的稳定研究方向有:智能计算及应用、地学信息工程、数据库及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并逐步形成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新方向。

计算机学院现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70余人的教师队伍中,博导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讲师40人(其中博士20人、在读博士16人);获得科研究成果2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师中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 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最高奖——金锤奖”1人。目前,已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证书7项。

该学院坚持“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先导,以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办学方向,依托学校地球科学优势,办出具有地学与空间科学为特色的计算机学科。以“智能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及“地学信息工程”学科方向为突破口,带动演化硬件、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并行分布处理及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支撑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与多媒体等相关研究方向共同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国防“十一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攻关项目等);先后完成了4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过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可视化地球科学信息系统软件平台 (GeoView)和涵盖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灾害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和矿山开发等领域的一系列应用系统。发表了高级别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20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120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241篇学术会议论文被ISTP检索。建立了空间智能计算与演化技术实验室、演化硬件实验中心实验基地2个,新增计算机应用技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一个,成功举办了四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及第七届可演化系统国际会议。

该学院始终坚持“开放、竞争、联合”的办学的理念。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西安大略大学、New Brunswick 大学、日本会津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聘请多名外籍计算机专家为我院特聘、讲座教授;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针,现建有国防科工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华东计算机研究所、中船总公司709研究所等多个产、学、研基地。现有在校硕士生2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近二十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中既有中科院、清华、复旦大学等著名院校的高级研究人才,也有CompaQ、华为、腾讯、联想集团等大型公司的研发人员,更有在工商、税务、交通、邮电、银行、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所获成果

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部分):

1.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演化计算与复杂系统建模》(二等)(2000年)

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1996年)

3.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异步并行算法和区域分裂法的若干问题》

4.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异步并行算法》(1992年)

5.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行算法与区域裂解法》(1987年)

6.1996年度光华科技基金奖二等奖

7.地矿部科技进步四等奖:固体矿产激发极化法异常推断解释专家系统(1994)

8.湖北省软件成果二等奖:《WUpp-80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软件》

9.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复杂对象的概念聚类方法及其在古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1997)

10.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互动式综艺节目多媒体播控系统》(2001)

11.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MAPCAD-3.0交互式计算机彩色绘图辅助设计系统及应用》

(1991)

科研方向

一、智能计算及其应用

该方向主要从事并行与演化计算、电子设计自动化与演化硬件、通信优化与空间智能计算、演化天线、智能计算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好的研究基础:①获奖:“异步并行算法与区域分裂法中的若干问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异步并行算法”和“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②科研论文:撰写科研论文超过200篇,包括《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MIT)》、《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权威刊物。③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项目、国防项目、民用航天项目等近20项。④学术交流:主办国际会议2次,主办国内会议2次,与国内外专家频繁互访。

二、科学计算与三维可视化

本方向主要从事大型数值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建模与仿真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图形并行处理技术与高速渲染算法的研究;物理造型的建模技术的研究;图像处理算法、压缩算法、加密算法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利用目前已有的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钻井等资料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地质体的三维成像与分析,其结果对资料的综合解释、地质体空间定位、贮量定量分析有重要意义。研究工作包括:“三维地质体编辑分析系统”、“吐拉苏金矿带大型金矿床定位预测”、“三维数据场可视化及并行算法研究”和“运动路径规划可视化平台研制”。

三、数据挖掘及智能信息处理

该方向开展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研究。侧重于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演化算法的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研究。理论方面:研究从数据中学习贝叶斯网络的方法、研究演化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方面:利用智能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进行有用信息和弱信号的提取,更深层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特别是三维空间GIS对矿区进行空间信息管理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辅助决策支持(DSS)。主持和参加完成的项目有:“演化滤波及其应用”(民用航天项目)、“宜昌市矿山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分形影射空间数据挖掘及其矿产预测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数据挖掘分析系统设计”、“基因表达式编程及知识发现”(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国防科工委预研课题)”、“中国矿床光谱数据管理与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国防科工委项目)、“演化数据挖掘及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湖北省人文基地项目)、“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防洪电子预警系统研究(主要功能为:使用高密度电法对长江提防进行测量,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及时发现提防下的隐患,并跟踪其动态的变化趋势,为长江防洪的分析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空间控制点的地球科学数据仓库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研究”以及“基于托马斯·贝叶斯数据挖掘模型及其学习算法”等。

