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 :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4

《乡村教师》是刘慈欣1999年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2001年首次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刊登,2012年9月1日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乡村教师》中,罹患绝症的老师在临终之际仍在要求懵懂的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忽然跃向了星际战争。最终,以一种近乎讽刺的方式,人类躲过了一劫,却无人知晓所有的功劳属于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最贫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中国教师。2019年,改编自《乡村教师》的喜剧科幻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2002年,《乡村教师》获得第十三届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内容简介

故事的前五章聚焦于大西北的偏僻农村,贫瘠的黄土地孕育了这里贫瘠的思想。村民们会将扶贫送来的生产设备卖掉去大吃大喝,会把地卖给重污染的工厂妄图发财,会把校舍的掾子木拆了,用来修村头老君庙,而主人公李宝库就在这样一个穷山恶水的环境下任教。他自己身患肝癌,却将为数不多的工资用来资助学生,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对抗着村民的愚昧,担负起学生的未来。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时,他想尽快将自己有限的学识倾囊相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仍然躺在病床固执地要求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

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忽然跃向了星际战争:银河系里一场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战争以碳基文明的胜利告终,他们将在银河系第一旋臂建立一条安全警戒带,摧毁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硅基文明进入银心区域。碳基文明在清扫战场时鉴定着沿途行星的文明等级,以避免摧毁具有高级智慧的碳基生命。

那个夜晚,他们发现了地球,被随机抽作地球样本的孩子们面对一系列测试题时无动于衷,直到正确答出了牛顿定律,让他们通过了文明进化程度甄别测试。飞向太阳系奇点炸弹转移了方向,地球文明逃过一劫。而李宝库由于肝癌,永远死在了那个无声而壮阔的夜晚。

作者简介

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6月,祖籍河南省,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系,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计算机工程师。中原地区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6年连续八年获得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刘慈欣长期关注科幻并尝试写作,他的风格多次变换,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逐渐定型,并开始赢得读者的喝彩。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鲸歌》,同年首次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00年《流浪地球》获银河奖特等奖。刘慈欣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原名“三体”)更是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创作理念

刘慈欣在《科幻世界》的访谈中讲述过自己的创作理念:“在想象世界中展示宇宙的科学美。”《乡村教师》全篇故事很简单: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身患绝症,在弥留之际却依旧坚持给孩子上课。如果故事到此结束的话,可能只会引起读者短暂的感动,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这个故事。但是刘慈欣突然引入了外星文明的故事,把教师的故事放置在宇宙这个大背景之下:地球处于宇宙中另外两个文明的战场之中,出于宇宙文明的义务,外星文明对地球所在的银河系进行了文明程度调查。抽样的时候正好抽中了主角的几个学生,而正是因为主角在弥留之际教授了牛顿三大定律,所以地球没有被摧毁。刘慈欣把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故事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微小到极致,一边是宏伟到宇宙。两个世界被刘慈欣联系到了一起,构成了奇妙的科幻意境。

创作风格

刘慈欣的创作风格通常把人物置于宇宙,通过探讨人和宇宙的关系来对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其创作的小说基于现有的科学基础和科学理论,与想象力相结合,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分析其创作手法及文中环境和人物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明确刘慈欣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生存的思考。

人物角色

李宝库

《乡村教师》中的主角李宝库是一位平凡的教师,没有优越的家境,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因为深受幼年时的老师的影响,在初中毕业之后放弃了更好的工作单位,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乡村小学。陌生是因为这地方早已没有任何他认识的人,而熟悉则是因为这里是他的老师内心所牵挂的乡村小学。因为没有教师在此授课,学校已经荒废很久了。

“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村里的成人对教师的态度是不认可的,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过教育,三观已定,基本很难改变了。那里的人普遍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扶贫给的潜水泵,人家前脚走,村里的人后脚就把水泵给卖了;村里唯一的拖拉机,因为不能很好地分配油费,大伙就把拖拉机拆了,然后把零件一个个分掉了。他们没有工作的欲望,因为知道国家总是不会让他们活活饿死的。村里的人对教育一点都不重视,村头的庙里缺木头了就去学校拆,主角奋起反抗便被打断了肋骨。“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

