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桥 :红砂岩石砌筑的五孔拱券桥

更新时间:2024-09-20 17:47

广州石围塘街道街,有座五孔石桥,俗称为五眼桥,过去是“省佛通”,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至今还坚固如初。更有奇特之处:所谓“栏杆”,只不过是高出桥面十五厘米左右的石条,但几百年来,从未有人在桥上失足跌下水。

简介

位于石围塘街五眼桥涌东面,现存的五眼桥建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通福桥,曾经是省城广州市往来佛山市的要道,号称“省佛通衢”。通福桥有五个桥洞,因此被广州人俗称为五眼桥。

五眼桥为红砂岩石砌筑的五孔拱券桥,长42.8米、宽2.8米,中间拱券较大,其余较小,桥两侧无设栏板,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重修,现保存完整。五眼桥以红米石建造,结构坚固,造型优美,桥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

历史

在明清时期,省城广州与南海以秀水河为界,因此横跨 秀水河上的五眼桥又被称之为“省佛通衢”,南海区人要进省城,必经五眼桥。附近的圩镇当时相当繁荣。五眼桥的最兴盛时期,是辛亥革命后,单茶楼就有五桥居、一品楼、巧昌、快活楼等数家。除传统的织藤,还有不少的茶铺、花轿、纺纱、缝纫、甚至寿板、当铺、小银庄等俱全。手工业兴盛,当时的手工茶具、手工编织、手工木器等相当繁荣。日军占领广州市后,五眼桥畸形发展,烟赌林立--单鸦片烟馆就有十二三家,抗战后才得以改观。

典故

且讲明代南海盐步,有位李老伯,他私下纳服侍自己的婢女为妾。婢女怀孕时,老伯病重,他担心自己万一亡故,腹中的孩儿不为李家承认,临终留下遗嘱:“七十一老翁,临老入花丛。生儿李待问,生女李少容。”不久老伯去世,婢女产下男孩,按遗嘱取名叫李待问。由于有老伯的亲笔遗嘱,李家的人不敢赶她母子走,但总是冷言冷语。婢女不愿寄人篱下,搬到邻村,搭座茅,替人做针线度日。

李待问到七八岁时,因家贫无钱读书,但他勤奋好学,日间趴在私塾窗外听课,晚上偷看武师教武,靠“偷师”居然练得文武全才。后来他投身军旅,屡立大功,很得大官的赏识,职位青云直上,若干年后,时来运转,居然当上万历年间的户部尚书。

这时,他母亲已年迈多病,李待问是个孝子,不会忘记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毅然抛却高官厚禄,回广州市开一间商行,每隔十天八天必返盐步探望母亲一次。

从前由省城到盐步,要经过一条秀水河,摆渡的是一位姓潘的老伯。有一次,李待问走得匆忙,留下一包银在船中,但回来时潘伯将原银奉回。李待问感动了:“潘伯这么穷尚能拾金不昧,我为什么不做些善事,造福乡梓呢”?于是出资建了五眼桥,并送一笔钱给潘伯养老。

桥落成之日,李待问站在桥头,雅兴大发,出了一句上联:“桥眼五通连水秀”。此句看似平凡,妙在能够倒读成“秀水连通五眼桥”,而“秀水”是地名,到现在还未有人对上。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变迁,目前五眼桥当年两岸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从佛山市往来广州市的通道也越来越多,五眼桥作为当年往来广州和佛山之间的主要干道,现在也剩下其观赏性。目前五眼桥已被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列为文物保护起来。

目前两岸仅剩的历史建筑有:当铺一家(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茶铺一家、酒铺一家、云吞铺一家、奇香楼茶楼一家、梁氏宗祠一家。

如何到达

1. 公交车线路:19、52、55、57、75、81、193、202、206、207、277、281

目的地站点:石围塘站

票价:2元/人

班次:5分钟/班

首/末班车时间:6:30/21:30

下车后如何到景区:沿桥梓大街直行约600米往西南方向步行至秀水河边

2. 出租车

起步价格:10元

起租里程:2.5公里

续租价:2.6元/公里

参考资料

五眼桥大修完工 五眼终 “复明”.新浪网.2016-10-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