四、网络工程与计算机应用

此方向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运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在这些方面积累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工作经验。完成的项目包括:“武汉邮科院电网信息化改造”、“河南油田火警监视系统”、“黄石市财政局网络系统设计报告”、“地质大学校园网第一期工程”、“交互式电视节目播控系统设计”(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TOP-CG”字幕编播系统(该系统受到国内多家电视台以及香港易达公司、美国、加拿大DPS公司的青睐)等多个课题。

五、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此方向主要是解决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与保密问题以及混沌编码技术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问题等。在研及完成项目有:“对抗空间信息链”(国家863子项目)、“NPLAS混沌行为的控制及用于保密通信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与分岔现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信息加密传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土资源部专项资助项目)等。

专业设置

计算机应用系

成立于2006年9月,重组于2009年9月,由原计算机应用系和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主要负责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点建设,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VC++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数据库原理》课程建设。

现有师资力量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7人。

目前的应用系以吴冲龙教授、戴光明、朱莉教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经形成,全系教师正以饱满的激情和崭新的意志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中。

计算机科学系

由计算机软件教研室和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室组成。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我系现有教师28人:教授2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7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3人,其他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现有“计算机软件及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硕士点。

我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20多门课程,如:离散数学、组合数学、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原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等。正式出版教材3部,校内教材2部,实习教材2部。

我系目前的研究领域有:智能计算(包括分布式计算、遗传算法、演化算法等)、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演化硬件、以及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等。近年来承担2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新技术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原地矿部科技攻关项目等。在计算机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检索文章12篇,EI检索文章20余篇。

信息安全系

信息安全系现有“信息安全”硕士点,并在2013年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现有教授2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76%的教师拥有工科博士学位,41%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出国留学访问经历。近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41%的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国家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40项,发表SCI、EI检索科研论文75篇,获信息安全类国家发明专利2项。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积累,在信息安全理论方法和开发应用、多媒体通信安全的教学和研究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专业创建初期,康立山教授亲自主持专业建设,在演化密码、混沌密码方面取得了多个瞩目成绩。目前信息安全学科带头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曾长期在英国多所著名大学任终身教职,颇具国际视野。与英国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伦敦、University of Salford,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德国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同行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具备良好的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环境。

信息安全方向主要开展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中各类信息处理与信息保障的相关安全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信安全、电子对抗与网络安全、密码学及其应用、数据通信安全及其应用技术、系统安全及应用。涉及到隐密通信、物联网安全、云安全、可信计算、隐私保护、软件安全(恶意代码分析、软件开发安全)、数据恢复与灾难备份等,及其在多媒体通信安全、海量地质数据安全、空天与无线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信息安全教学与科研,依托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存储及网络安全实验室、“安全通信”实验室。信息安全产业是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核心产业之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大量建设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已逐步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政府、军队、金融等国家重要部门都需要大量高层次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毕业生就业指数在全国660个二级学科专业中排第20位,就业形势良好。近3年,我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4.3%,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多数在国际国内IT知名企业、政府机关、高等教育机构、国防企事业单位、金融证、高科技公司等就业。

网络工程系

网络工程系于2009年9月重建,前身为2002年建立的“网络与信息技术”教研室,主要负责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点的建设。网络工程系承担我校计算机网络方向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展计算机网络方向的科研工作。

网络工程系现有全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楚天学者1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10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访问、学习经历。近年共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包括:《电子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Journal of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 (Springer)》、《ACM Transactions on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lsevier)》,《Journal of Computers \u0026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lsevier)》等出版的期刊20余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被三大检索数十篇。骨干教师主持或作为重要主干参与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

作为湖北省网络工程专业的先行者,网络工程系建设了湖北省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最早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另有“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实验室,目前正在建设的“网络存储”实验室为湖北省最早的网络存储教学实验室。三个教学实验室具有全面、先进的教学实验环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动手实践环境。

作为湖北省“211”大学中设立最早的网络工程专业,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及国家科技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成熟的课程体系、训练模式,培养了众多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去向包括:政府、电信、金融、交通、商业等一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部门和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典型就业单位包括Flash Bay、华为西门子股份公司、联通、贝尔、深信服科技、绿盟、淘宝等IT公司,也有通用电气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业和单位的IT支持部门,基本实现了全部学生在本专业方向上就业。在本科毕业后,每年约有30%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继续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所深造,在网络相关方向上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