李宝库是成人眼里的异类,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他们的思维如同目光一样,呆滞且愚昧。

村民

村民在小说里是愚昧无知的存在,他们只在意眼前的利益,是小说里的顽固守旧者。作为村里的原住民,村民冥顽不化,用呆滞的眼光审视着一切。那呆滞的眼光让人望而生怯。这一类人在任何制度任何体系下都存在着,他们就是主角人生路上的各种“摩擦力”。实际上,这一类人在刘慈欣其他小说中,并不仅仅是主角人生路上的“摩擦力”,他们也有着仰望星空的梦想。不过在《乡村教师》中,他们完全没有好奇之心,甚至都不会抬头去看看星空,他们只对眼前的利益孜孜以求,那就是生个男孩传宗接代。

孩子们

孩子在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在《乡村教师》里,孩子象征着与愚昧相反的一种品质。这些孩子在乡村这个落后的地方,很难享受到好的教育。他们知晓教育的珍贵,如海绵吸水一般地学习知识。“笼罩着家乡的愚昧和绝望

让他窒息,但娃们还是有指望的。”就是这样的孩子,成为拯救地球的功臣。如果说主角是蜡烛一般带来理性的火光,孩子们也就象征着被点亮的光明。虽然身处这个愚昧的大环境中,但是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被同化,他们代表的是未来。虽有愚昧黑暗之人,但也有向往光明之人,刘慈欣对社会中这一类人是给予赞美的。

外星文明

ET的猜测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的心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星人已经是科幻小说中一类重要的形象了。至今人类还不能确定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所以有关外星人的猜想和描写都是基于作者的想象。《乡村教师》中的外星人本质上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模仿,是一种拟人化的表现。书中两种外星人的形象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碳基联邦和硅基帝国,名称上就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在外星文明的眼中,教师这种低效的传递知识的方式是非常落后的,但人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文中这个小乡村,其实就像银河系里的地球那般,闭塞、落后。但人类就是如此伟大的生物,就算在这种环境中,也有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顽强地活着,活出自己的风采,用自己的光点亮他人。一代又一代,人类也会成长起来,直到成为外星联盟的一员。就像这个村庄,因为这些孩子的存在,迟早也会发展起来,这其实是作者对人类的赞歌。

作品鉴赏

主旨思想

小说从科幻的角度将教师定位在巨大的宇宙战争的场域里,其价值诉求在时空和内涵意义上得到无限延伸,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提升到整个太阳系的存亡上,从生命的延续到文明的拯救。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似乎如蝼蚁一般渺小,但是我们会以蚍蜉撼树的精神反抗命运,改造自然,建立起浩瀚无边的文明。尽管知识的拓荒无比艰难,仍有一个群体在始终进行知识的传递,进而以理性之光刺破愚昧的黑暗,而我们称他们为——教师。而作者以科幻的视角,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使命感与价值感,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最大敬意。

艺术特色

刘慈欣在语言表达时将自身的思考和深刻的道理流露其间,引发读者的深思。“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回环的辞格将对宇宙的探索与宇宙的深显露出来。刘慈欣在明快朴实、通俗晓畅的语言表达中充满了对人世、宇宙的深刻思考,除去科幻的背景,“这部短篇小说仅仅是俗套地批判农村文化和教育的现实主义作品,身患癌症抱病工作的乡村教师也是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故事。”然而,当作品放在宇宙文明的宏大背景下,当我们仰望灿烂星空时,人类如此地渺小,却又在地球上能绵延文化,原因就是“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这穿凿的“细线”处处流露着对薪火相传这一教师事业的无限崇敬和辩证思索,不动声色又惊心动魄地颂扬与讴歌,着实让读者体会到科技与文学的碰撞带来的无限魅力,带来的“精神饕餮”。

语音修辞

短篇小说《乡村教师》(约21,494字)中的第2章文本进行详尽统计,不计重复率,共有19个叠音词的使用,且多是通俗易懂的形容词或副词叠音词。如:银亮亮(ABB)、阴森森、颤颤地(AAB)、静静地、沾沾自喜(AABC)等,可见,刘慈欣的作品往往是比较简单和直接、自然的陈述,因而其作品多显得不经修饰、平白朴实,是一种自然天成的朴素美。不同形式的叠音词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循环往复、连绵不绝的回环美。文中还有不少的拟声词,像“卡嗒作响、哒哒地、叮铛声”这些描写都增强了画面感,使故事更加“有声有色”。

辞格运用

辞格的使用能够增加文本的形象性和饱满度,使得文本更有张力、感情更加强烈。这部短篇小说中运用多种辞格来表现人物情感和进行环境描绘,从而使得故事更为真实感人。刘慈欣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使用的比喻辞格最多,他既是为了顺应读者的需要,运用文学表达形式,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同时又为了避免专业表达过于艰涩难懂,将生僻专业的语句简单化、平民化,促进文本接受的实现。这部短篇小说中所运用的比喻常以明喻的形式出现,同时有一些暗喻、博喻、借喻等,不同的比喻从不同视角进行描写,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所获荣誉

出版信息

书籍评价

大众评分

媒体评价

从原著来看,小说《乡村教师》既有科幻背景,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新华出版社评)

相较于刘慈欣的其他作品,《乡村教师》虽没有那么“硬核”,但极具戏剧张力以及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位贫病交加的乡村教师成为人类文明的捍卫者、一群濒临失学的农村孩子拯救了地球。这些在作者朴实的文笔间缓缓流出,并带有几分柔软与浪漫。这些元素恰恰符合绘本制作的基本要求,主线简单、笔触细腻、画风清新,使读者在孤独、悲伤、释怀、鼓舞中进入到《乡村教师》的“秘密花园”。(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评)

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会充满人文关怀,如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电影中镜头记录着山西人韩三明一路的所见所闻,观众看到了历史变迁下城市的满目疮、人们的无所适从。《乡村教师》也同样是一部饱含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刘慈欣带我们把目光看向了星空下的人。《乡村教师》里的环境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也正是人文关怀可以给我们带来的视角。跟着刘慈欣笔下教师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不是钢铁城市里的繁荣,而是一片荒凉。没有灯光,照明的工具是蜡烛。生活在钢铁丛林里的我们很难去想象夜晚没有灯的场景。教师查出了早期食道癌,医生说是因祸得福,因为早发现,可以早治疗。可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主角没有拿钱去治病,反而在回家的路途中把所有钱都用来买了书。村里没人支持他,甚至死后都不会有人花钱给他买个棺材。通过刘慈欣之笔,我们了解到了现实中这一类我们很难关注到的人和环境。刘慈欣的人文关怀会鼓励一些人努力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样的环境,这也是作品的价值所在。(青年文学家评)

衍生作品

由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改编的科幻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于2019年2月5日播出。该剧是宁浩疯狂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猴戏继承人耿浩与一心想发大财的好兄弟大飞,意外遇见了“天外来客”外星人奇卡,与此同时,C国人也在全球范围内搜索奇卡的行踪,想要与其建交。为了拯救地球,耿浩和大飞与奇卡斗智斗勇的故事。截止日期2023年11月13日,该剧中国内地票房为3.04亿元美元,全球票房成绩为3.27亿美元。

参考资料

乡村教师.豆瓣读书.2023-11-14

刘慈欣科幻绘本:乡村教师.豆瓣读书.2023-11-14

那些年,大刘被改编过的科幻作品.新民周刊.2023-11-14

科幻作品中的教师形象 ‒‒ 评刘慈欣《乡村教师》.中国科普网.2023-11-14

刘慈欣首部科幻绘本《乡村教师》,瞄准的不仅是少儿市场.搜狐网.2023-11-13

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入围名单公布!.中国数字科技馆.2023-11-13

好书推荐||“现实与科幻的碰撞”——《乡村教师》.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4

刘慈欣 Cixin Liu.豆瓣电影.2023-11-13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要拍电影,被列入"疯狂"系列.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11-13

疯狂的外星人 (2019).豆瓣电影.2023-11-13

疯狂的外星人 (2019) 6 .8.电影网.2023-03-30

原标题:宁浩空降昆明分享《疯狂的外星人》幕后故事 “ 以没头脑和不高兴为原型”.云南网.2023-03-30

票房.猫眼专业版.2023-03-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